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尔科技刘阔天:健康智能窗助力“宅家抗疫”
在疫情期间,全国绝大多数的人们都经历了居家隔离的日子,在长时间密切与生活空间相处的日子里,人们对于自身居住空间和周围环境开始重新审视也导致需求不断提高。目前,大规模、粗放型的住房建设方式与高密度的居住条件,使得现在住宅无法充分保障居民的健康需求,如装修污染、水质不佳、噪音光线等问题层出不穷,对于健康住居生活到底是什么,如何满足人们健康住居的需求,精装配套又需要哪些高质高量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也在持续引发行业深入思考。
4月22日下午,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优采)联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共同开启优采云论坛第十五季——健康住居产业协作论坛,特邀标准院装配式建筑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国标建筑科技总经理魏曦、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副主任唐茜、惠达住工总经理助理毕淑敏、小米生态遍宇科技未来居智能设计总监季国洋、霍尼韦尔自动化控制大客户部产品支持刘晓冬、韩利壁衣总经理史彩琴、阔尔科技副总经理刘阔天七位行业专家,从洁具、新风、智能家居、门窗和壁纸五个精装典型类别角度出发,共议健康住居,一同助力让建筑更美好。本次论坛由新浪地产(微博)全国主编赵明宇主持。
会上,阔尔科技副总经理刘阔天以《健康智能窗助力“宅家抗疫”》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刘阔天:各位听众好!非常感谢优采平台的唐总和标准研究院的魏总给我们部品厂这个机会,分享我们各自行业内的信息,我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我本身处在窗的行业,对窗非常敏感,这次的疫情中非常关注窗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首先很意外,窗可能也是一个沟通的手段。这次的疫情很多人被迫宅在家里,我本人被隔离了两次,很多人选择靠上网消遣时间,虽然网络的内容很多元,但是时间长了感觉还是很空虚的。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很多时候足不逾户,人还可以,狗都有抑郁症的倾向,还有时候很憋闷,通过窗进行互动,也是特殊时期的宣泄和表达。
对于远离疫情的我们表达的是这样的状态,但是对于处在疫情当中的人的状态又不一样,很多的得病的患者由于被隔离,很难跟病人相见,很不幸。
我们反思一下,对于亲人和朋友平时的健康关怀还是不够的。很多报道可以看到,由于需要保持社交距离和隔离人员,人们对于亲朋好友探望只能隔窗相望。我相信通过这次疫情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健康和安全上,这样才可以在危险的时候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
这次的疫情影响是非常广泛和深远的,而且一定会对以后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变化。这次的疫情也给我们充分的时间,静下心来想想是否有一些内容被反复强调,但是从来没有实践过,通过这次事情我们也可以做出一些改变。
我做出一些个人的思考,答案非常简单,习大大给了非常明确的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以人为本的思路。因为我们的产品是时刻与用户产生互动的,我们的产品能否以人为本,注重健康安全,将是作为未来产品至关重要的概念强调起来。
回到具体的产品说,窗除了沟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自然通风。很多医生都给出了建议,包括钟南山医生、张文宏主任,他们说:“这个病大家记住一点,把所有的窗户都打开,拼命地通风,就是很好的预防。”这个说法就是简单直白的表述,夸张了一点,但是还是突出了通风的关键性。
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杨医生给了一些关键词,通风的作用主要是稀释污浊的气体,包括定期、包括频率,包括通风的时间的选择,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包括还有一些人文关怀,包括老年人和病人,要有一定的关照。
作为一个窗户企业,我们应该怎样从自身设计满足通风的关键词要求,这是我在这次的疫情中的思考。
