改善门窗绝热性能 实现建筑节能十分关键
来源:E木业网
建筑能耗已经和工业能耗、交通能耗被国内公认为三大耗能产业。专家预测,按照目前能源总需求量的预测数据,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消耗10亿吨标准煤。如果我们再不注重建筑节能的话,到2020年中国建筑内的能耗,比三峡电站34年的发电量总和还要多。我国建筑能耗目前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并呈上升趋势。建筑节能行业的现状到底如何?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里是否能够扼住建筑能耗的增长势头?
名目繁多的节能产品,节能技术让人眼花缭乱。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商采用单一的节能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成本,并以此为卖点推销给消费者,甚至推出“零能耗”住宅。大多数人都认为,节能产品、设备和技术用得越多建筑节能的效果越好。“其实并非如此”,北京市科委可持续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薛博士表示:“建筑耗能70%用于冷暖控制,应用了外墙保温材料就像给住房穿上了‘保暖服’,看似在隔热保温方面更胜一筹。却忽视了夏天的散热功能。夏天穿‘棉袄’,空调费一路飙升。”薛博士反复强调:“建筑节能并不是节能产品的堆砌,就像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个人一样,每栋建筑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某一项目的节能方案不能复制,好的技术要用对位置才能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后,国务院又颁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家的资金投入和相关法规与现有成熟的技术,好比木桶的两块长板,亟待出现的是能充分联通这两极的整合型中间产业,既能整合整个建筑领域的新能源技术和产品,为开发商打造适合的节能建设设计方案,又能兼顾市场消费群体的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节能建筑与经济适用的矛盾体。
节能管理是关键
“建筑仿佛是一个生命个体,从规划方案、施工建造、运行维护、节能改造直至50—100年后最终拆除,和我们人类诞生、成长至死亡一样,公共建筑的全生命过程更为复杂。” 薛博士表示:“目前国内公共建筑的建设流程基本相同,其中涉及到业主、设计人员、施工方、用户和物业部门。由于多方利益群体和多建设环节的特点,导致公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存在严重脱节。”例如,很多设计师都不懂暖通设计、建筑节能,而施工图对业主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目前脱节最严重的就是工程验收和建筑试运行。验收目前还是重在“装没装”,而建筑节能的相关系统缺少监管调试,极大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性能。 熟悉建筑节能市场的李博峰经理告诉记者:“只要各个环节有效沟通,建筑耗能降低一半儿还是大有可为的。”
这种脱节现象反应了现在的建筑节能存在的首要矛盾就是投资主体或者说执行主体和收益主体分离。市场主体具有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而建筑节能项目虽然综合效益巨大,但投资回收期较长,因此,建筑节能属于市场机制部分失灵的领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除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主导作用外,政府还必须采取经济激励政策,借宏观调控“有形之手”来弥补建筑节能市场自身的缺陷。
如何才能消除这种脱节现象,专家提出两点建议:一种方法就是拉长服务链条,从项目立项到运行维护全程跟踪,步步为营。但是事实上这对于业主本身来讲是不现实的。一是专业知识的不足,再有就是成本投入。再有一种方法就是引入节能服务行业进行全程节能管理。目前,为耗能企业找一位“能源医生”已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进行。上海市已开展合同能源管理5年多,至今已累计综合节能300多万吨标准煤。在重庆,完成节能4%的硬指标催生出一个节能服务新产业。继北京市发改委15日在“2009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上宣布将对大型公共建筑等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规定后,第二天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试行)》,以具体的财政补贴政策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政府的扶持再一次助力建筑节能第三方产业的发展,同时为真正实现中国节能建筑的低端推广迈出了一大步。
对于住宅建筑而言,门窗的面积占建筑外围护结构面积的30%左右,而门窗的橡塑保温隔热性能差,是冷风渗透主要通道,门窗的能耗约占建筑外围护结构热损失的50%,改善门窗绝热性能,对实现建筑节能十分关键。
总之,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别较大,建筑节能不能采用统一的技术,过去住宅节能工作主要在北方地区进行,巳形成了一套适合北方采暖地区的节能技术,但它并不适合其他地区。由于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热物理环境的现状及能耗状况的不理想,使得我国必须研制出一套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节能技术,而门窗节能技术的好坏则是建筑节能技术是否理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