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住房保障银行 全社会资金总动员

  编者按:楼市调控依然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焦 点问题。毫无疑问,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大棋局中,“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但显然还不是市场共识,现实中更遭遇诸多利益集团的抵制。尽管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的答记者问中,都强调了今年要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以及加强保障房建设的决心,但对于难改土地财政依赖惯性的地方政府和习惯了畅享暴利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抗拒、试探、踩线恐怕在所难免。2012年,房地产市场究竟将走向何方?且看中央、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博弈。不论博弈的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保障房都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

  2012年,全国在建保障房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保障房该怎么建?如何分配?谁来出资?针对这些社会焦 点问题,昨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梅地亚新闻中心召开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杨超、李稻葵、张泓铭和田在玮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基本住房

  绝不可成为投资品

  如何有序推进整个住房保障体系的搭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认为,要在住房制度的建设方面遵循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住房供求的一些基本规律,“在城市化后期,农民不进城了,然后由于人口老龄化,房子会出现剩余,我们现在正好处在这个中间点上。因此,我们要把握代际之间供求关系的规律”。

  此外,刘克崮认为,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要理清房地产住房、基本住房、基本住房保障房这几个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住房整体上是消费品,同时又是投资品。但是,基本住房只是消费品,绝不可成为投资品,不能把基本住房和政府补贴、保证老百姓基本需要的房子,像商品房那样买卖挣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杨超则提出,要研究保障房的顶层设计。他建议,应该把产权加实物保障的模式改为使用权加货币补贴的模式。并且政府要加快保障房的立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可考虑设立

  中国住房保障银行

  针对保障房融资难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从操作层面来讲,保障房并不是各级地方政府一次性的财政开支,保障房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资产,如果建得好、管理得好的话,可为各级政府提供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可以部分取代甚至完全取代目前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获得“快钱”的公共财政基础。

  他表示,保障房若作为地方政府长期持有的资产来经营,建设标准应当适当高一点;也应该扩大保障房融资的渠道,动员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资本市场、民营投资者进来投资于保障房。可考虑让社会资金和地方政府共同持有保障房的产权,地方政府可以从未来出租保障房的收入中偿还目前的投资者。这个路如果打开的话,保障房的融资难题就可以破解了。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原主任张泓铭则建议,可建立一个住房保障主力融资渠道,例如中国住房保障银行,这个银行可以吸储,可以吸纳存款,为住房保障金放贷,如果银行亏本的话,国家可以不收它的营业税、所得税,保持它的低成本经营。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保障房的资金来源。此外,他还指出,不能把保障房建设的任务分解到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部门,成为个别部门的福利,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统筹,这样才能解决公平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顺天通集团总经理田在玮提出,保障房建设并非无利润可言,企业可从加强管理、节省支出、节流等方面增加利润。经济适用房也是保障房中的一种商品房,实践证明这种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

  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摘自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政府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继续坚持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不动摇,促进房地产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在坚持现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我们正在研究建立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当然,从近期调控目标来说,我们还是希望房地产的价格能够有一个合理的回归。

  ——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答记者问

  >>3月24日新浪乐居大型看房团火热报名中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