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制约分户式电供热的推广_新浪地产网

“高成本”制约分户式电供热的推广

提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县乡镇集中供暖、工商业小锅炉和城市周边居民燃煤量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农村用能多样化,农民烧煤做饭取暖,能源利用效率不足20%,产生大量有机挥发物和烟尘等污染物,雾霾呈现“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

  原标题:“高成本”制约分户式电供热的推广,需增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国每年分散式民用煤炭3亿多吨,占煤炭总用量不足10%,但由于没有除尘、脱硫措施,烧1吨散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等量电煤的10倍以上。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县乡镇集中供暖、工商业小锅炉和城市周边居民燃煤量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农村用能多样化,农民烧煤做饭取暖,能源利用效率不足20%,产生大量有机挥发物和烟尘等污染物,雾霾呈现“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

  生物质能源、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属于低碳清洁能源,天然气属于可清洁燃烧的高碳化石能源。我们应以清洁能源替代散烧煤供暖为主攻方向,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燃煤比重,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燃煤。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推广煤改天然气,长春市也开展天然气供暖试点,供暖面积达到372万平方米。但从当前实践看,天然气供暖成本高(约比煤供热高一倍)、冬夏用气量峰谷差大、储气调峰能力弱,除北京外,在北方很难大面积推广。

  吉林省累计推广电采暖62万千瓦,供暖面积1120万平方米,对于促进富余电力消纳具有积极意义。但电供暖锅炉房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特别是低压电网供电容量小,增容改造成本高,制约分户式电供热的推广。

  因此,要尊重能源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以满足北方百姓供暖、减少雾霾天气为目标,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对症下药,探索符合北方特点,即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电和天然气为辅的清洁能源供暖之路。

  一,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发展清洁能源供暖

  随着农村燃煤比例逐年增加,北方地区大气重污染天气进入“城乡同霾”阶段,雾霾已经呈现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治理雾霾必须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同步治理,才能收到实效。否则,城镇化后农村大量使用煤,在资源、环境和成本上全社会都难以承受。

  二,坚持科学的路径发展清洁能源供暖

  要立足北方地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经济承受能力,实事求是选择适用的供暖技术路线。

  一是解决农村能源必须立足农村资源。沼气、太阳能能量密度小,担不起北方供暖“大任”,唯有帮助农民将做饭取暖的秸秆转化为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秸秆成型燃料用于炊事和取暖,是解决北方农村能源的必由之路。

  二是合理布局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供暖。鼓励现有生物质直燃电厂改造为热电联产电厂。

  三是“煤改天然气”供暖不能“一厢情愿”。根据吉林省供暖试点项目运行数据分析,从成本、供气和储气能力而言,五到十年内北方不具备大范围实施的条件。

  四是因地制宜加快推广电供暖,促进风电等富余电力消纳。结合电网改革,特别是结合城市新区开发,规划建设可适应接入千家万户的分户式电供暖低压电网,避免重复增容改造电网,并可减少电锅炉集中供暖管网热损耗。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发展热泵供暖。

  三,加快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2015年可收集秸秆3500万吨,能源化利用不足10%。要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并为城市供暖提供清洁能源。秸秆就近转化为清洁能源,既满足农民炊事取暖,又解决秸秆禁烧和利用难题;既可为城市和县乡镇集中供暖提供清洁能源,也解决秸秆成型燃料销售出路, “一箭多雕”、“事半功倍”。

  四、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供暖新机制

  一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增强地方政府发展清洁供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启动碳减排交易试点,采用市场化手段推广清洁能源供暖。

  三是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强化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的措施,为发展清洁能源提供市场空间。

  四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扶持清洁能源供暖的政策体系。政府对可核查的终端环节给予补贴,即补贴燃煤小锅炉改造、按供暖面积补贴和农户炉具推广。

  五是在禁煤措施到位的前提下,采用市场机制“倒逼”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燃煤小锅炉采用生物质成型燃料。

  六是鼓励清洁供暖技术创新。支持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锅炉和炉具燃烧技术创新,加强生物质成型燃料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

  来源:《供热计量》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电供暖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电供暖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