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曦:装配化装修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日前住建部曾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强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力争到2025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装配式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更多房地产上下游企业投入此中。而“墙地一体化”作为新型装配式内装方案,成为行业“最热财富密码”。其以新型个性化、“一键式设计”等优点,成为装配式发展新的风口。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重塑行业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2月26日,由优采平台与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墙材&墙饰分会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墙材&墙饰产业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墙材&墙饰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举办。此次会议作为优采“十周年”创新供应链大会的5大平行论坛之一,引入“地墙一体化”概念,特邀产业链行业专家、TOP500房地产企业采购精英共同探讨“装配式内装大趋势下,企业应对方案”。
会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研究院副院长魏曦以《装配化装修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为题发表演讲。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研究院副院长魏曦
以下是演讲实录:
魏曦:尊敬的各位企业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到上海参加墙材墙饰的创新大会。
装配式现在是我们国家的热点,不仅仅是对于建筑行业,实际上大量背后的生产企业也都面临着这么一个转型的机遇。今天在这里讲讲装配式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一、装配式装修行业发展背景
首先是国家层面。现在大家都知道“双碳”,这两年一直在提。各行业需要脱碳,首推的是能源行业,还有工业和交通业,建筑行业的脱碳也是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整个建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没到峰值,还在往上走。其中水泥、石灰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位居建材行业前两位。尤其是水泥,大家可能不太清楚,每生产1吨水泥会产生二氧化碳684公斤。实际上我们碳排放压力还是非常大,所以未来材料不能这样大量用水泥。为什么要用瓷砖?为什么要用装配式新材料替代?因为这是和碳排放息息相关的事情。
第二是建筑行业层面。202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已超40平方米,相当高。我家里有三口人,住宅120平米,刚刚及格。过去二十年间,中国房地产业解决了几亿人的基本居住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以前没房住到现在有房住,再到有好房,其实是一个高品质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建设成绩,但总的来说,中国建筑质量不高。在北京建国门二环,大概是建国门桥东南角,原来有一家四星级的北京凯莱酒店,从1992年开业到2010年拆除,“存活”不到20年。国外先进国家的建筑能存活70年,中国只有20年,不到人家的一半。除了北京这个例子,华侨大厦、台湾饭店等被拆除重建的案例大家都知道,当然这跟政府要求也有关系。
可以看到,现在建筑质量是一个核心问题,本身建筑结构不太适应现在发展,不太适合改造,改造花费时间、金钱,比我们现在投入还要多。所以为什么要发展装配式?因为我们的建设方式要做改变。我国每年因新建、拆除、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约15.5-24亿吨。而且现在建筑垃圾没有做深入的分类,很多被直接填埋。很多建筑垃圾是存在有害性的,所以对环境破坏也很大。
我们一说建筑行业,大家老说这应该是一个最low的行业,没有什么正面的词;一提建筑,要不然是说干活的叫农民工、包工头,听着就很不好;一说楼,就是什么“楼垮垮”、“楼歪歪”,没有什么正面词。根据麦肯锡最新产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建筑信息化程度低于农业,排在倒数第一。按理上我们应该是信息化最高的行业,但是我们信息化最低。建筑行业每年贡献GDP7.9%,再把房地产加起来,接近百分之十几,GDP相当高,但是行业发展水平是最低效的。
