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2017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提要: 由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中心三所主办,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城市保护发展研究一所、总体规划研究中心城乡统筹与村镇规划研究所(村镇所)协办的2017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分论坛于2017年6月9日上午拉开帷幕。来自政府、规划、建设、运营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大咖齐聚一堂,针对新形势下的特色小镇发展趋势展开热烈探讨。

  

  由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中心三所主办,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城市保护发展研究一所、总体规划研究中心城乡统筹与村镇规划研究所(村镇所)协办的2017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分论坛于2017年6月9日上午拉开帷幕。来自政府、规划、建设、运营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大咖齐聚一堂,针对新形势下的特色小镇发展趋势展开热烈探讨。


  论坛主持人:闫琳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规划研究中心城乡统筹与村镇规划研究所 所长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所所长闫琳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特色小镇是各地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新模式,同时也是备受关注、饱受争议的话题之一。如何理解产业作为特色小镇的内涵与核心,如何避免有名无实、圈地小镇的出现,如何通过更有效的规划、设计、运营、实操等手段建设以城带乡、健康发展的特色小镇,是论坛的主题。


  致辞嘉宾:恽爽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

  详细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恽爽副院长提出:近一两年来,众多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无论是国家、地方各级政府还是各个部委针对特色小镇都提出了许多政策。但特色小镇到底如何健康发展?到底如何更可持续的运营,实际上社会各界并没有达成清晰统一的共识。

  本次清华同衡学术周针对特色小镇这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围绕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这个主题,诚邀政务主管、规划设计、投资运营、开发建设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涉及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产业资源的运营者,特色空间的建设方等多方人士,既有官员解读国家政策,也有学者拆解规划设计,又有专家构建PPP模式。希望通过本场嘉宾的精彩论述,为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主题演讲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特色小镇发展》


  演讲嘉宾:相 伟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 处长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相伟处长从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整体部署谈起对特色小镇的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他提出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四大战略任务、五大改革举措中,特色小(城)镇是一个热点,一个重要而突出的板块,但并不是全部。他提出,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四大战略任务中,首要任务是有序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合理引导10亿左右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引导大中小城市(镇)协调发展;三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特色小镇与这四个方面都有密切关联,但并非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仍然是推进人的城镇化。


  第二,相处长对有序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特色小镇是中国“四化同步”的新载体。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做特色小镇,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好特色小镇,更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打造出成功的特色小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色小镇更像是一个“奢侈品”。特色小镇发展的成功要素有几个方面:一是需要依托于中心城市或大都市周边(至少达到300万人口以上)发展,有人群支撑;二是需要有非常独特的资源,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比如景德镇;三是要借助信息化的支撑,与时代相衔接。同时,特色小镇还应当激活农业现代化,作为资本要素下乡的中转站。


  第三,相处长谈到国内各类特色小镇实践,指出特色小镇需要深度结合市场化的机制。很多地方做特色小镇缺乏可靠的运营模式,结果并不好。特色小镇应当把市场力量引进来,作为新经济、新动能的载体,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载体,探讨更良性的互动,才能把事情“办好”。


  最后,相处长从发改委实施“千企千镇工程” 的工作思路提出特色小镇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强调规范引导、市场主体、健全机制、文化传承和防范房地产。希望通过搭建一个“一网一库(物联网和信息库)”的新平台,来实现企业和城镇结对子,真正用市场化的机制扶持特色小镇建设的越来越好!


  二、《特色小镇推动规划设计供给侧改革——从“蓝图式”规划到“培育式”规划》



  演讲嘉宾:杨 军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详细规划研究中心三所所长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中心三所杨军所长认为,相对于传统的城市开发建设,特色小镇具有用地规模小、实施速度快、偶发变化多、要素关联强等特征。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将具有明显的IDBO(融资/产业-设计-建造-运营)一体化特征。

  杨军所长提出一套“培育式规划”的工作方法,具体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挖掘特色价值,寻找产业基底。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并积极吸入引爆性产业,实现自我造血能力,吸引外部人群。第二步,确定开发模式,明确参与方式。对比分析房地产模式与金融资产模式对小镇用地性质及发展方向的影响,据此判定产业植入方的组织与合作方式。第三步,落实主导产业,基于产业发展的特殊需求来重置建设条件。第四步,空间动态优化,支撑传统城市运营系统进入。



