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供暖生活
霜降前一周,蓝色海洋(北京)太阳能系统设备有限公司办公楼就开通了太阳能供暖系统,据公司总裁李博峰介绍,这比北京地区法定集中供暖时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
10月23日,IMSIA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讲运一行来到蓝色海洋公司,与来自黑龙江、吉林的客人共同考察了太阳能+毛细管网低温供暖的案例,体验办公环境的温暖和舒适。围坐交谈的时候,有人不自觉地脱下了外套。
窗外,北风寂寂,叶落纷纷。
6组、6排、总面积81平方米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由南向北在东西走向的平顶建筑上仰望着天空,默默地汲取着太阳的光辉,向220平方米的建筑输送温暖。
我们在现场看到,这是一幢老旧建筑,外墙没有保温,只在水泥光面上刷了一层涂料;老式推拉塑钢窗只能采到上午的阳光,室内地面是早就铺好的大块地板。沿窗一侧的墙面下方固定着老式铸铁暖气片,之前靠燃煤锅炉供热,目前成了摆设。
暖气管道弃用,地板又是提前铺好的,做不成地热,而且吊顶也是密封好的,并没有采用从天花板向下送风的设备,那么,室内的暖流来自哪里?
墙是暖的。
站在室内,手和脸能够明显地感受到热辐射,热源来自在南北两侧的墙面内部,摸上去,暖暖的。如果在非采暖季,非内部人士根本无法想象到雪白的墙壁内还藏着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
床是暖的。
躺上去,就像躺在老家炕头上。贴身又贴心的幸福是过惯了大供热生活的人们无法体验到的,毕竟,这种热的辐射来自外部,而不是靠体温积蓄。
脚踏垫是暖的。
足暖全身暖。坐在沙发上,热自足下扎根,源源不断地向身体内生长,身心俱畅。
那么,热水是通过何种方式介入到墙内、床面和地面的踏垫中去的?
毛细管网。
毛细管的外径与常见的4平方毫米的电线相当,腔体内刚好能插入铅笔芯。其整体形状和原理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流道并无二致,有集管,也有支管,介质带着热能在腔体内同程运行,在循环过程中把热能释放出来,达到用暖目的。
与又粗又硬的地热管道相比,微通道毛细管很容易与墙面和地面结合,它就像给建筑做保温时的外罩的挂灰网。蓝色海洋的赵长海经理在介绍暖墙施工工艺过程时说,挂网很简单,只要把主管道接好,用卡扣固定即可,熟练的水暖工几分钟就能完成。瓦工师傅直接在上面抹上白灰膏,不需要另外挂网。灰膏的厚度比毛细网的直径稍厚即可,省料还坚固。
据了解,蓝色海洋已将自主研发的这种毛细管模块化,方便用户在各种应用场景下选择,其好处在于可以把热能储存在所依附的建筑或家用品内,并缓缓地向室内释放。
温度可计量,供热可控。
在公司的“平板太阳能清洁供热系统运行监控界面”上显示,楼顶集热器输出温度为57℃(T1),我们所在的办公室回水温度为20℃(T6),靠近门口的房间回水温度为18℃。我们体验时候,未见空气源热泵工作。
这个监控界面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在太阳能集热器供水温度不达标的时候可启动热泵,用以保证室内正常用暖的需求。
低温供热一直是行业热炒的话题,其经济性和热效率要么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上,要么指向宏观的大供热热网,很少有人结合自身供暖应用进行具体实践。这一点,蓝色海洋做首先到了,让我们没有想的是,居然能做得这么好。
此次考察后的另一个收获就是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有了新的理解。之前,人们只重视集热器和建筑外观的结合,对于输热管道和用热末端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现在看来,这个概念需要补充。另外,蓝色海洋的产品创新正巧启迪了家装行业,并为他们提供新型暖通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