第三是消费者层面。昨天晚上入住酒店,隔音特别不好,晚上一点多,隔壁开电视就把我吵醒了,这个还算是五星级酒店。再看我们的房屋,墙面开裂、卫生间漏水、隔音差、家具不环保都是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就在前两天,政府发文要求提升房屋品质。还有装修相关的甲醛释放,《世界卫生组织甲醛致癌报告》指出,因装修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平均304人/天。因装修污染而受害的儿童数量高达210万人/年,这个数字很可怕。还有报道称,骨折人数中老年人占30%,第一诱因是卫生间湿滑。昨天说,在卫生间使用SPC还是好很多,最大的好处就是防滑。装修是痛苦的体验,装完了谁也没有办法给你一个保证。
综合来看,环境负荷高,房屋供给质量很差,现在要求是环境负荷下降,房屋质量提升。对我们建筑行业来说,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契机,发展装配式装修,改变现有装修方式。
发展装配化装修的核心目标是“两提两减”——提升质量,提升效率,减少人工,减少资源浪费。其他好理解,减少人工这个我们可以深入一点探讨。减少人工不是简简单单把人减下来,更多是减少人的依赖,推动建筑工业化。同样我们做装修,可能咱们做,跟换一波人做都可以做到90分,熟练的工人可以得到95分以上。实际上现在装修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经过培训的工人,做出来的质量应该是都是一样,这才是一个好的方式。
我们将传统装修和装配化装修做了对比,从人工到装修材料用量,可以看到装配化装修的碳排放合计减少73%,这是很可观的。另外我们一直在提的SI住宅,把结构体和填充体分开。其实现在结构可以达到70年,甚至百年,但是这种填充,比如说管线,可能是10-15年的寿命,装修后8-10年要改一次。一旦把管线弄完,对结构就是破坏,房屋寿命就会减少,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把装修跟结构层分开,这样才能使建筑寿命最长化。我想建筑寿命最长化就是最大的节能减排,就是最大的低碳。
所以现在为什么推整体化产品?因为在装配装修体系里,整体卫浴、整体厨房还是占比较大的一块。与传统卫浴相比,整体卫浴有效杜绝了卫生间漏水难题,而且可以进行独立更换和维修。
二、装配式装修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得到快速发展。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6.3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20.5%,这也给装配化装修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其实一线城市的占比都超过25%,发展比较好,确实是一个政策的导向。装配化维修都是伴随着装配建筑发展,2020年全年装配化装修面积较2019年增长接近60%。
各地方也出台相应的政策,尤其是装配化装修的权重比例加大。去年北京的集中供地明确要求做装配化装修。大家有机会去看一下北京高标准商品房,尤其是融创的学府一号院,就是采用装配化装修,一天卖了140个亿。
目前装配化装修还是以政府主导的公租房、安置房、共有产权房与长租公寓等居多。在C端市场里,存量房改造这一块的应用还是比较少。其实昨天我也在说,我后面也会说,我觉得C端市场应该是未来装配化装修的争夺市场。这是一个市场空间巨大、前景广阔的风口。装修企业、传统企业、设计企业、家具企业以及一些新型创新企业都在往装配式走。还有像一些大地产商收购了整体卫浴或整体生产的企业做装配化装修。家具领域,包括欧派、索非亚等都在积极探讨要进入装配化装修领域。
这里面也可以看到,装配式装修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非高端。很多人觉得装配化装修只能做这种公租房、保障房,天生就是做低端的东西,其实去年几个北京的大企业都是做这种的,而且我认为装配化装修的技术可以把商品房做得更好,比公租房和保障房应用前景还要好。
二是应付得分。从整体来看,很多项目是“半”装配化装修,选择装配化装修只是为了应付得分。我也是北京装配化装修的评审专家,经常跟企业说,还是要根据你的项目来,确实得分很重要,但是什么项目选用什么技术,如果与你周围项目选的技术不匹配,不但把成品降下来,未来还可能要花费更多,不要为了得分得分,要跟你的项目做紧密结合。
三是成本偏高。目前装配化装修成本比我们原本的装修还要高,接近10%-15%,因为运输、成品保护、安装和后期维护的成本高。这跟我们选择的材料,包括技术体系不成熟有关。
四是效率低。装配化装修经常说效率没有提升,这是多方面的:一是没有设计、不会设计或设计不到位,工业化方式下,你设计不到位,施工安装就有很多偏差;二是内装部品相对匮乏,部品通用性差,部品体系供应链能力不强;三是工序繁琐,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低。我们应该把工法做减法,不是做加法,有时候就是为的装配,传统方式是7步、8步、现在可能是10步、12步,工序烦琐,效率反而没有提升。现在老说我们是工业化的,我们要工业化的方式,但是组织方式没有发生变化,还是传统手工业的这种组织方式是不行的。
