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爽:城市-设计-管控
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详细规划专场:“城市·设计·管控”于2017年6月6日上午9:00准时拉开帷幕。专场由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伟景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晓光主持。围绕转型阶段城市设计如何转变思路、创新手段,应对管控需求,实现“一张蓝图”,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恽爽、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刚等四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其后,四位分别来自规划管理和设计领域的一线专家围绕面向管控的精细化城市设计话题深度对话,对城市设计转型的可行路径展开热烈讨论。
以下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详细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恽爽以城市·设计·管控为题的演讲实录:
恽爽:各位同仁,清华同衡规划院的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今天上午是咱们清华同衡第五届学术周第二天上午的单元,在这个单元我们详规中心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近些年来我们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城市精细化信息管控方面的一些思考和研究。
我先开一个头,下面还有三个主题报告。就像刚才张总说的,我国的城镇化超过了50%拐点以后,传统的单一增长模式要向多元复合的增长转变。而这种复合增长就要求我们随着整体价值观发展的转变,城镇空间的发展也要求由原有的粗放发展模式转向以有限的空间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城镇化。不仅要承载经济增长,还要承载生态宜居、公共服务的公平共享、历史人文的传承发展,各个多元价值的综合诉求。这样就要求我们整个的规划理念和方法有一个转变,其实无论从中央到地方,城市规划承载了各方面很重要的使命,一方面以实施为导向,这个是清华多年来一直坚持倡导的,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亟待加强。另一方面,围绕着城市设计,城市的空间品质提升也成了规划的另一个重要的核心目标。就像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并研究的一样,清华同衡在城市设计领域无论是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还是从城市设计的规划、建设、管理,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了理论的实践和探索。我们也希望无论是从价值观还是设计方法、设计技术体系方面都能够有比较好的摸索和创新。
回顾去年,我们高珊所长回顾的我们在城市设计方面将近20年的技术探索和积累,实际上综合下来讲,我们一直关注的实际上就是面向实施管理,是我们技术探索长期坚持的一个方向。到目前为止我们更坚持或者更强调的,在总体城市设计这个层面我们要强调的是一个多元价值观的提炼融合。因为传统的很多城市设计更看重像历史渊源价值或者山水城市价值的塑造和提炼,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公众的认知和在当世的展现。我们更认为我们传统做的物理空间的承载,实际上更多的是一个价值观的认知和直观的展示平台。同时我们希望我们通过规划来塑造一个价值导向的管控体系,这才是你做一个设计可能最后想要来落实的抓手。实际上在这里我们提出了结合价值观,体现价值体系的分级分类的管控手段,这个实际上在近期北京副中心的实践当中我们进一步和北规院合作,深化和完善这种价值体系对于城市管控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进一步探讨整个城市设计完整的技术框架体系。从开端的整合评估到设计平台的搭建,以及不同的迭代递进,到最后的分步实施,所有一系列的整合根本目的还是要增强这个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性。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如何利用更加科学的技术方法,提升我们城市设计的技术手段,提高它的科学性。这里可能分为外延和内涵两部分,我们认为传统大家说城市设计可能更多地局限在城市空间美的塑造,但实际上我们认为它可以涵盖很多的科学领域,其实还是简单的传统一张平面图可以包含更多学科的东西和更多技术的东西,能够承载更多的技术、平台以及实践。所以我们更认为它实际上是一个科学技术方案整合的平台。同时我们希望借助更加先进的三维数字化平台的手段,实现这种多专业、同平台的即时迭代设计,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整合多专业、多平台。
