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品质人居27期3-3】防水施工的质量提升空间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问道品质人居27期3-3】防水施工的质量提升空间

提要: “设计和施工不到位,建筑终端市场上大多为缺少技能的施工工人,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低价中标,层层分包,建筑监管不到位,使大量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假冒伪劣材料和无技能的施工人员成为建筑防水市场的主体,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一个黑色的产业链,这是建筑渗漏高发的根源。”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在接受采访时,直指防水施工环节诸多弊端,可见,施工环节的质量提升之路还有极大的空间。

  造成我国建筑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低质、非标、假冒伪劣产品泛滥,造成防水工程耐久性差,一般3年就会出现渗漏状况。然而,从2012年起到2016年,通过5年的质量提升工作,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升高,从2011年的81.7%上升到2016年的93.3%。5年来,行业稳步发展,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8%。由上述数据可见,经过多年“质量提升”的要求,我国建筑防水行业中,符合国标要求的材料越来越多,有些甚至达到了国际水平;但是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统计的国内65%的新房屋一至两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水,渗漏水占房地产质量投诉的65%,65%的建筑防水工程6至8年后需要翻新的数据依然没有大的改善。

  “设计和施工不到位,建筑终端市场上大多为缺少技能的施工工人,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低价中标,层层分包,建筑监管不到位,使大量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假冒伪劣材料和无技能的施工人员成为建筑防水市场的主体,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一个黑色的产业链,这是建筑渗漏高发的根源。”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在接受采访时,直指防水施工环节诸多弊端,可见,施工环节的质量提升之路还有极大的空间。

 “痛感”明显  施工“症结”何在? 

  建筑工程防水质量存在问题,有症状就会有相应的“病因”“病灶”。我国建筑防水行业专家称,发达国家建筑防水成本占5%左右,而我国才占不到2%,应占4%才较合理,成本砍下一大半,剩下的就是防水企业、总包方和开发商们之间的博弈。

  就施工环节而言,首先,缺少必要的施工周期是导致粗糙施工的一大诱因。在工期压力下,有些房地产开发商违背客观规律,采用行政命令,强行要求施工方必须在几天内完成防水施工任务,迫使施工单位不得不采用人海战术抢工期。由于没有必要的技术间隙时间,给防水施工质量留下长期隐患。

  其次,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防水匠人”部分防水工人缺少经常性、制度性、专业性的上岗操作培训,仓促上马的情况较为普遍,不专业的人员施工,质量很难得到可靠保证。目前,行业中达成工人职业化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自有施工队伍进行培训。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企业的施工队伍不成规模,作业的连续性很差。而且,一旦材料生产企业组建职业化施工队伍,就要为此付出高额成本及巨大精力。由于行业季节性和机会性的特点较为突出,要么“有人没工程”,要么“有工程没人”。全国目前没有特别成规模的防水劳务工人队伍,这也是造成行业“散、乱、小”的重要原因。如果工人队伍过于分散,那么搞职业化、提高工人职业素养等无异于空中楼阁。

  此外,管理漏洞也是造成渗漏的重要原因。项目是成本中心,企业是利润中心。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尤其是非相关专业的外行领导在决策时,不能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成本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往往把成本、进度放在第一位,质量放在后一位;即使在“面子”上非常重视建筑“里子”的防水工程质量,并未落实在行动上,从“金禹奖”获奖市政、地标式工程占据大多都是的显现即可窥见一二。

  上述情况,已经由工程质量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足以说明我国建筑渗漏的现状及其严重性。防水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但与材料有关,还与建筑结构、建设施工、检测、工程监理等息息相关。因此,提高防水工程质量,是房地产产业链上开发商、总包方、监理方、监管方、检测方、防水方等每个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上述现象蔓延。

主动质量提升即“解药”

  1发扬“工匠精神” 完善培训体系

  2014年和2016年,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已经组织国内代表队连续两届参加了具有“全球屋面行业奥运会”之称的世界青年屋面工冠军赛(IFD)并考察了欧洲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体系。反观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比赛,既与存在根本的体系性,也存在“望尘莫及”的差距——我国在屋面施工顺序上,保温层、防水层等一般分开施工,而国外一般是隔汽层、保温层、防水层、保护层、落水系统等统一施工。专业性上,国外屋面工人经过了较长时间系统的理论和实操学习,比国内工人专业很多。

  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特别是德语系国家,与动手能力相关的行业,职业技术能力的制度非常健全。例如,屋面工人必须在正规的有国家学历教育资质的学校学习三年,才能成为屋面技术工人。而我国建筑防水行业至今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有的或许只是初步的“上岗”级别的培训探索。

  当前,我国建筑防水行业人心浮躁,社会上存在较大的职业性歧视,整体环境缺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行业亟需通过建立法律法规、保障制度、教育体系、培养机制等体系化的“工匠精神”培育土壤,将防水施工团队打造成“防水工匠”团队。

 2 分工明确 鼓励组建防水专业劳务派遣公司

  建筑防水行业未来发展共识(2016-2010)提出“培育10000家具有法人地位和施工资质的屋面工程承包商或防水工程承包商,使之成为工程市场终端的主体。鼓励组建防水专业劳务派遣公司”,来平衡房地产产业链上开发商、总包方、监理方、监管方、检测方、防水方的矛盾,提高防水工程质量。

  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市场化程度,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土壤。说得通俗点儿就是,既要有市场需求,让劳务派遣公司里的工人能赚到钱;还要有好的商业模式来满足和促进其发展。例如,搭建“互联网+”平台,专注做劳务连锁品牌,让施工和服务社会化。其劳务品牌既要去除企业属性——它不是任何一家防水材料生产企业的施工队伍;也要加强行业属性——可以为任何一家防水材料生产企业服务。劳务品牌旗下的工人职业素养很高,装备水平也很高,培训到位,管理到位。

  鼓励组件防水专业劳务派遣公司,坚守“不代理任何产品、不卖防水材料、不大包工程,只为企业服务”的底线,一方面可以提升施工工人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更高,增加工人的劳动回报;另一方面,材料生产企业把工程交给专业施工工人去做,既可以保障工程质量,更能提升整个防水行业的总体水平。

 3标准化施工 智能提升管理体制

  为了提升防水工程质量,一些防水企业已经开发并应用工程施工的手机客户端,通过“互联网+监督管理”理念进行在线跟进,将过程可视化作为施工过程的日常管理,每一个部位、每一个施工节点通过拍照上传的方式,管理层可以通过内部公共信息平台迅速获知项目现场施工进度,并根据标准化施工进行考量,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从而将标准化施工打造成“精品工程”标签。

  事实上,除了工地现场如何布置、材料物料如何摆放、细部节点如何处理……以严格的考核机制来保障现场的实施外,还应辅助总经理在内的公司高层定期的工地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做到防水企业、甲方、工程管理方(总包)等多方共同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的实时监督,从而将标准化施工管理落到实处。

 结语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略有放缓,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基本平稳增长。2016年1-10月,房屋新开工面积137375万平方米,增长8.1%,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5.5%。土地减少必然导致不远的未来新增建筑防水项目减少。 

  建筑防水是关系国计民生,关乎建筑安全和寿命,关乎百姓安居乐业。尤其接下来在越来越注重建筑品质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时期,保障防水工程的品质,提升工程质量,也就是为铸就建筑品质添砖加瓦。

关键词:

防水工程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防水工程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