五是重面不重里。只重视面层的效果,背后管线不受重视,安全、可靠、耐久性无人问津。今天觉得房子好看就把它交了,后续可能出很多问题,这不是高品质的住房,甚至还不如原来传统房的交付。我经常开玩笑说,这是传统的湿作业变成了胶作业,昨天有做胶的企业也说这种方式还是要摒弃,环境污染还有甲醛排放是有一些问题的。
三、装配式装修行业发展方向
一是变革组织方式和生产关系。推动EPC总承包,对项目成本、进度、质量等进行有效管控,建立适应装配式建筑要求的有序穿插施工流程,全面释放装配化装修的核心价值和优势。有时候看装配化装修,传统装修要10天-12天,我们可能就3-5天,但是大规模工程里装修只是整个工程的一部分,会发现装修的时候,土建的人弄窗户、打地面,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因此组织方式要发生变革,才能释放装配式建筑和装配化装修的核心价值。
二是以设计为龙头引领装配化内装全过程。以设计为引领,引领装配化内装全过程,全面提升装配式内装品质。要标准化设计、系统化设计、精细化设计、信息化设计、逆向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大家比较好理解,系统化设计就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汽车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房子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用系统化思维做这个事,而不是割裂。逆向化设计,未来我们应该从部品出发设计,否则大家不理解材料、不理解部品,没有这个概念。我去参观欧美或是日本的住所,他们是从部品出发,我们是逆推。中国全是正向,我把筐放好往里填,这桌子1.2米就1.2米,我要给你1.25米,你就要设计1.25米。我们本身也在做建筑跟部品模式化协调,但是推动速度还是比较慢。最主要是设计师没有逆向化思维,没有部品思维,这是非常可怕的,这跟我们现代化做装配是根本上的一个问题,这得花点时间。真正可以理解这个事的设计师不多。
三是以科技革新为核心,提升施工效率。要结合市场需求,加强研发创新力度,通过新工艺、新体系、新部品,从根本上解决行业装配式内装问题。从蒸汽时代到工业时代,每个时代都是科技革新才有大飞跃。我自己做了那么长时间装配式,我提了一些方向:一是内装的SI分离,既内装基层与面层的分离;二是减轻部品重量,减少运输成本,安装更轻便,例如整体卫生间,铺上瓷砖后的底盘太沉了,可能在新建建筑里面还好,在改造里面没有办法实现,底盘运不到房间里;三是解决部品的通用性,以及部品的容错容差、接口等问题;四是背后管线的体系化。
四是信息化抓手,提升施工管理落地。整体来说,数字化、信息化是大家都要面对的,这是生产企业和施工都需要做的。BIM在装配式内装EPC项目中全过程应用,工程价值全面得到释放,工程总造价减少5%,减少浪费12%,缩短工期9%,减少返工15%。我们现在要做一个有真实数据支撑的供应链体系,未来想把整个部品的数字化做起来。
五是以专业化产业工人为保障,提供施工品质。我们好的技术、好的部品没有好的工人去装。其实好的工人是要经过好的培训,才可以把部品安装得更好。从专业技术指导、施工要领培训、专业工具到职业晋升通道,都要把它做得更好。
四、寄语
首先要说一下,据装配式装修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测算,2025年装配式装修市场规模将达6327亿元,年化复合增速为38.26%。这是很大市场,非常大的蛋糕。今天很多企业,不管是上下游的,大家进入这个领域,方向是对的,前景也非常好。
第二个,既有建筑改造市场、c端家装市场,这个市场趋势要关注。在一线城市,商品房的建设速度是下降的,更多是存量房,这个市场非常大。C端的家装市场也非常大,实际上绝大部分技术和部品还没有进入这个领域,技术研发也应该往这方面去做。
最后,装配化装修行业风口下,墙板壁纸类生产企业要如何应对?
第一,从材料到产品。不要把墙材、墙饰只当做是一个材料,要有产品化思维。
第二,从产品到体系。不仅仅是产品,还要把装修、安装、服务体现出来,而不是简简单单卖产品。
第三,从体系到场景。什么是场景?现在都是特定的人设,说白了要有场景化,我的产品到底用在什么样的场景,是在医疗、住宅还是酒店?住宅应对什么样的人群?有三口之家,有四世同堂,有天伦之乐,还有三孩,以及00后、赛博朋克、原宇宙等,一定要有特定人设,根据场景化设计。
第四,从封闭到开放。不要自己玩自己的一套体系,一定是开放的。首先可能是做墙面为主,要跟地面、其他设备管线一起,形成一个更开放体系,这样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今天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新浪地产](http://staticfile.youcaiyun.com/huodong/sinawechatshar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