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保障房新路线图浮现
明天,今年全国“两会”大幕将拉开,在中央调控房价“组合拳”背景下,保障房建设成为新华网、人民网等门户网站组织的“2012年两会调查”的五大热门话题之一。
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住有所居”的说法,要求通过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让广大住房困难家庭能够住上廉租房、公租房。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仅2011年就开建1000万套。2012年,国家确定的保障房新建套数维持在700万套。
如此巨量的保障房建设如何解决资金和土地问题?随着大量保障房建设完成,如何实现公平分配?如何让保障房循环利用?南方日报选择全国住房市场化改革最彻底、保障房建设力度颇大的广东为样本,从“建设”和“分配”两个角度,探寻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新变。
2月底,广州龙归城保障房建设工地上,塔吊转动、机器轰鸣。
动工进度快了还是慢了,土地、资金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个广州目前第二大规模的保障房项目面对的诸多追问,也是广东所有在建保障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2012年,广东进入保障房建设破局之年。新的路线图已经浮出水面。目前,广东已经起草了《广东省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方案》,提出了以需定建、轮候保障和准入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新举措,明确了资金保障、土地保障、规划保障和体制保障的具体要求。
速度快了还是慢了?龙归城最快4天建一层
自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此后5年开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之后,快与慢的诘问一直围绕着保障房建设。
保障房开工量占了广东省1/4强的广州,速度究竟快了还是慢了?
2月底,当记者进龙归城施工现场,看见部分工地保障房主体建筑正在拔地而起。建成后龙归城将为广州提供约1.2万套保障型住房,成为目前广州第二大保障房小区。
这个去年1月11日正式破土动工的保障房项目,曾经一度陷入动工进度缓慢的质疑。
记者在现场看到,最快的楼栋已经建到地面二层。“接下来,预计4到6天就可建一层。”广州市住房保障办龙归城项目组组长黄少雄说。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工程管理处副处长马文革说,按照房屋一般要两到三年的建设周期,龙归城“推进进度正常”。
“广州整体保障房的建设进度是可控的。”马文革说,目前广州市本级在建保障房项目20个,建筑总面积近520万平方米,“项目总体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后可提供保障房约7.1万套。今年广州预计将有10494套保障房交付使用,相比去年供应量足足增加了一倍。
其实,整个广东保障房的建设进度都丝毫不懈怠。省住建厅厅长房庆方介绍,2011年国家下达31万套保障房开工任务后,截至去年底,一共新开工建设保障房33万套,竣工11.35万套,实现全年全省保障房新开工目标任务完成率106%的成绩。
资金土地要如何保证?全省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快与慢的追问背后,是横亘在保障房战役面前的资金和土地两座堡垒。
资金之困尤甚。2011年,广东实际开工建设33万套保障房,加上此前开工项目的建设竣工,全年完成投资达267个亿。进入2012年,去年开工的项目再加上今年还需新开工建设的,今年的资金投入量要远超去年。
“现在,我们的建设资金是有保障的,像龙归城这么大的项目,资金基本上都可以拨付到位。”不用为钱发愁的马文革面露轻松。他表示,龙归城早在建设前就作为保障房用地单独储备,“这是广州的一大创新”。
龙归城的背后,广州保障房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春节前,广州市住房保障办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签下了一笔“大单”。2012年至2016年期间,双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的合作融资总量不低于200亿元。在此额度下,根据各具体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资金安排制定具体融资方案。
这是广州庞大的保障房融资计划的序幕。广州市政府已批准组建的保障房投融资公司,将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统一组织实施市本级主导的保障性住房的投资、融资和建设,并争取在2012年一季度前组建保障房融资平台公司。
不过,其他经济实力没那么强的市县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广东省政府已经精打细算了一番:可以要求开发商在新建普通商品住房、“三旧”改造时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并鼓励房地产开发等各类企业和其他机构以独资、集资或股份制的方式投资、建设和运营保障房;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利用自有存量建设用地或与拥有自有存量建设用地的单位合作建设公租房;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区,也可以考虑引导投资主体配建公租房。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挤出大片土地?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广州便首创了保障性住房土地单独储备制度。现在,广州正在对这一办法进行修订。其中拟规定,市、区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对于申报土地转让的,若申报转让价格低于市场评估价20%以上的交易个案,须提前向市住房保障办发出优先购买建议。这意味着,住房保障办可捷足先登将合适的地块收入囊中。
省国土资源厅地籍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广东已明确提出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租房。
多少建设量才合适?改行政摊派为以需定建
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一组数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广东正式下达的任务是:2012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4.39万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600户,合计15.15万套。这一数据比2011年31万套的建设任务缩减近五成。具体到各市,如广州下降47%、深圳也下降52%……
保障房建设量为何大幅缩水?
据悉,省政府已审议通过并将在近日出台的《广东省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方案》已经敲定“问需于民、以需定建、分步实施、轮候解决”的新思路。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思路在今年的目标任务制定中已经开始贯彻,约15万套的建设量是根据各市的实际需求汇总确定的。
从行政摊派到以需定建,转变的背后也许还透露了更多的讯息。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指出,2012年的建设任务从2011年的31万套骤降到14.39万套,下降幅度远超过国家的从1000万套到700万套,非常出人意料。换句话说,只有中央认可了广东这一全新改革思路,广东14.39万套的建设规模才可能被通过。
彭澎表示,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保障房建设规模或许将影响到“十二五”期间全国保障房的最终建设量。作为国内住房市场化改革最彻底的地区,广东的改革方向也可能是全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方向。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此前也表示,今年住建部将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数量、质量进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作者:郑佳欣 卢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