(见图)这个方框里面是去年杨军所长跟大家交流的过程中他的一个理念,我们觉得是非常能够代表清华同衡在这方面的思考。当时他说“城市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的技术整合平台,但整合不仅仅是搭台子的过程,整合更是对多学科真实、有限技术的精细化的解构、重构和提炼,这里涉及了大量跨界的预评估、跨界的校验等交叉学科技术,强调对城市最新行业的支撑及工程范式的学习和优化,实际上这里涵盖了众多的理解。
最后,我们同时在做完设计的时候也强调对于城市设计方案指标体系、评估体系的搭建。这就回到了我们一直说的“一张蓝图干到底”。什么是“一张蓝图干到底”?很多人的理解可能各有不同。但是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以空间资源精细化管控为核心的统筹多元价值理念,建立贯穿城市规、建、管全过程的城市空间利用的长效的管控体系。实际上我们来看,一张蓝图体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这张蓝图要做得好,一定要体现更多目标的多元价值的融合,同时一张蓝图要想干得好,一定要有一个更高的标准,可能传统的标准不能够实现一张蓝图大家干到底。
所以之前说的很多都是我们如何来画好或者做好这么一张蓝图,可能今天这个单元我们更多的想和大家交流是我们又在思考,当你尽可能用更多的手段,用更科学的办法,用更科学的技术体系来画好一张蓝图以后,如何辅助它干到底。这就体现了贯穿从规划到建设、管理全过程的空间管控的思路,而且这个干到底不是一个单向的,而是反复智能反馈迭代的辅助宏观决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对规划转型视角下的城市管控信息化进一步认识。
在很早期城市管理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面对这些问题以北京、上海、重庆、武汉为代表,实际上都先后搭建了统一的空间平台,以提升管理和自动化为目标。因为我们同衡受规委的委托,承担了北京副中心规建管平台的技术搭建的统筹工作,所以我们有机会对全国各类的平台进行仔细的梳理和深入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在目前国内所有的这些平台的搭建过程中,他们的核心业务主要还是注重在管理空间的平台和提升管理自动化的目标,可能更多的还是实现办公自动化更多一些,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他们更多的是各种空间数据的收集,但是并没有做到这些数据的统筹统合。而目前这两年更多的是多规合一这些工作,这个思想也在不同的理解过程中变得更完整。我记得今年在中规院的年会上就提到了目前比较稳定的、大家有共识的多规合一抓手还是在空间层面的多规合一,而且更多的还是在宏观层面,规、土两个层面首先做到多规合一。
再往下我们如何再认识在新的从规划创新理念,包括要求我们实现转型发展成为规划编制的实施前提,这些更高的要求下,我们如何来对新的管理信息化再认识?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希望从更高的角度来思考城市信息化平台应该如何来搭建,如何来解决城市管理中新的问题或者是更高的需求。
实际上我们再仔细审视看城市管理出现的新需求和新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现在信息化解决的可能更多的是规划体系内部的一些问题。但是规划、建设、管理之间的相互衔接还是比较弱,就是规、建、管全链条的衔接比较弱。同时上位规划确定的核心理念、目标和管控标准,层层传递的有效性并不是特别强,以至于后续的规划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从管理的需求出发,真正的实现有效贯穿规、建、管全过程的管理要素贯通。
