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亚:城市更新生态的人居与诗意的生活_新浪地产网

马丽亚:城市更新生态的人居与诗意的生活

提要:身为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种植屋面分会副会长,在行业技术领域,回首十几年的种植屋面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应结合城市更新,重塑生态的人居与诗意的生活。

  城市的高楼大厦楼顶、退台、阳台等,不仅有充足的阳光,有充沛的雨露,更应有诗和远方。在高容积率的城镇建设背景下,人们生活聚居环境极大地侵占了自然,鸟儿、昆虫等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了,随之而来的大城市病,诸如热岛效应、城市“看海”、大气雾霾则愈演愈烈。寸土寸金的城市,原能够蓄积雨水的植被、土壤大面积被建筑取代。如何实施对自然生态的有效补偿将是我们未来城市建设和更新的重点。

  身为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种植屋面分会副会长,在行业技术领域,回首十几年的种植屋面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应结合城市更新,重塑生态的人居与诗意的生活。遵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我们应本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建设并更新生态宜居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生态的种植屋面可以作为一种补偿手段。从空间上,在建筑的第五立面,补偿人类活动对大自然造成的影响,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源头蓄留存,并通过乡土地被的自然生长繁衍,为鸟类提供栖息和觅食地,并有效净化城市空气。未来建筑绿化的发展方向我认为主要分为:一是参与性强的、可以实现家与园结合的装配式屋顶绿化,另外是实现自然演替、人为参与少的高层屋顶的自然草甸。

  首先,谈谈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具有建筑节能、截留雨水、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少雨洪压力等多效生态功能。是提升建筑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消费环境的一项生态、惠民工程;是基于生态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重要举措;是兼具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教育价值、文娱价值、美学价值和公益价值的产业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应塑造肌理清晰、整洁有序的第五立面空间秩序,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可识别性的城市第五立面,将城市第五立面整治与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相结合。我个人认为,城市的生态修复,关键在于自然修复,其核心是人心的生态。而心灵的生态修复,要以文化为根,以“艺”匠心,文心雕龙。

  第二点,谈谈总体思路。总结归纳为32个字: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第一、因地制宜、创新引领,技术集成,统筹建设、分类实施。

  第三点,说说原则。应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康养人居建设与更新。

  第四点,高层屋顶宜建设自然草甸,集约生态。高层屋顶绿化的植被需以矮生小灌木、野草为主,景观似草原,在城市屋顶实现本地乡土植被的自然恢复。建议将建筑第五立面的绿化、美化、装配化、生态化,搭建花、鸟、蜂、虫的生态链,营建鸟语花香、蝶飞蜂舞的生态空间。

  第五点,可将低层屋顶、退台或阳台拓展为“迷你田园”。在现代城市中,社区中人与人之间被局限在钢筋水泥构成的隔间中,对退台或阳台进行田园式的利用开发后,除了休憩、接近自然,人们也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社区居民能够参与并收获快乐,呈现生态人居的场景:你有桃花源记,我有秋高赏菊;你耕一田油菜,我种芍药花开。

  总之,将自然、建筑、人文有机融合将是城市更新与生态有诗意生活的未来。正所谓为建筑装点锦绣,把屋顶绘成丹青!

作者: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生态人居及康养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种植屋面分会副会长 马丽亚

来源: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丨35周年征文选登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种植屋面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种植屋面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