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顶层设计助推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
从6月1日起,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正式施行。在三项标准中,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牵头编制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两项标准。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标准院总建筑师刘东(微博)卫,对两项标准进行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是共识。但长期以来,建筑业的能源资源消耗高、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创新不强、建筑品质不高、工程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急需大力推动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
刘东卫向记者介绍说:“装配式建筑代表新一轮建筑业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既是传统建筑业转型与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在技术规范与标准的顶层设计的支撑保障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与国际可持续发展的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的先进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标准院近些年来积极研究与探索,力求把国际先进建筑工业化理念和产业化集成技术引进国内,结合我国当前的研发实践情况进行推广。”
据刘东卫介绍,标准院在坚持国际先进建筑工业化视野与全面创新完善标准内容和技术措施相结合的同时,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性并通过提质增效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标准水平,全面完善并创建新型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在编制过程中,认真总结并吸收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技术和设计实践的成熟经验,参考国外装配式通用建筑体系,结合国内研究成果以及建筑工程实践情况,并吸收了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最新技术编制完成。
为方便全行业广大使用者全面了解和推广两项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刘东卫高度概括总结了标准编制顶层设计的“四个基础、五个方向、六个原则”的特点。
系统集成的四个基础
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注重标准先进性和前瞻性,由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设计与集成设计、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与运输、施工与安装、验收及其使用与维护等组成。各章节构架以完善装配式建筑的全面顶层设计创新引领为核心、突出装配式建筑的完整建筑产品体系集成建筑特点,着眼点是完整建筑产品的预制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安装和管理方式等,解决实现装配式建造方式创新发展的基本问题。
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创新性构建了工业化建造方式的装配式建筑,是一个全专业、全过程的系统集成的过程;是以工业化建造方式为基础,实现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等四大系统一体化以及策划、设计、生产与施工一体化的过程。
其技术集成创新体现在,明确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内涵及顶层设计;首次构建装配式建筑的四大建筑集成系统;提出装配式建筑的系统集成设计;将建筑当作完整产品进行统筹设计;强调了装配式建筑全生命期可持续的品质技术;对装配式建筑“六化”提出建造方式要求。
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规定的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关键包括四大基础:一是强调装配式建筑建造是系统组合的特点;二是解决四大系统之间的协同问题;三是解决各系统内部的协同问题;四是突出体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可持续性。
升级发展的五个方向
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既是实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路径,同时对转变建筑发展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培育节能环保等新型战略性产业以及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装配式建筑建造发展升级方向应注重全面提升标准水平,增强长远发展意识,适度提高标准对安全质量、性能品质、节能环保和建筑寿命等技术指标要求。
标准编制的技术方向与特点表现在5个方面:
第一是“全建筑”的方向。技术标准编制突出装配式建筑应保证一个完整建筑产品长久品质,提倡全装修,内装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建造,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化部品,倡导进行装配式装修。
第二是“全寿命”的方向。技术标准编制突出装配式建筑应全面提升住房质量和品质,减少建筑后期维修维护费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应满足建筑全生命期的使用维护要求,装配式建筑提倡主体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的方式。
第三是“全协同”的方向。标准编制突出装配式建筑全专业的一体化协同,充分发挥建筑专业的龙头作用,解决了以往一些装配式建筑规范强调结构单专业、专业间的衔接较差及重结构、轻建筑、轻机电设计等问题。
第四是“全环节”的方向。技术标准编制突出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即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协同,并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统筹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实现全过程的协同。装配式建筑按照模数协调,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统一接口,按照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样化。
第五是“全过程”的方向。标准编制特别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应有技术策划阶段,在项目前期对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可建造性进行评估,并科学合理地确定建造目标与技术实施方案,强调装配式建筑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全专业与全过程的信息管理。
顶层设计的六个原则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装配式建筑标准编制以创新驱动引领升级为核心构建现代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建造集成体系的顶层设计,全面落实了六大基本原则:
一是全面完善生产建造体系。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规范体系、推动建造方式创新。
二是创新集成建筑设计。以国际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为基础,统筹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
三是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全面发展,推动部品部件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四是提升装配建造水平。引导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
五是推进建筑全装修。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
六是提高整体建设标准。确保工程与建筑全寿命期的质量安全,并采用绿色建材和性能优良的部品部件等,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与运维管理相融合。
“当前,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推动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初步形成了‘ 政府推动、企业参与、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迫切需要创建既具有国际水准又适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两项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具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也是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刘东卫最后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