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御景园卖图纸 风险谁来埋单

  房子已经卖了3年,可至今还没有打桩,更不知何时交付。更为令人不解的是,这个迟迟不见完工迹象的楼盘,却有多套房源在当地二手房市场挂牌销售,既没有房产证也没有购房合同,至今却未遭受任何处罚。这个蹊跷的楼盘就是义乌宾王御景园。近日,本报记者对这个楼盘进行了调查。

  卖房三年至今未打桩

  虽然御景园至今连房子的影子都还没有,但是这个楼盘在义乌当地的知名度颇高。“就在老火车站那里。”大街上随便找一位当地人,都能问到御景园的具体地址。

  御景园位于义乌老火车站附近,这个地段是义乌的老城区,周边人气非常旺,堪称黄金地段。公开的资料显示,御景园是集住宅、商业、休闲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整个项目共4幢楼,其中有一幢为某单位的经济适用房,一幢为单身公寓,另有两幢是28、29层的住宅楼。

  当地人介绍,御景园最早于2010年上半年动工。如果按照正常的施工进度,到现在的话应该已经结顶。不过近日记者前往御景园工地时,完全出人意料。不要说高楼,就连房子的桩基都还没有打。要不是停放在工地上的几台挖掘机,还以为这里就是一片荒地。

  “要是顺利的话,明年底房子能结顶。”现场的一位施工人员对记者如是说。

  虽然迟迟不见高楼拔地而起,虽然直到去年7月才拿到“四证”,但是早在两三年前,御景园就开始对外销售,这在当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如今,当初卖出去的房子,不少已经在二手房市场挂牌销售。

  记者前往义乌市房产交易市场,这里集中了当地三四十家二手房中介公司。得知记者对御景园的房子感兴趣,不少中介纷纷推荐房源,其中一家中介就有6套。也有部分中介好心提醒记者,御景园的房子还没建好,没有房产证,要买的话会有一点风险。

  记者以购房者的名义,接触了多位业主,他们大多数的购房时间都是在2009年和2010年期间。既有直接向开发商购买的,也有通过中介从他人手中买来的,单价则从1.2万元-1.5万元/平方米不等。这些业主中,既有支付30-50%不等首付款的,也有全款付清的,还有部分支付10万元定金的。行情最好的时候,这批房子在二手房市场转手可加价数十万元,但是现在行情不好,再加上房子迟迟不能完工,价格已经大受影响。

  没有房产证,这批房子如何办理过户手续?中介介绍说,业主手上持有当时买房时的合同和购房款收据,如果有人愿意买,可以找开发商更名。目前已有多套房子都是通过这种形式“过户”,这不会对交易造成影响。但是,开发商告诉记者,其售楼处未建立,并未对外售房。

  因种种原因多次停工

  房子卖了三年,至今却还没有打桩,出现这种状况,不得不从御景园的身世说起。

  记者从义乌市建设局等部门了解到,御景园直到2011年5月才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2011年7月才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此时,御景园已经卖了两年有余。其间,御景园开发商发生变更,由包括原股东在内的投资商,共同组建义乌御景园置业有限公司。

  此外,御景园与大三里塘村之间的土地纠纷,也对其工期造成了很大影响。

  为何这样一个楼盘,在当地居然能堂而皇之销售,而且还卖得很好?记者了解到,御景园销售时间主要发生在2009-2010年。“我是2009年通过朋友介绍向开发商买来的,1.35万元/平方米的内部价,比差不多地段的房子单价要便宜数千元。当时主要看中御景园的地段,而且还是宾王中学的学区。买的时候开发商说两年可以造好,原本是为我儿子读书准备的,现在这个样子原先的计划彻底泡汤了。”义乌人朱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购房经历。那时候买御景园的房子需要走后门,有的人手上拿了五六套。此外当地人还向记者介绍,像御景园这样房子还没造就开卖的现象,在义乌较为普遍。

  公然违规卖房

  为何不被叫停?

