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月湖老宅之殇 至少19处历史建筑被拆30处名存实亡

盛宅只剩一幢小洋楼,周围成了停车场。
浙江在线讯 月湖街区、鼓楼步行街等八大历史文化街区,成就了宁波入围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海曙区就占了七个。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建筑,却渐渐倒在了旧城改造的瓦砾中。
“历史都拆迁掉了,那我们回来看什么呢?没有了那些老房子,宁波还算历史文化名城吗?”最近几年,不少回乡寻根的老宁波,都发出了类似的痛心疾呼。
这些呼声,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重视。前两天,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浙江省文物局对宁波月湖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督查。
记者从督查组了解到,这几年,浙江省文物监察大队曾开出了三张50万的最高额罚单,其中的两张,都在宁波海曙区。
市级文保点盛宅,已成了停车场
镇明巷老干部活动中心斜对面,是一座古朴的小洋楼。
洋楼的窗户已经被砖头堆砌填满,缝隙处杂草丛生。正面的墙体下部,被敲了一个大洞,透过洞口可以看出,里面遍地碎砖烂瓦。
洋楼四周已经成了停车场,残破的小楼,就像一个失去灵魂的空壳,孤零零地矗立在停车场中间。
不过,通过两侧外立面上的玫瑰和山花浮雕,和两旁砖柱顶部的卷草纹饰,还能依稀辨认出小洋楼往昔的华丽与典雅。
光看这幅场景,很难让人想到,这座小洋楼以及如今已经消失的一组晚清建筑,统称盛宅,2003年就列入了宁波市文保点。
“它和郁家巷的盛园属于同一主人,就是镇海人盛炳炜。1897年,他曾与宁波知府程稻共同创办储才学堂,后更名为宁波中学堂。”浙江省文物监察队队长吕可平说。
浙江三张最高额文保罚单,海曙吃到两张
因为盛宅,海曙还吃到了一张50万元的文保罚单。
2009年前,小洋楼的周围还有一组辅助建筑。
然而,就在2009年,当地的房管部门搞拆迁,把辅助建筑全拆了,改建成停车场。本来,小洋楼也在劫难逃,幸亏省文物监察队闻讯后紧急叫停,并开出了50万元的罚单。
吕可平说,50万元是文保罚单的最高额度,在浙江历史上,一共只开过3张50万元的文保罚单。
嘉善领到了第一张,宁波更不光彩,因为后面的两张都落在海曙区。
其中,第一张是因为盛宅,第二张也是因为一组老建筑被拆。
吕可平说,这两起罚单,也是一个教训,希望在保护文物上,政府部门能做守法的模范。
然而,从现实来看,罚单的警示作用,似乎效果甚微。
记者从盛宅附近的居民处打听到,最近三年,这幢幸免于难的洋楼一直没人看管,反倒有被继续拆迁的迹象。
月湖为何沦落到这地步?
宁波文保:为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月湖自宋代以来就是宁波人文胜地,文物史迹集中,古老街巷遍布。然而,如今的月湖两岸,触目所及,都是鲍鱼馆、高档会所、售楼中心,老宅旧墙已渺无踪影。
月湖,为什么会变成什么样子?
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宁波市文保所一位徐姓负责人。
问:月湖东区对老房子开发,很多市民都不满意,是不是开发有些过度了?
答:老房子的利用,从文保的角度,只要结构上不破坏就行。对于商业开发,很难说,这个度是多了还是少了,总之是配合宁波总体的发展,根据综合测评,综合考虑,选择性的进行配置。
问:市民反映,尚书街多处市级文保点被拆,其中包括屠墉故居、万氏别第、狮子街民宅群、莲桥街杨氏宗祠,西河巷李宅也准备拆掉,是真的吗?
答:屠墉故居,建筑主体都保留下来了,拆掉的是其他房子的构件。
李宅是一幢孤零零的建筑,因为和未来的规划区域有距离,去年经市级有关部门批文同意将会实施迁移保护,迁移程序现尚未启动。
狮子街民宅群、杨氏宗祠已被调整为历史建筑,保留、保护由建设部门和规划部门确定,建设单位应该在按规划实施。
问:前不久,还有一些市民反映,市级文保单位长春庵被摘了牌,最近还被迁建。是怎么回事呢?
