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约200栋旧楼亟待加建电梯
信息时报 电梯,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之一,早已进入千千万万的寻常百姓家。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旧楼里,电梯基本没有覆盖。而在这些楼房里长期居住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岁月不饶人,他们逐渐面临着“上楼难”的问题,因此旧楼加建电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据了解,目前惠州居住在旧楼高层的中老年人高达1万多人,他们生活极为不便。而《惠州市区中心区既有住宅加建电梯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则为他们带来了福音,该办法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没有电梯的小高层可经全体业主同意申请加装电梯,业主可提取住房公积金或住房补贴用于加建电梯。
现状:惠城200旧楼亟待加建
其实,早在2010年7月,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就拟定了《办法》(讨论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讨论稿对申报主体、申报条件、资金来源、审批程序等问题均有明确的规定。《物权法》第七十六条明确规定,“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等情形,“由业主共同决定”。旧楼加建电梯,既是大势所趋,也有法可依。
记者走访发现,惠城区具备加建电梯条件的旧楼大约有200栋,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中绝大部分集中于桥东、南坛、下埔、上排、商业步行街周边等传统意义上的老城区地带。现已实施加建电梯的旧楼有桃园阁小区、惠州市气象局职工宿舍楼、圆通桥大厦A栋住宅楼、小东门2号住宅楼、南门路横街15号3栋住宅楼、原惠州市地税局职工宿舍楼等。位于惠州市区下埔的桃园阁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层高为9层,共有5栋楼,现已安装了5部电梯,为惠州市中心区首个成功加装电梯的老住宅小区。
问题:众口难调加建举步维艰
但是,由于面临安装和管理费用、电梯所占土地权属问题、电梯所有权问题、低层房屋的通风和采光,以及邻里之间众口难调等诸多问题,旧楼加装电梯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阻力,成功加建电梯的旧楼屈指可数。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发现,大部分市民早在前年就听说过旧楼可加建电梯,但不知道惠州已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
而惠州市住建局直属分局副局长黎明则告诉记者,目前到该局咨询加建电梯的人很多,主要是咨询如何报建等,但真正提出申请的人很少。因为加建电梯涉及到使用公共通道、产权等问题,必须全部业主同意才能加建,这就需要一个协调的过程,“有些老房子被业主租出去,要集中到一起开会协商,统一意见并不容易。”
关于老房子加建电梯会否存在安全问题,黎明说:“业主申请加建之前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旧住宅结构安全性进行鉴定,现场查勘、测试是否能加建电梯。一些老房子结构太旧,加建后会有安全问题的就不能通过。”
支持派:没有电梯出门非常不便
住在江畔花园A区7楼的马先生说,对于加建电梯,他举双手赞成。早在2010年,该小区准备加建电梯一事就传得沸沸扬扬,但雷声大雨点小,至今仍未有实际进展。
“我们要尽力争取,赶快装电梯。”马先生说,业主们都是通情达理的人,电梯加建费用和管理费用可按楼层不同合理分摊,“我们主要的阻力是物业怕麻烦,因为多了电梯就多了管理责任。对于这一点,我们想请物业打消一切顾虑,电梯管理费该怎么收就怎么收。只要有心为群众办事,任何麻烦都可以解决。”
长湖苑一期小区的一名住户向记者透露,其实该小区一直有人牵头加建电梯,业主们也非常支持和配合,连加建电梯的费用都已交齐了,但由于部分低层住户反对,此方案最后一再搁置。
家住长湖苑一期的另一位业主周女士也表示,现在一家老小没有电梯出门非常不便,尤其是夏天,上下楼就大汗淋漓。因此,尽管阻力多多,他们仍十分期待能加建电梯。
反对派:加建电梯低层单位就贬值
另一位刘女士是当年第一批入住江畔花园的业主之一,她早就听说过加建电梯一事,“这怎么可能实施得了,工程量那么大,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住在长湖苑一期二楼的一位业主也表示,自己强烈反对加建电梯,“当年买房的时候,我们二楼要30多万元,高层的才20万元左右。加建电梯的话,二楼的房子就贬值了。”该业主表示,如果现在要加建电梯,除去电梯加建费用和管理费这个问题外,还必须给予低层住户一定的补偿。再者,加建电梯还可能影响到低层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工程施工也将产生噪音影响住户生活质量。
东湖小区业主周先生说:“加一部电梯要几十万元,我们这里很多业主都搬新家了,很多房子都是用来出租。加上这里的住宅楼比较老,我觉得没必要去加建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