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当头 "绿"字着笔 应用如何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发展
前不久,“中国医院建设与发展大会”在世界瞩目的G20会场举行,其中“绿色医院用绿色建材”分论坛成为医学与建材跨领域人群关注的重点。论坛中,与会专家特别提到“生态功能材料(硅藻泥壁材、贝壳粉壁材、灰泥壁材)如何为医院建设服务,让健康绿色材料走进绿色医院,进一步普及功能材料对医院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益处”。这标志着绿色建材的发展已经进入应用的范畴。
绿色建材在提及之初就强调在“用”字上下功夫,强调如何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特别是2013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成立“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协调组”以来,绿色建材的推广与应用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在近些年以“应用”的指导下,绿色建材产业发生了质的变化。
“应用”催生新业态
绿色建材最终还是服务于建筑和居住环境的,越是在强调安全、节能、健康、智能的人居环境时代,绿色建材越会在应用上绽放异彩。此前,记者在走访绿色建材企业时,发现当前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呈现四个方向:
首先是人居安全的建材。在建筑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形式破坏的条件下,能够保证居住的安全性或将损失降到最低,这类建材包括防火阻燃材料,抗震材料,抗风材料,防辐射材料等。
其次是节能降耗建材。在既有建筑中,大部分是高能耗建筑,节能建材可以从根本上提供材料支持和保障,其发展方向包括高效保温隔热材料,节能玻璃,相变储能材料,光伏、光热等新能源材料,也正是这些材料支撑起了绿色建筑产业。
三是绿色装修材料。这类材料决定了室内人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是最受社会关注的绿色建材,其发展方向包括抗菌材料、净化空气材料、自洁性材料、隔声降噪材料、防电磁污染材料等。
四是智能型材料。这也是目前新型房屋、绿色建筑所需求的高端材料,这部分材料以自调节材料为主,包括温度自调节材料,自修复材料,自调光材料,变色玻璃等等,这类材料的普及应用,将实现绿色建材与人居环境的融合。
这四个发展方向都是以不同的应用为主体,在应用的背景下,绿色建材会与不同的产业相结合,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或呈现新的业态。
以“江西推动农房建设绿色转型”为例。针对农房建设能耗高能效低等问题,江西省住建厅编制出台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鼓励农房建设“转型”和绿色建材“下乡”。根据规划,江西将结合本地自然、地理、气候等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广就地取材、经济易行、施工简便的乡土绿色建筑,开展绿色农房示范。结合新农村建设、绿色农房建设需要,还将编制绿色农房用绿色建材产品目录,重点推广应用节能门窗、轻型保温砌块、预制部品部件等绿色建材产品,加大绿色建材产品的应用力度。
江西的绿色农房案例也印证业内专家对绿色建材发展的论断:要发展绿色建材,就应当走建筑、建材产业融合之路,通过产业融合,实现材料性能与建筑物功能有效链接,以材料集合的方式使材料性能转化为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功能。
新业态创造新发展
在绿色建材应用推动的新业态下,势必会出现新的需求。例如目前如火如荼的装配式建筑。
目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建材、新型部品、复合型建材持续增长。一些地方纷纷对装配式建筑给予短期的供给和长远的需求安排。上海已发布《上海市装配式建筑2016-2020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上海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同时,上海规定,外环线以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超过50%,同时预制装配率达到40%及以上的,每平方米补贴100元。
无独有偶,在2016年的长沙住博会上,以装配式为主体的集成房屋掀起一股热浪。由于集成房屋可简约、可复古,可居住、可娱乐、可用于特殊用途,易于运输安装、拆迁,重复使用。科技的发明与进步,能够建造出自由多变、科学智能、与自然和谐共存、将现代与传统工艺结合的复合型建筑,因此市场需求较大。
目前,因为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的不同,我国已形成了闽派、川派、徽派、苏派、京派、晋派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过去的传统建造方式很大规模应用推广,现在有了集成技术,从成本角度完全可以做到。江苏泰润集装箱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惠明对媒体表示,比如废弃或不用的集装箱,作为建筑元件的“百变皇后”,完全可以发挥自由想象,展现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
目前传统的集装箱生产迫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必须转型另谋发展路径。作为全球最优秀的船舶装配企业之一,泰润早已把集装箱作为研究课题突破、布局并向“集装箱模块建筑房屋”成功转型,其生产的集装箱及装配专用于豪华游轮与军用设施等,防火、防潮、隔音、防震、保温、舒适及环保系数极高,满足各类搭建需求的同时,更能适用于对地形或者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的情况。