其实此次疫情对我们的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就是更高效的通风、更安全的通风和更智能的通风。我理解高效,就是让室内外空气进行有效交换,需要大量的通风换气,才可以达到稀释的作用,包括让鲜空气进来。安全也是很重要的环节。还有一个是智能,通过IT手段满足定期定时的需求。
在此,作为我们阔尔科技,还是很自豪的,因为我们的产品在设计之初就是抱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融入了现代智能家居的理念,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的产品会获得更广泛的认同。
我们的产品叫垂直滑动智能窗,可以拆成两部分理解:垂直滑动就是指从上往下竖着开启的意思,智能就是让窗变得智慧起来。窗开启的过程,首先是先向室内行进一部分,然后从上往下滑下来,而且是纯电动的产品。
很多人第一次见到这个产品很惊讶,窗户这个东西人类用了成千上万年,已经很成熟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很惊讶,为什么之前的业界前辈没有在思路上进行调整,开发类似我们这种产品呢?因为我们确实认为这种开启方式有非常优秀的品质。
首先回答怎么样高效通风。这是一个住宅里面使用的案例,有一个很明显的对比,首先开启扇做得非常大,可以做到四平米以上,而且单扇的宽度达到四米。很多的论文研究表明,通风效率与窗的宽度成正比,影响是最大的,可以非常有效让大量的气体进入到室内。
同时针对一些别墅还有这样的形式,我们叫全开式的,没有下半部分固定的部分,而是整个窗可以全面开启,然后藏在墙的夹层里,开启面积达到百分之百,效率更高一些。
因为垂直滑动智能窗自上而下开启,所以开启的部分始终处在室内较高的位置,高温的烟气会轻易排除,因为在上面空气直接排出去。传统的窗可能会放在低处,烟气压得很低才会出去,同时对于新冷空气进入室内空间进行自然沉降,大家知道热气会自然上升。
第二是怎么安全的通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在家里不注意头撞在窗角上。很多人做了改进,采用了圆角的设计,但是材料依然很硬,撞上去很危险,尤其是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室内进行活动,健身、玩耍、跑动,所以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性。
我们的窗开启之后,窗框滑动扇依然含在洞口之间的平面里,不会有突出的棱角,即使在窗边跑动也不会有任何的碰撞风险,这是一种安全的体现。
还有一个危险的情况,如果我们把窗户开启的时候,有孩子的人会害怕孩子从开启的洞口翻出。这种新闻非常多,而且我看过一个报道,每年可能有上百起儿童坠落的事故,非常可怕。
针对这种安全风险,我们有软、硬件避免。硬件方面,由于垂直滑动智能窗的自身结构特点,下面是一块固定的玻璃,非常难翻阅,一般的高度是750毫米,儿童不容易翻越。软件方面,我们可以设置安全通风的场景,限制开启高度,窗扇最大只能设置成20厘米,人是出不去的,既满足了通风又防止了人的翻越。软硬件角度双重保险,不让孩子出现危险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危险,我们一直说窗扇是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去年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去买菜,孩子被楼上掉下来的窗扇砸到了,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很多楼到了一定的年限,五金配件老化,窗都可能掉下来。作为从业人员,我从来不贴着墙走,因为我看到太多的情况,包括我们做的很多的项目,也都是因为安全风险,我们对它进行一些改造。我们的设计是只能向室内侧滑动,然后进行开启,不会外坠,杜绝了这个安全风险。
还有一点,之前医生提到的,老人、病患和孩子,避免处在通风的区域,包括老人经常说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窗关好,不要被风吹到。我们的结构特征导致窗扇是自上而下展开的,风不会直吹人体。我们也做了一些医院的项目,他们在病房里面安装这种窗户,通过垂直滑动的设计,通风点在高处,窗边的人没有明显的风感,对人体非常友善,睡眠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正常的通风。
第三是怎么智能的通风。刚才小米的季总说,现在很多的室内设施已经智能化了,包括智能窗帘、智能灯,但是迄今为止很少有人把窗列为智能家居的部分,但是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有智能控制的必要。
