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发展纵深布局 绿地集团挺进世界500强
近日绿地集团宣布,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业务经营收入1312亿元,同比增长42%。由此,绿地正式成为继万科后,又一晋级千亿级别的房企航母。同时,集团预估全年业务经营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据绿地相关负责人表示:“绿地集团将成为继和记黄埔、中粮之后,又一进入世界500强的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
业内资深媒体人分析,绿地集团的发展思路从来都是立足高远,夯实基础,集团开始奔向新目标世界200强,这一质的飞跃,将成为一个标志性突破,绿地将专注“一业特强、多元发展”的全面发展。在面对当前严厉的调控之下,张玉良豁然说到:“任何市场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能够顺应政策和市场需求,并主动积极调整策略的企业,才能在逆势中沉着应对,掌握更大主动权,甚至化挑战为机遇。”
绿地地标改写城市新格局
宏观调控之下,房地产开发商谋求在“过冬论”、“拐点论”之下,寻求新的出路,以走出商品房市场阴霾。11月14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称,今年前10个月,北京商品房销售100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9%。其中,销售商品住宅696.7万平方米,下降幅度达到17.8%。
而与此同时,商业地产市场的供应不足,以及租金增长,促使众多房企,不断从住宅市场转向商业地产,以求良性发展。世邦魏理仕发布的2011第三季度中国地产市场报告中显示:北京办公楼市场延续上季度的增长趋势。租金季度增长8.8 %,而空置率则下降了0.8个百分点至6.8%。由于北京市场未来2-3年的供应仍不充裕,租金的强劲增长趋势将持续。
而房企似乎都将眼光锁定在商业地产上,然而如何发展商业地产,如何在众多房企一同盯准的蛋糕上,凸显自己的优势?在这场竞赛中,绿地集团上交了一份优秀的考卷。
2010年,绿地集团开始转向北京城南区域,300万平米商业地产布局城市综合体——北京绿地中央广场,发展全产业链式布局,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打造着城市形象,而绿地中央广场,这地铁上的城市综合体,早在开盘之初就已经成为城南商圈的地标性项目,逐渐成为区域名片。
绿地集团依托城市化发展需要,打造城市综合体撬动区域经济发展,谋求企业在商业地产上的长足发展。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绿地集团加速在商业地产上的投入始于2005年。2005年,中央政府针对住宅市场展开了新一轮的调控,绿地集团意识到今后住宅市场上,中央政策将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绿地集团根据规划有步骤地向商务地产倾斜。”
近年来,绿地集团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及开发优势,加快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加强商业地产开发步骤,并形成了绿地集团商业地产开发特有的“绿地”模式。绿地集团总裁张玉良表示,绿地今年调整房地产主业的产品结构,重点加大中小户型刚需类住宅、商业办公项目的供应和推广力度,持续优化产品细节,有效对接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今年前三季度商办类产品预销售额占到房地产预售总额约40%。调整区域结构,加大受调控影响较小城市的营销力度,同时积极关注和布局三、四线城市,择优进行项目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