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最快的无外乎新型板材,而2017年是新型板材的快速发展年。一方面,新型板材作为消费者日益需要的健康材料,广泛用于家居家装;另一方面,由于新型板材在工艺和特种技术方面,形成了辊压成形技术、旋压成形技术、板锻成形技术、电磁成形技术、激光成形技术、多点成形技术、渐进成形技术、无铆连接技术,以及不可小视的3D打印等,因此应用范围扩大,同时新型板材正在由单一的木制品,向铝、镁、钛合金及复合材料方向发展。
这一多样性发展,催生了一批技术工艺更先进的新型板材企业,同时,淘汰一批缺乏创新能力、工艺水平低、靠低价竞争取胜的中小板材加工企业。
除了实体产业,绿色建材在设计方面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
在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办的“世界绿色设计论坛2016”中,国际专家预测,中国绿色设计的前景广阔。论坛上,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衔参赞张志勤表示,环境污染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问题,绿色设计将是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永恒的主题。据了解,世界绿色设计组织自2013年成立以来,非常看好中国绿色设计的发展空间,目前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绿色设计研究院和第一家绿色设计协会,成功打造推广绿色技术、绿色材料、绿色装备的平台,并组建了绿色设计专业咨询智库,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发布了全球第一本《中国绿色设计报告》。
新的业态与绿色建材产业相辅相成,相互协调推动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存在一些老问题,绊脚石亟待搬开。
新发展要打破老“规矩”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起,建筑和建材在中国都是一个古老的行业,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我国的新型建筑材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材工业迅速崛起,无论从品种、数量,还是从质量、功能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也造就了行业固守老旧观念,对新观念缺少认知的现状。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推动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原有限制,尊重创造活力。
目前,绿色建材产业以小微企业为主体,这类企业掌握着大量的创新技术、产品,而大量的小微企业不断涌现出很多成果,但现实的情况是,光靠小企业推广新材料应用很难,没有成熟的标准体系进行市场推广难度很高,同时囿于资金规模等问题,对绿色建材产业难于形成推力。
由于机制上的原因,一些有话语权的大企业集团在创新方面也面临许多障碍和困难。其实在这其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集团是存在合作的动力与基础的,只有打通渠道,吸收有创新精神、创新渠道的小企业,搭建协同创新的桥梁,创新能力不足的大企业可以参股创新型小微企业,才可以更好发挥小企业创新优势;并重视包容发展,将研发等工作和高校院所共同联合发展。同时,完善标准体系,将新的创新成果注入到绿色建材标准体系。
一直以来,建材行业的创新受到很多学科、行业限制,这是很大的一个弊病,也是在改革过程中应该着重打破的痛点。对此行业专家建言:打破行业条框限制,按照产业发展规律组成系统工程,提高绿色建筑功效,提高行业整体创新能力。按照系统工程办法和产业链上下游规律,构建新的创新体系,从整个体系创新成果支撑。
除此之外,过去建材、建筑的管理是分裂的,囿于传统发展经验,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长期以来也是各自独立发展,缺乏有效衔接,导致绿色建筑选材难和绿色建材应用难。一方面,开发商、建筑师对建筑材料、特别是新材料的性能了解不够,面对绿色建筑节能、节水、节材等目标,特别是随着定量化目标的提出,开发商、建筑师对建筑材料的选用显得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建材生产者对绿色建筑的功能目标不够了解,在选择项目和产品规格上忽视了绿色建筑的需求,产品与绿色建筑的适应性和配套性差。涉及绿色建筑前端的开发商、建筑师和绿色建材生产商缺乏有效衔接,各方都迫切需要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2016年4月,由工信部批复支持的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在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以实现最终应用为目标,构建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强化上下游互动,为多个领域搭建了共同、共荣的平台。
对一个产业而言,可供总结的经验会很多,提炼出的理论也会很漂亮,但真正打动人的还是落地与“应用”。“用字当头,绿字着笔”是解密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一把钥匙,但未必能破解全部的密码。寻找一个如何让绿色建材长盛不衰的密码,还是要在产业的发展中继续发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