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农业产业化须重点培植龙头企业

提要:博客等级:博客积分:1221博客访问:878,970关注人气:5,264精彩图文  “女人节”的含义 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同样面积的土地,如果按照现代化农业的生产的标准生产,其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比可以是农户代表刘贵夫年收入的数倍。

他山

他山

曾任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策划总监、搜房网华南区总编辑、珠三角地产网总编辑等职。凭一篇篇掷地有声的文章行走地产江湖,从宏观到微...

  春节之后,《农民日报》及一些省市党报像往年一样,浓墨重彩地报道“春耕”,关注“三农”,包括各地宣传种田大户、推广农业合作社经验有序地报道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些欣欣向荣的景象跃然纸面。

  2月13日,国务院公布《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人认为,该“规划”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的蓝图。在我看来,文件提出“现代农业建设5年取得明显进展,1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目标”,仅靠农户、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是远远达不到目标,培植龙头企业势在必行。本文就农户、合作社、企业的运作模式的优劣做些比较。

  ■“农户模式”不适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

  2011年10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央视记者采访黑龙江宝泉岭梧桐河农场农民刘贵夫,刘表示种500亩地,一年轻松收入二三十万”。央视仅把这当成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农户模式”典型案例来宣传。报道之后,旋即招来网络媒体广泛的质疑。这种质疑建立在对“农户模式”不信任的基础上。我们不去考量二三十万收入的真实性,看其本质,无非是鼓励和吸引农民回归农田。

  500亩地,如果仅仅产出二三十万,这虽然说明个别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也体现出这500亩土地的产出率、劳动效率、资源利用率相当的低下。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同样面积的土地,如果按照现代化农业的生产的标准生产,其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比可以是农户代表刘贵夫年收入的数倍。

  美欧农户能承担现代化农业生产使命的重要原因是,美欧农户大多是大学农学系毕业,他们是农业科技与市场结合的专家;还有,美欧没有“工农”差别,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比城市人要高;最重要的是,美欧农业实行计划经济模式,生产规模全由政府下订单决定,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中国农业实行的市场经济却难保证农户的收益。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重点强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是,中国农民收入的增加,根本不可能按照“一户500亩,一年二三十万”的“农户模式”来增加。中国基本国情之一便是人多地少,不像美欧人稀地广,所以美欧现代化农业中,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生产个体,在美欧能行,在中国则不合适。

  所以,我认为,现在中国一些地方党报大力推广和总结的“农户模式”及其经验,过分放大了“农户”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脱离了基本国情,这样只会把中国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引向误区,反而不利于“规划”目标的落实。

  朱启臻、赵晨鸣所著的《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一书中,分析了农民宁愿背井离乡,离开土地的一些原因。如农资价格上涨,务农收入比不上外出打工收入,再如天灾人祸的发生,不断削弱着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在农业生产的产业链上,农户作为生产个体,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相当脆弱的。农户勤劳不一定有好收成,不勤劳则一定没有收成,这个事实已被不少学院派“三农”问题专家的研究成果所证实,本文不再赘述。

   延伸阅读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