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法规剑指“光污染” 建筑光环境品质提升何解?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光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已经成为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备受关注的新环境污染源。
治理光污染迫在眉睫。6月30日印发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建设,加强城市照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管理,控制过度亮化和光污染。7月29日,住建部、发改委最新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促进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方面提出,积极发展绿色照明,加快城市照明节能改造,防治城市光污染。
明确处罚措施 光污染首次正式入法
在相关城市照明绿色建设目标下,全国多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光污染治理相关政策和规划。其中,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据了解,这也是光污染首次正式入法,填补了这方面法规空白。
修订版条例在严格控制建筑物外墙采用反光材料等原有措施的基础上,设置了城市照明源头管控、照明限值技术要求、居住环保等条款。包括:强化源头管控,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等城市照明相关规划应当明确分区域亮度管理措施,对不同区域的照明效果和光辐射控制提出要求;强化绿色照明,明确住建、绿化市容等部门应当依据城市照明相关规划和节能计划,完善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网络,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照明的绿色低碳水平等内容。
此外,条例也首次明确了“光污染”相应的具体处罚措施。对于违规设置直接射向住宅居室窗户的投光、激光等景观照明,或者在外滩、北外滩和小陆家嘴地区投射不符合控制要求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拆除;逾期不改正或者拆除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助力健康人居光环境 建材企业各有高招
光污染大致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室外光污染,如建筑物外墙的磨光大理石、高层建筑幕墙以及城市光源过度照射。二是室内光污染,主要来自家居照明、装修材料。破解“光污染”环保难题,正确选择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尤为重要,与之相关的建材企业也在不断创新升级助力打造健康人居光环境。
1、绿色照明产品的推广应用
绿色照明产品可以从源头上助力减少光污染。《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到2030年LED等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过80%,30%以上城市建成照明数字化系统。以人为本,打造健康低碳的光环境,欧普照明一直致力于打造以全屋智能照明为核心的智能家居生态圈;阳光照明努力践行“让世界更明亮、使地球更清洁”的使命和实现“中国节能照明领跑者”的美好愿景;雷士照明将“科技、健康、智慧、品质”作为品牌核心价值;佛山照明目前正向“提供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转型,从“传统的功能照明”向“智慧、健康、绿色的人本照明”跨越……这些照明企业一直积极布局智能照明和健康照明领域,根据家居、学校、户外亮化等不同需求提供绿色照明解决方案。
2、装饰装修材料的绿色升级
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涂料等各种装饰材料的日常光反射也是造成光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弱高亮度的反射光,柔光砖、哑光砖、隔热保温涂料、外墙保温装饰板等装饰装修新材料不断涌现。如固克节能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立体金属饰面的保温装饰一体板及其制造方法”于2022年7月19日正式获得授权。该发明兼具保温功能和装饰功能,通过造型漆层使一体板呈现浮雕凹凸面效果,既增强了金属漆面的立体效果,更好地体现出立体金属质感,又能降低其镜面反射,减少光污染。中国建筑研发的“零能耗自清洁被动辐射制冷涂层”,可反射 98.6% 太阳热,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创新,升级研究出一项世界原创技术,即彩色日间被动辐射制冷涂料,解决了涂料光污染和色彩单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