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松手 房企回归产品竞争
新浪乐居讯(编辑 刘琴)新年伊始,调控持续已一年多时间,楼市的春天似乎还很遥远。
从政策层面看,房地产市场一直显示“政策从紧”信号。从高层官员众口一辞强调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到从行动上再三摁住地方政府蠢蠢欲动的松绑冲动,显示决策层对房地产的调控不会轻易松手,限购等政策亦难以很快淡出。
面对“行业冬天”,房地产市场格局正在进行深远的变化,大型房企正在主动改变企业一贯激进的经营策略,寻求战略转型,改变以往单纯以一线城市为开发主战场的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二三线城市,甚至向海外市场扩张。
品牌房企主动调整经营策略 坚持开源节流现金为王
作为龙头房企的万科,三季报显示,1-9月,累计实现销售面积84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97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9.9%和35.9%。同时,万科前三季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97%,较2010年的2.06%以及2009年的1.44%提升明显。然而在房地产行业资金整体趋紧的大背景下,万科提出四条过冬策略:现金为王、积极销售、谨慎买地、开源节流。
无独有偶,有消息称,恒大地产在建项目已开始收缩战线,总部主动要求放缓交工日期,施工单位人员减少,付款进度减缓。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夏海钧称,现在减少楼盘推出是因为集团现金流充裕,销售计划已经完成,所以不想争抢市场。
改变一线城市为主的战略格局 房企纷纷转战二三线
除了开源节流,减少支出外,各大房企还纷纷转向受楼市调控影响较小的二三线城市。据国土部2011年对国内15家大型房企拿地情况的跟踪监测数据显示,这15家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去年上半年在一线城市拿地金额约132亿元,在二线城市拿地金额超过210亿元,在三线城市拿地金额约240亿元。这意味在过去一年,15家大型房企二三线城市拿地金额为一线城市的3.4倍。
此外,单纯以住宅开发为主的房企还纷纷加大商业地产的投入,部分房企甚至向海外市场扩张,寻求新的发展时机。2011年商业地产成为地产大鳄角逐的区域,前有万达、华润、凯德,后有中粮、万科、恒隆、宝龙,过去的一年里加码布局商业地产,成为了企业重构发展战略的关注重点。曾有人言:“过去十年属于住宅市场十年,未来十年则是属于商业地产的十年”。
上海绿地、碧桂园,这两家在外界看来似乎风格背景相差甚远,也鲜有交集的国内房企大鳄,近日却不约而同作出了类似的投资决策:绿地集团投资韩国济州国际自由城市建设、碧桂园则将投资马来西亚地产项目。
消费者为主导是转型的根本 房企回归产品竞争
面对楼市寒冬,除了积极调整经营策略, 转战二三线市场外,归根结底,相对于销售力,产品力和制度力才是房企不断进化的基石。对于房企来说,回归消费者正成为他们转型的根本方向。
万科日前就鲜明地提出了“回归”的概念,一个是从传统的营销向技术科研上的转型,另一个便是从建房卖房转到服务型的转型。而无论从技术上转还是服务上转,都一定以消费者为导向。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对此强调,政府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与商品房去投资化更注重居住功能是清晰的政策信号,房企要和发展势头过快、有暴利可图的时代告别,要依靠性价比等赢得市场机会。
此外,早在年初就提出“精细化战略”的远洋地产总裁李明也认为,今后的竞争将重回产品力的比拼。经历了行业的兴盛与动荡,如今在投资需求受到抑制、产品功能需求再次回归第一顺位的背景下,“让住宅回归生活本质”,将是行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