同时,由于目前部门的条块分割,价值导向有不同的交织,导致各类的管控要素没有一个统一的空间落实的标准。各类规划容易造成冲突,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下的协同合作机制。亟待建立统一空间平台下的多规统筹的管控策略。实际上在北京市率先提出了在控规层面的多规合一。我们理解控规层面的多规合一,和大家现在说的多规合一在概念上有很大的区别。大家现在说的可能是规划、国土、发改这些多规合一。但是北京市现在提到的控规方面的多规合一更多的是想解决规划系统内各类规划,宏观和微观、纵向和横向规划的统筹和整合。同时我们通过调研也发现,现在国内各个的信息化平台搭建,空间层面的量化程度是有限的,实际上空间三维的模块很多城市都实现的已经非常好了。但是更多的是展示的作用,或者是规划成果的展示。但是他缺背后的量化数据的提取和分析,这种三维空间背后的量化支撑。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量化三维空间的管控指标体系,以便于指导城市设计的精细化管控。所以我们认为目前更多城市的城市设计精细化管控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
同时规划的决策还缺乏一个智能辅助。比如说现在很多大的价值观或者是对城市的管控提出很多要求,比如说像宜居、生态,北京副中心提了“三最一突出”相关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如何和城市管控的底层数据和基本的要素来挂钩,这个现在实际上更多的是基于个人或者是个别行业的价值取向单一判断,缺乏基于数据的客观全面的理性分析,急需建立一套从底层的城市管理数据到顶层的发展价值观取向的关联系统,这样才能实现城市规划优化宏观决策的智能辅助的逻辑基础。因为现在缺少这种联系,所以现在很多的系统是单一的、线性的。当宏观的价值目标一变动,底层的东西立刻就没有根本的支撑。所以我们希望搭建整套的管控要素、指标体系。最终由不同的指标的结合和组成来指导不同时期不同价值观的对城市建设中的平台。
这样通过这些思考,我们希望搭建一个以提升规划编制及建设管控的科学性、实现智能辅助决策为目标的一个信息化平台,我们称之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2.0阶段。称为城市空间建设的全新智慧型的平台,它和之前的平台相比较,我们希望它在三个方面能有更多的进步。一个是多元,多元我们希望是价值导向的多元诉求的融合,既涵盖了多级建设管控的需求,就是刚才提到的从各级层面的需求。同时也涵盖了更多维领域的需求,体现了各个空间价值综合的多维导向。另外我们希望更加科学,这个科学我们是更多的希望之前平台没有实现或者是没有做到的自动校验、校核、刚性要素的贯通或者管控的过程,以及城市体系品质的分级量化管控的目标。同时我们也希望它能够更加智能,这个智能要同步优化,基于一些定量的辅助来宏观决策,同时也对于我们的运行进行反馈和优化。
因为要想达到的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半个月、三个月或者半年就可以做到的,可能是要长时间不断的优化再反馈的过程。但是我们也希望在一些点或者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层面能够突破,我们现在在这几个方面希望能够做到突破。一个是面向刚性管控需求的详规层面的多规融合。另外一个就是基于分层管控思路的精细化的城市设计。最后一个就是基于定量的智能评价的规划重塑。
待会儿在我之后的几位发言人就从这方面和大家有一些分享,也请大家理解,因为现在北京副中心的整个规划现在还在征集阶段,所以我更多跟大家交流的是我们的一些理念和思想的想法,没有更多的实际的平台演示。
这里有几大块。一个是我们希望实现刚性管控要素的纵向以及多元价值导向多规的校核统筹。包括城市设计指导体系,分级直观量化的管控,这个实际上对于城市设计来讲也是城市设计管理者给我们提出的特别重要的诉求。就是城市设计现在更多的手段是城市导则来辅助城市设计管控,有没有更多的可以量化的,可以直观管控、直观判断的量化指标能够来辅助管理,这个也是我们希望能够提取和研究。
同时我们希望做到基于精细化的三维模拟技术的城市全新数据的统一空间整合。就是我们基于所有数据整合,包括产业的、生产的、城市运行的、规划的、国土的、人口的、交通的,所有的都是基于三维空间,而且是可以不断的放大,到每一个最精细的单元,从宏观的城市总规到最后最精细的可能每一间房或者是每一个房间运行数据的全系统的空间整合。同时希望运行和反馈,实现智能规划的管控优化过程。这实际上我们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导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各位知道我们希望在哪些方面作出突破,作出哪些方面的努力来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能够进一步的实现管控,实现规划更好的实施。
下面可能就是由我们院的徐刚主任和鲍茜主任,以及这次和我们一起搭建北京副中心规划平台的伟景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梁总来介绍我们在这块的一些思考。
最后一定要回到我们这次清华同衡学术周的主题,就是“健康·城市”,我们希望健康的城市需要精细化的设计和管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