  规划设计作为IDBO模式的关键环节,将承接政策、对接投资和产业资源、落实空间,是全程筹划的城市服务模式。杨军所长结合具体实施项目,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角度提出七个创新要点。

  一是特色价值定位能力。通过对小镇本底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广度延展,进行全新整合与定位。

  二是产业联盟搭建能力。协调对接项目各方产业资源,搭建多方合作产业联盟,为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提供平台。

  三是生态环境修复能力。通过IBE生物多样性调查等景观生态学分析技术的引入,对小镇的生态本底环境进行精准保护与特色培育。

  四是创新人群响应能力。通过对创新人群特征及其需求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空间设计与发展范式,提高吸引力。

  五是边际土地利用能力。通过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技术的引入,提高对复杂地形的精细化设计能力,实现边际土地的最优利用。

  六是特色空间塑造能力。通过尺度限定、功能混合、步行友好、鼓励交往、双重地标、主题统一等设计理念的落实,使小镇空间回归人性尺度,重构小镇物质空间背后的社会秩序。

  七是人居科技集成能力。通过低碳建设、海绵技术、智慧搭建等创新技术在小镇内的集成与落地,实现中国小镇人居环境理想。


  最后,杨军所长总结提出,特色小镇应作为中国人居环境特色化的开端,规划研究设计机构应秉承“匠人精神”,以建设“特色小镇”为契机与实践平台,让城市规划进入精细化供给时代。

  三、《如何通过PPP模式运作特色小镇》


  演讲嘉宾:陈 民

  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财政部PPP专家库、国家发改委PPP 专家库 双库成员

  财政部、发改委PPP双库专家,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民先生分析,从财政部对PPP模式的定义上看,PPP的关键四个形式要件“合作领域、期限10-30年、分工、回报来源”与特色小镇开发的特征非常匹配,PPP模式是运作特色小镇很好的工具。

  PPP在中国经过20年的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发布43号文,指出“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迅速掀起国内PPP热潮。趁着这股热潮,大量工程类、地产类企业进入区域综合开发领域,积极向城市运营商转型。

  同时,陈民先生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政府和企业设计特色小镇模式时,常常面临思维模式上的三大冲突:1、单体项目思维与区域综合开发思维的冲突,即:在特色小镇项目上,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边界难以达成一致;2、PPP强调公共服务导向与地产开发思维导向的冲突,即:政府与企业统一开发思路与开发计划,难以达成一致;3、政府的合理利润逻辑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逻辑的冲突,即:政府认可的6-7%合理回报率与地产类企业追求12-15%收益率,存在较大的偏差,难以达成一致。


  如何处理好三大冲突,荣邦瑞明提供的解决方案为“三条线、两张表、一套计划”,即:

  1、三条线:通过严格的合同来界定:规划空间边界、规划区内政企双方负责的项目内容边界、每类项目实施流程上的政企双方事责边界。

  2、两张表:通过政府与企业的两张投资收益表,说清楚价值逻辑,明确说明项目创造的价值与政府、企业分别获得的收益。

  3、一套计划:通过整合政府对小镇的开发诉求和企业的盈利诉求,围绕小镇价值提升制定一套投资计划,作为政企双方合作管理的抓手,解决小镇开发的路径共识问题。


  通过荣邦瑞明“三二一”法则,政府与企业双方的思维模式会从矛盾、冲突走向共识聚焦,有效应用PPP模式,运作且实现特色小镇项目价值最大化,通过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四、《工业遗产视野下的活力再造:从宇宙瓷厂到陶溪川》


  演讲嘉宾:刘子力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 董事长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

  景德镇作为清华同衡遗产中心“陪伴式成长”的项目地,倾注了中心规划设计工作者、学者专家、中心驻景规划师与当地合作方、甲方无数心血与汗水,作为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王牌项目的“陶溪川”,如今正为整个城市带来持久的活力。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先生作为项目甲方,以陶溪川业态建构与运营为主题,讲述了这个国营瓷厂重获新生的故事。