通风的时间和频次很重要,现在在家里还可以每天通风,但是有时候有可能忘记了,随着复工复产的进行,很难保证每天高频次的通风,因为很简单,不在家。这个事情完全可以交给智能控制做,我们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气候特征和季节自行编辑。我家里进行的设定是,早上九点开启100%,十点关闭,然后晚上九点再开50%,然后到十点半的时候开95%,这样可以有一个微小的口开启,保持新鲜的空气,有了这种控制手段,我们可以忽略时间上的限制。
每年大量的东北人涌入海南度假,逃避寒冷,我也经常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今年由于疫情,可能很难去了。其实去海南还有一个事情,海南的房子非常潮湿,隔几个月或者半年去一次的,都要处理发霉的事情,包括家具。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一个选择好的时间段进行通风,尤其是白天气温高的时候进行通风。我们在三亚的房子也是没事儿请朋友去通风,缓解很多的潮气。
包括我们的新风以及之前提到的甲醛处理的问题,可以通过这种手段远程控制,人不需要每天去通风,远程操作通风,让室内的甲醛尽量排到大气中。只要有网、手机和电,随时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通风,而且随时控制是有反馈的,随时告诉你现在窗的状态。
当我们设定好每天的通风情况之后,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怎么办?我们也有一些自动化手段保证的,有风雨传感器,开启的时段如果遇到了风雨,我们当然可以对风雨的等级进行设置,可以自动关上。对于异地,三亚这种经常下雨的地方,或者我们出门工作的时候,窗会自动关闭,不会出现湿的问题。还可以自动开启,通过PM2.5和二氧化碳的传感器,可以对室内外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如果室内的含氧量降低了,就可以打开窗让新鲜的空气进来,如果PM2.5高了就可以把窗关闭,通过综合的手段控制。
通过以上的手段,通过一些传感器,包括编辑的逻辑,对住宅、楼宇进行智能化控制,真正实现可呼吸的建筑。我相信这以后会成为楼宇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疫情导致我们长时间在家里,通风的同时要保证隐私。这种垂直滑动的设计,因为是在平面内上下走的,可以不与室内外遮阳系统干涉,通风的同时依然可以拉着窗帘,很能保证隐私性。
复工复产之后,我们从疫情当中走出来了,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4月2日,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研究人员在传染病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新冠病毒是可以通过空调气流传播。英国的每日电讯报也报道说,科学家从医院的空气中发现了新冠病毒的痕迹。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空调系统在室内传播,这次回来的人员在酒店里面隔离都是没有空调的,也是基于这个考虑。
我们脱离了疫情情况后,在公共场所还是需要注意,空调使用要慎重,需要自然通风的手段进行换气。
在我们看来,自然通风是人员密集场所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是健康的角度,另一方面从消防的角度。一旦有火情,还是需要自然通风把烟气排放出来。办公楼、高铁站、航站楼和体育馆里,我们应该把自然通风、空调和新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其实这些通风手段应该是综合的手段,而不是互斥的。
我认为建筑不应该是封闭的堡垒,而应该积极与周边的环境交流,窗是很重要的交流渠道。在北京的朋友明显感觉到空气质量肉眼可见在变好,我们也提倡与自然的交流,空气污染不是永远的状态,而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室内外的环境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用不同的手段组合应对气候特征,满足室内人员通风的需求。
回到以人为本的概念,济南高铁站采用了我们的垂直滑动系统,但是他们是应用在幕墙上的。对于人群密集的地方,遇到火情是非常危险的,烟气往往导致逃生非常困难,96%以上的人是因为烟气导致无法逃离。我们一般设计一些排烟窗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传统的窗是通过电力解决的,但是有火情时电有时候会被断掉。我们本身也是国家排烟窗标准的主编单位,对这个情况很了解。我们发明了一个无动力紧急开启的技术,可以使一个区域的垂直滑动窗在整个建筑没有电的情况下,在触发5秒钟内全面开启,顺利把烟气排出去,给人员在火灾中逃生争取时间,也便于施救。
以上就是我这次分享的内容,也祝各位身体健康,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