  ■记者手记

  御景园现象,在义乌并非个案。开发商一拿到土地就开始卖房,俗称“卖图纸”,这种行为在义乌较为普遍。很多义乌购房者对这种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并不认为这其中会有多大风险。事实上,楼市往下走后,“卖图纸”的风险骤然加剧。

  如果开发商收完钱跑路,或者资金链断裂出现烂尾楼怎么办?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要求开发商必须投入25%以上的建设资金方可申领预售证,这就提高了房产业的准入门槛,没这个资金实力就不要来凑热闹,从而有助于防范风险。当然,如果房价处于快速上涨时期,风险可能不大,但是房价进入下跌通道,开发商卖完“图纸”之后拍屁股走人,就会把风险转嫁给购房者。开发商“卖图纸”行为,还极易成为非法集资的温床。因此,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对防范风险意义重大。

  开发商“卖图纸”现象在义乌较为普遍,除了与当地人的投资观念有关之外,有关部门疏于监管,也是重要原因。为何这样一个卖了多年的楼盘,至今未遭到任何处罚?如果一味纵容这种行为,风险泡沫就有可能越来越大,到时候亡羊补牢已经晚矣。

  手续违规暗藏巨大风险

  房子还没影,开发商却凭一纸购房凭证,拿走购房者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购房款。记者调查发现,这份凭证存在巨大法律风险,一旦开发商资金链出现问题,购房者很可能血本无归。

  郑先生是在义乌做生意的温州人,他在2010年底通过中介买下了一套御景园“二手房”。郑先生向记者出示了购房凭证——一份《御景园投资意向书》。意向书的内容非常简单,全文只有一页纸,约定御景园建筑物露出地面时,投资人以投资款冲抵购房款。此外,御景园何时交付,投资意向书中只字未提。为何是投资意向书而不是购房合同?面对记者的这一疑惑,郑先生解释说,御景园还没拿到预售证,自然也就不能销售,也就不能签订购房合同。这份投资意向书相当于是购房合同,可以让开发商更名,之前他从前一位业主那里买来也是这样操作的,没有任何问题。

  投资意向书和购房合同的法律风险却完全不一样。如果是投资意向书,一旦房产公司破产,购房款其实就是投资款,很有可能就要打水漂。如果是购房合同,房产公司破产的话,作为消费者的购房人,债务清偿时享有优先权。那么这究竟是一份投资意向书还是一份购房合同?对此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高振华律师认为,判断其是投资意向书还是购房合同,不能仅从文件抬头进行判断,最主要还是看内容。郑先生手持的这份《御景园投资意向书》,看不出双方有投资合作关系(如果是这种关系,就要约定利润分配等事项),而是建立在销售基础上的一种关系,实质上是一份购房合同。

  记者在暗访中还发现,有的购房者手上甚至连投资意向书都没有,仅有一张收据。记者看到,收据上盖的并非是房产公司的公章,而是其法人代表杨某的私章。高振华律师认为,一旦房产公司破产清算,购房者凭手上的这份收据,可能无法讨回购房款。除非购房者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购房款支付给了房产公司而非其法人代表,否则就成了房产公司法人代表杨某的个人债务,只能向其个人追讨。

  御景园至今没有预售证

  根据规定,楼盘销售前必须要领取预售证。那么,御景园究竟有没有预售证?记者登录义乌市建设局网站查询,去年和今年义乌市共有15个楼盘领取预售证,这些楼盘中并没有御景园。义乌市建设局房产科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御景园从未申领过预售证。

  一个楼盘必须要具备相关条件,才能申领预售证。根据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预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像御景园这样的高层项目,开发建设资金已经投入25%的话,地下车库应该已经完工。但是现在连桩都还没有打,这样的施工进度肯定达不到预售条件。

  义乌市建设局房产科工作人员却表示,他们虽然是主管部门,但处罚权却是在义乌市行政执法局。2月28日,记者把这一事件反映给义乌市行政执法局业务科,一名工作人员称领导不在,要求记者留下联系方式,表示了解情况之后会给记者回复。但直到截稿时,记者仍未收到对方的回复。

  本报将继续关注。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