  年轻、好玩、有意思:“张杰老师一开始就对我说,我们要做的这个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就是要好玩、有意思。这五个字我至今记在心里。”看似简单的判断背后却蕴含了深厚的逻辑: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来源于年轻的人和产业,而好玩、有意思,既是吸引年轻人的不二法门,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要义。为“景漂”们提供优质的创意陶瓷销售展示平台,利用年轻人的创造力打造新鲜创意、有趣好玩的集市,在吸引客流的同时也为年轻的创业者构建生计。如今,四万景漂中近四分之一成为这里的生力军,“有趣,好玩”的陶溪川成为了吸引年轻人的磁石,朝阳产业链被持续建构。

  生产生活全链条:陶溪川的业态植入没有简单地止步于陶瓷产品,而是围绕人的生活与发展,全方位扩充与延伸。以中央美院陶瓷艺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机构进驻,艺术展览、专业讲座、共享私塾、亲子活动等深体验、全龄化活动形成了立体式教育环境,音乐、酒吧、咖啡、书店等打造出高品质时尚文化生活氛围,青旅、主题酒店、商品住宅等针对不同群体的居住空间供应,使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留得住人的魅力场域。

  世界瓷都的千年影响力:曾经的景德镇,是一个在世界陶瓷史中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瓷都“。而今天,重生的陶溪川正为我们展现出这座城市不可估量的新的影响力。故宫博物院御窑馆的展示、留洋归国青年带来科技前沿的3D打印技术、国际艺术家在地创作带来国际客户群,曾经辉煌的滨江小城正再次聚变能量并溢出于外,而她输出的不仅是陶瓷产品,还有人才、活动与“陶溪川”模式。



  五、《开发视野下的产城融合实践:碧桂园科技小镇探索》


  演讲嘉宾:向俊波

  碧桂园集团 助理总裁 产城发展事业部 总经理

  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产城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向俊波先生以开发者的视野从产城融合的发展趋势谈起,城和市的存在差不多五千年历史,真正的产和城分开是在工业化时代,就是在150-200年的时间,不管是以前农业文明时代以及商业文明时代,以及在今后后工业文明的时代产城融合都是必然的趋势。

  从管理和管制的可操作性、技术的合理性、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三个视角,深入分析碧桂园选择产城融合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飙升的业绩和市场占有率、全产业链的商业帝国、人才战略的转变、合作伙伴的新面孔、未来城市探索等,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技术更迭、国家战略需求、新型城镇化的变化、社会价值创造等。


  碧桂园的产城融合战略主要以科技小镇等创新项目和复合型地产项目为切入点,并把对未来城市探索理念融汇到小镇开发建设中,其开发策略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镇选址——一线成市周边、二线城市核心区域;

  规模控制——一线城市周边总占地2-10平方公里,启动区占20-50公顷,布局二线城市建议用地20-80公顷;

  用地类型及比例——高新技术用地占30%,产业配套用地占30%,生活配套用地占40%;

  开发理念——森林城市理念,主要包括产城融合、立体城市、多维度生态系统、众创空间、智慧城市、公交导向等方面。


  潼湖科技小镇作为碧桂园首个科技小镇项目,与现有的创新资源结合,充分贯彻了未来城市的理念,并采用创新的商业模式,从产业生态圈和生态链的营造、利润来源、现金流、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高端对话

  论坛下半场“高端对话”环节围绕“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对话主持人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副总规划师,清控遗产DIBO 联盟秘书长刘岩先生,针对各个专家擅长的领域,提出了针对性的问题,与会专家也针对主题各自发表了相当有深度的见解。具体内容详见随后奉上的嘉宾专题稿。


  论坛主持人:刘岩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副总规划师 清控遗产DIBO联盟 秘书长


  高端对话环节: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论坛总结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袁昕院长

  会议最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袁昕院长对于特色小镇如何发展做出了总结性发言。

  袁昕院长指出,特色小镇发展要注重四个方面。首先,特色小镇的发展必须明确是处于在什么样的历史阶段下、以什么样的角度来建设。如果抛开大的历史时期,特色小镇的建设都有可能在现有上行下效的体制下变成一个运动化的倾向。第二,是否具备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打造特色小镇之初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点。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总结国内现阶段成功经验,特色小镇要想发展,至少要具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与植入或者消费带动这三种基础条件之一。第三,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必须明确政府、社会资本、运营与开发企业等各领域之间的有效衔接与高效互动。最后,袁昕院长强调特色小镇发展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城乡在发展要素上的互动和流通。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才是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与会领导与专家嘉宾合影

关键词:

清华同衡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清华同衡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