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考验建筑防水 产业链协作共筑防水“城墙”

提要:7.21一场大雨,京城建筑漏雨者甚重,而建筑漏水也一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隐疾,如何最大限度的规避建筑漏水,从产业链角度来讲,开发企业对于防水又存在着怎样的困惑,这些都是比较值得关注的问题。7月24日,新浪地产诚邀防水协会理事长、开发商和业内知名防水企业,共讨建筑防水热点话题,助力城市化建设。

  主持人:大家都有不同的立场,从赵总的角度来讲,在结构没有问题的情况下,防水企业的战略跟开发商之间怎么达成更好的合作。下面请滕总谈谈自己的看法。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总监 滕怀江

  滕怀江: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设计中,防水一般是不在预算之中的。但是,现在防水的维修费用在整个项目中的比例却占了40%。项目开始的时候,工程师可以确定品牌,而项目的品牌可以达到几十个,这里面不乏有一些产品质量不过关,所以就会造成很多的问题。

  现在在监管方面不断在探讨,要做一定的监管,也定了很多处罚的原则和规定。针对防水,开发商有一些问题需要提出疑问,比如漏了怎么能发现?特别是在屋面防水漏了还好解决,但地下防水的情况怎么解决,这很不容易被发现。项目在开工的时候面积将会达到上百万平米,一个工程师管三万平米,对于地下防水的监管没有此精力。在这个时候应利用监理系统,包括现场的施工人员,怎么能做好,其实乙方的施工人员也不希望漏,但是出了问题在于怎么能发现?

  王伟:用水去检验,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水可以发现。具体步骤就是结构体做完,先别做其他的防水层,用水检验,只要结构有空隙,水就过来,逃不了,回填就麻烦了,处理起来麻烦一些,但是也可以。

  滕怀江:一般来讲,用水检验的话,需要有一个周期。

  王伟:在水里面泡,24小时就可以,是帮你找结构问题,不是帮你找防水问题。

  滕怀江: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普遍的会出现保护不利的现象,而对于高分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高分子材料,普通采购人员更是不太了解,为此,在选材方面应注意哪些?在这方面有什么好建议?

  蒋凌宏:沥青类材料从国外到国内这么长时间都一直在用,防水名词中有个词叫密闭防水,即使破坏了一点,那一点如果有缝隙就会漏,如果没有缝隙也不会往外蹿。再有就是材料的厚度,而我们讲的一级防水、二级防水、三级防水,都是有厚度的要求,厚度是防水抗渗能力的基础,有的防水级别高的,像在德国是5毫米加5毫米,不管什么材料,一薄了就容易破坏。最后就是注重加强现场管理,这个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卢振才:施工遇到的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监管,项目做完后,特别是屋面和地下室,如果没有达到密封状态,而是粘接状态的话,导致系统失败,这是不可逆转的。作为防水企业来讲要求针对工地现场保护,施工没有缺陷的话,做的是零缺陷、零损伤,。

  主持人:今天的沙龙,谈及了对行业的建议,行业的利用,开发商遇到的问题将如何解决等方面的问题,而各个企业也都谈到了自己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最后一轮对话,请紫光的作为开发商的孙总来进一步聊一聊在防水方面的困惑?

北京紫光置地投资有限公司采购主管 孙孝臣

  孙孝臣:谢谢新浪地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来跟防水行业的各位专家和兄弟单位来讨论防水的问题。前面听了各位专家和各位领导说了关于防水上存在的各种隐患、和各种问题,基本上说得都很全面,特别是王总的一番发言,也让我们作为开发商认识到了很多问题。

  防水是个系统问题,不光是防水行业的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也是材料上的问题,实际上是系统问题。作为开发商来讲,防水确实让开发商和施工单位很头疼,出现很多问题,总是想办法去弥补,但是没有办法去彻底解决。

  从系统角度来讲,开发商增强了防水意识,与新材料、新工艺的配合,甲乙双方在寻得一个良好的契合点,最终,在面向市场的商品是能得到一个最好的性价的优化。而防水的源头是建筑的混凝土质量,也确实如此,通过防水工艺、防水材料的很好的结合,建筑是可以达到要求的,在使用者的口碑和认知度上也会得到一个好的效果。

  对于单方面来讲,新材料和良好的施工水平,这是一个直接成本的体现。施工水平受到施工工艺、施工环境、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包括建筑物的防水形式的影响,反推过来,新材料是否能推进一种新的工艺,来跟它产生契合,假如传统的防水大家做的都是传统的施工方式,假如有新的材料出现,或者有新的一种施工工艺出现,在操作环境里能降低影响,对开发商来讲则是降低了操作难度,形成的防水效果又很好,这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