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墙超过使用年限隐患大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建筑采用玻璃外墙的面积超过4亿平方米,约占所有建筑外墙面积的12%~15%。外观轻盈亮丽的玻璃建筑为各地城市景致增色不少,但遭到存在光污染等诸多质疑,面临难关。
玻璃建筑“美中不足”
“开车时,高楼上外面的玻璃幕墙会反射阳光,一瞬间啥也看不清,有次我差点因此发生车祸。”北京市民张女士说。生活在广州的宋先生也抱怨:“强烈的反射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只能拉上窗帘,不然强光晃得人恶心头晕。”原来,宋先生家总被对面某个建筑的玻璃幕墙反射光“灼烤”,他已多次向环保部门反映这一问题。
玻璃幕墙已成为城市光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不仅如此,部分城市高层建筑玻璃自爆、坠落等人身伤害事件也时有发生。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表示,近年来,玻璃幕墙遭到了一些来自交通安全部门与环保组织的质疑和抵制。
研究表明,光污染会伤害人眼的角膜和虹膜,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还可能导致头痛、疲劳,增加压力和焦虑。据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管理局估计,每年约有7。5亿只鸟因无法将玻璃幕墙与天空区分开来,撞到建筑墙体而死亡。
不过,李迪华称,跟其他建筑材料相比,玻璃建筑的优点也很明显。以玻璃幕墙为主的建筑材料,采光更好,有调节室内温度、艺术装饰的作用,还能减少建筑因能耗造成的资源浪费,更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巴黎的卢浮宫金字塔、中国国家大剧院、广州新电视塔......这些都是玻璃建筑的典型代表。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共有106座摩天大楼建成,其中中国以建成62座的惊人纪录,连续8年蝉联冠军。在这些建筑中,几乎都是玻璃建筑。
不少幕墙超过使用年限
国家注册建造师闫利介绍,玻璃作为建筑材料,其应用起步较晚。随着技术革新,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幕墙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两位专家都表示,鉴于玻璃幕墙节能减排的优势,它将成为未来建筑材料的主流。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幕墙管理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维修更换不及时。经过早期发展后,全国第一批幕墙建筑相继进入维修期。2016年8月,来自武汉市城建委的报告称,该市第一批玻璃幕墙已达到甚至超过了使用年限。北京国贸、金融街等核心商业区,上海陆家嘴商务中心等地也都进入幕墙维修更换年限。李迪华表示,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玻璃幕墙设计使用年限是25年,结构胶为10年。两个年限都远低于楼龄,定期的维护和更换尤其重要。但玻璃幕墙更换成本高,一栋幕墙建筑一次更换费用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很少有企业愿意承担,只能将部分维修费用和责任均摊给建筑物的业主,但很多小业主担责困难,致使修检常常不及时、不到位。据媒体报道,北京市真正能够做到每5年检查一次的楼宇不会超过5%。
二是前期缺乏合理规划。李迪华表示,一些建筑方仍缺乏对整体城区玻璃建筑的规划和指导,比如有的建筑不适合安装玻璃材料,为了追求所谓的美和高档,跟风建设,相关部门没有具体指导,以致产生对周边居民的视觉污染。
三是使用劣质材料。一般来讲,低反射率、节能性能佳的玻璃板材,价格更高。闫利指出,目前一种新型的低辐射玻璃要比普通的幕墙每平方米高出30元左右,但并非所有玻璃建筑商都愿意采用,有的开发商为节约成本采用相对便宜的玻璃幕墙,使得有些建筑成为“光污染”大户。
呼吁早日定期“体检”
李迪华认为,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玻璃幕墙建筑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建议市财政、开发商和小业主分比例承担玻璃幕墙建筑的维护、整修费用,早日给全市的玻璃幕墙建筑开展定期“体检”。管理单位应成立专门的建筑玻璃幕墙数据信息库。管理人员建立、维护和更新数据库,敦促企业定期维护和检测玻璃幕墙各项安全系数,做到竣工前对幕墙工程进行全面检查,此后每5年检查一次,工程配件和粘接性能每3年检查一次。
李迪华说,鉴于光污染受建筑物高度、照度、天气、地形等因素影响,相关部门应细化城区规划标准,根据日照、辐射合理布局,做好光反射模拟,采用镀膜或低反射率的玻璃,适当地调整玻璃幕墙角度,避免朝向密集居住小区或城市主干道。面向居民区的幕墙最好采用石材、铝板等搭配,最大限度地降低光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专家还建议,应革新技术力达减排标准。目前,绝大多数省市居住建筑执行65%的节能标准,即在当地1980~1981年住宅通用设计能耗水平的基础上节约65%。闫利强调,从以前45%的标准到65%,技术已有进步。不过,北京、江苏、山东等省市要求节能标准提高到75%,这意味着,企业不得不开展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推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