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大桥“皮夹克”能防腐蚀还能防渗漏的奥秘

提要:青岛海洋防腐蚀实力雄厚,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工研究院、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建立了海洋防腐蚀研究联盟,将打造青岛海洋防腐蚀城。

  训练上百次,才能上“战场”

  为什么这种料“穿”上以后如此神奇?11月2日,记者来到黄微波教授的实验室一探究竟,在200平方米的喷涂实验室内,放着各种颜色的涂料和机器,可以说是模拟版的“工地”,黄教授跟学生们在模拟喷涂的时候,一般都穿上防护装,“这不是说有污染,而是喷在衣服上,衣服就不能穿了。”

  “我们在喷涂现场一次成功,需要在这训练上百次。”记者看到被喷涂后的正规涂料周边,有数千张废料,每做一次实验需要浪费一半的料,因为要求“精准”,所以实验的成本也比较高。

  记者注意到,喷涂实验室的两扇门,有一扇涂了“聚脲材料”,而另一扇没有涂,分别敲了一下,一扇发出“哐哐”刺耳的声音,而另一扇则发出“嗡嗡”的声音,黄教授介绍,这种料不仅可以防腐,还可以防震、减噪音。

  黄微波研究这项技术20多年来,有时不小心喷洒,裤子损失了四五十条,眼镜损失了20多副。

  为测“耐性”,引进先进设备

  在实验楼5楼的实验室内,各式各样的瓶子里放满了功能材料,“这是为了测材料的抗腐蚀性。”黄微波说,普通的油漆已经脱落,而“聚脲材料”则保持本来的面目。

  实验室里还摆着胶州湾大桥的实验器材,三个水泥条,一个涂了普通油漆、一个涂了聚脲材料,还有一个什么也没有涂,经过300次实验,验证了涂聚脲材料的水泥条依然没有任何改变。而没有涂抹任何材料的辅桥的钢铁,经过实验后,已变成钢渣。

  聚脲技术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如何能测定有100年的耐性呢?原来黄微波已经引进了一台老化设备,测百年以后的状态。

  在实验楼的顶层,鱼池也穿上了“防护衣”,“这是为了测渗漏,以及测试对鱼有没有副作用,经过长期实验发现,鱼儿生活得很好。”在不远处还有放着各色聚脲材料的支架,“这是为了测暴晒,这里时间最长的一张聚脲材料板已经放了十多年了。”黄微波说。记者看到除了颜色稍微变淡了一点,跟刚放上的材料没有任何区别。

  青岛是蓝色经济发展的龙头,青岛的海洋防腐蚀产业非常宽广,有青岛港、造船厂,还有其他一系列海洋设施,所以青岛发展防腐蚀产业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同时,青岛海洋防腐蚀实力雄厚,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工研究院、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建立了海洋防腐蚀研究联盟,将打造青岛海洋防腐蚀城。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