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运营城市 空间为何远大于地产
近些年,开发商一直在扮演城市运营商的角色。对于绿地来说,城市运营商就是从原来单纯造房子,变成了提供“产品+服务”。对于成都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绿地认为,其发展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比一线城市更大,尤其是对于具备综合运营实力的大型开发商,机会也将更多。
扶持创业:开发商也在干
绿地方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绿地的城市运营,更多是帮助当地企业实现发展模式升级。城市运营的容量是整座城市,市场空间远远大于地产。
在绿地看来,综合体项目只是初级的运营模式,绿地做的是紧密跟随当地政府的产业定位,包括人口导入、产业导入。产业导入就涉及企业服务、金融资源、融资服务、物业管理等各方面。
绿地集团总裁张玉良表示,绿地在区域中心城市商办物业布局、产业合作资源及运营经验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些新兴的产业需要一个孵化器,绿地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地整合众创空间第三方运营公司、绿地旗下综合产业集团、社会战略合作商、政府公共服务等优势资源,针对创业型团队,做一些特色服务。此外,绿地还借助“创客经济”风口、“创客中心”平台,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链价值联动。
从2015年开始,绿地在全国拓展轨道交通投资、开发、运营业务,地铁+物业的开发、运营模式,给绿地的消费、金融、基建、房地产开发等板块带来了大量业务。
基建+融资:绿地新盈利点
说到利润,绿地方面表示,大基建的营收贡献会更大,但是利润不高。在资深地产人士薛建雄(微博)看来,基建是最好的信用背书。通过做基建来发债,在市场上可以很容易融到钱。投资方通过金控平台又可以对房地产相关业务提供支撑。
数据显示,目前绿地已经落地或者即将落地的PPP项目总投资额达500亿元,覆盖全国6省8市。
目前,绿地旗下绿地金融、上海建工、建信信托三方已成立国内首只千亿规模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PPP产业基金,总规模为1000亿元,分期发行,首期规模240亿元。
此前,绿地控股与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就签署了500亿元合作协议,建立“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导入+房地产开发并行推进”的模式,并已与申通地铁、上海建工、隧道股份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联合体的形式,以BOT、PPP等多元化投资模式,在全国各地开展轨道工程投资建设业务。
薛建雄告诉记者,通过金融打通基建和房地产的桥梁,基建做高信用,房地产做高利润,金融就能获得更大的溢出效应,通过建地铁来获得更多的优质土地。
不过,绿地方面表示,利润的增长并不能从单一产业看,而是看综合优势,比如企业的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优势,整合集团优势资源,打造新兴产业。这些业务带来的不仅仅是获取资源,也包括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因如此,城市运营讲究的是综合效应。
绿地正在打造的企业服务平台,以及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已经不局限于项目层面的开发,而是从产业层面对接。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平台将为政府带来人口、产业、资本的导入,为合作方带来资源整合联动。平台上各方之间将形成联动和协同,实现1+1>2。对绿地而言,这将进一步带动商办项目运营与物业增值,增强区域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