答:摘牌的原因,是它失去了它原有的历史味道。长春庵的位置,是在月湖区域南门的出口处,从民国开始,一部分已经被拆掉。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又拆了一部分,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随着马路拓宽又迁了一次。到现在,所有的历史性质几乎都消失了。这次随着城市改造,区域拓宽要求迁建,这都是综合评估后,按照正常程序来的。
问:从设立文保点到取消,长春庵的文保生涯仅三四年,是不是太儿戏了?
答:不能这样说,当时留下来作为标志性的建筑,是通过它能知道老城门的出口处。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需要一定的工程,把这个东西迁掉。取消(文保身份),是因为这里要拓宽。
问:宁波的城市建设中,文保会不会有些力不从心?
答:为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留下的东西会逐步消失,逐步改造,或者迁移掉。但我们肯定会保留一些。这是整个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必走之路。
问:到目前为止,宁波到底有多少文保点进行过移动、迁建?
答:宁波全大市1000多个文保单位、文保点,目前迁建的具体数字,还不一定能查到。有些规划、方案没做,有些还正在考虑,等相关批复下来,就可以移动。
月湖历史街区那些消失的建筑
记者调查发现,月湖西区一期35处历史建筑19处被拆,整条拗花巷消失。二期141处历史建筑,30处也已名存实亡。几近搬空的月湖西区,如今仅残存几幢老宅,曾经的名门深宅,在风雨中日渐残破,几乎成了流浪猫的天下。
部分已消失历史建筑(构件)名单
1、中营巷24号汤家中营巷24--1号,传统建筑,清--民国。(编号32□)
2、汪记婚庆堂中营巷27、28、29、30、34、35、36、37号民居,传统建筑,民国。(编号38□)。为宁波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 (部分消失)
3、中营巷柴家墙门中营巷49、50号,传统建筑,清--民国(编号39□)
4、天一街盛宅天一街3号传统建筑,民国。(编号40□)(部分消失)
5、偃月街75号民居偃月街75号,传统建筑,清。(编号47□)
6、马衙街励宅马衙街82号,传统建筑,民国。(编号51□)
7、小书院巷9号民居小书院巷9号,传统建筑,清。(编号55□)
8、桂井街19号民居桂井街19号,传统建筑,民国。(编号71△)
9、大书院巷27号民居大书院巷27号,传统建筑,清。(编号77□)
10、齐阳坊大书院巷36号,传统建筑,民国。(编号81△)
11、三圣巷谢宅三圣巷3号,传统建筑,清。(编号83□)(部分消失)
12、菱池街6号民居菱池街6号,传统建筑,民国。(编号89□)
13、菱池街5号民居菱池街5号,传统建筑,清末。(编号90△)
14、菱池街2号民居菱池街2号,传统建筑,清。(编号91△)
15、马衙街14号民居马衙街14号,传统建筑,清。(编号94□)
16、中营巷2、3、4、5、6号民居中营巷2、3、4、5、6号,传统建筑,清代。(编号107□)
17、宁波地委统战部旧址天一街54号,传统建筑,现代。(编号117□)
18、桂井街23号民宅桂井街23号,传统建筑,民国。(编号120□)
19、桂井街24号民居桂井街24号,传统建筑,清。(编号122□)
20、马衙巷3号民居马衙巷3号,传统建筑,民国。(编号124△)
21、瀛洲小憩马衙街84号,传统建筑,民国。(编号125△)
22、天益坊长春路104-110号,传统建筑,民国。(编号127△)
23、千祥巷王宅千祥巷4号,传统建筑,清。(编号129△)
24、菱池街44号民居菱池街44号,传统建筑,清。(编号131△)
25、三圣巷(7号部分)11号、12号民居三圣巷11号、12号,传统建筑,民国。(编号134△)
26、三圣巷1号民居三圣巷1号,传统建筑,清。(编号135△)
27、菱池街42-50号间墙基条石构件菱池街42-48号,传统建筑,明。(编号138△)
28、天一街23-30号间地面条石、石板构件天一街23-30号,传统建筑,明。(编号139△)
29、大书院巷28号旁民居大书院巷28号旁,传统建筑,清。(编号141△)
30、青石街17号民居青石街17号传统建筑清(编号29□)
31、青石街应宅青石街12号传统建筑清(编号25□)部分消失
☆表示文保单位、点□表示保留建筑△表示拆移保护或构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