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温材料与保温系统的关系
住建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约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超过90%的建筑属于高耗能建筑;我国每年新增的16亿~20亿平方米的建筑,其单位建筑面积的能源利用率仅为28%,相比欧美等国家平均近50%的效率相距甚远。
随着节约能源与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产业用建筑围护结构用材料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技术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公安部消防局公布数据显示,每年因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在50亿元左右,伤亡人数3000人以上,其中以居民住宅火灾伤亡人数比例最高。不少人认为,不合格的保温材料是导致火灾事故的根本原因。对此,安徽工程大学教授孙妍认为,把火灾的责任全部归结于保温材料并不恰当,房屋系统构造的抗火能力同样不容忽视。
保温材料是建筑保温体系的一个组成材料,因此,研究墙体保温、防火技术方案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所有组成部分的性能和适配性。根据测算,在塔形建筑中平均每户可增加使用面积1.3平方米~1.8平方米,按建筑面积计算售房面积,在商品房价格中等偏上的城市,外保温所增加的使用面积的售价可基本抵冲外保温的费用。
孙妍指出,评判一种保温材料对房屋建筑项目的适配性,从技术的角度主要考虑以下5个方面。
一是保温性能。材料导热系数越低,所需设计厚度越薄,对于导热系数大于0.045W/m·K的保温产品,基本不能满足高节能建筑要求。
二是尺寸稳定性。保温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如果用于工程上板材容易发生翘曲变形,就容易导致外饰面开裂渗水。
三是吸水性能。保温材料在吸水状态下保温性能会急剧降低,因此工程所用的保温材料应是低吸水率的。现在很多的岩棉板、酚醛板、保温砂浆类材料都是高吸水性材料,实际的保温性能远远达不到理论效果。
四是质量可靠性。常见的保温板材,尺寸固定,保温性能也是很稳定的,有可靠的保障。
五是施工便捷性。目前,很多新型材料不具有相应的施工便捷性,例如真空绝热板等板材现场难以裁切,对基墙面的适配性很低。为了提高房屋保温系统的防火能力,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十三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
然而,对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及《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两个文件对我国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使用的不同规定,自出台之始便困扰了不少开发商与设计师。根据文件,前者要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不应低于B2级(有机材料)”,而后者规定只能“选用不燃材料”。按照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定级,B2级材料为“可燃”,B1级为“难燃”,A级(无机材料)为“不燃”。
对此,北京节能产品技术服务中心总工程师史勇表示,我国长期以来在A级防火材料上技术进步不大,产业发展水平并不高。若强行要求使用A级材料,市场的供给很难达到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而假如不使用A级材料,就会违背国家相关规定。“事实上,两个文件对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并非完全对立,但我国建材市场A级材料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直接加剧了两个文件的冲突。”史勇说道。
此外,河北某建筑施工队工程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的工程都是以包工包料的形式跟承包方合作,投资方不会严格要求保温材料本身的性质,却通常指定保温材料的品牌及价格区间。无视材料性能,更谈不上防火性能。“如果使用A级防火材料,外墙成本将增加180~200元/平方米,谁会自愿多花钱。”该负责人表示。住建部预测,按照国际经验及我国目前建筑用能水平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第一领域。
尽管产业用外墙外保温技术近年来已经得以发展,但与国外相比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便是国内的外保温施工与国外相比难度较大。张立宇表示,我国地少人多,城市人口居住密度高,居住建筑结构以多层和高层建筑为主,而国外发达国家以低层别墅和少量多层建筑为主,目前在国外很少见到大量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高层住宅建筑。因此,国内的外墙外保温材料针对的对象,要比国外建筑结构的单体面积及高度都大得多,施工难度也更大。
谈到保温材料的发展趋势,张立宇表示,从适应政策方面来看,虽然现阶段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无法与A级规定相适应,但可以逐渐改善。
住建部最新下发的046号文件,要求高于50米的公共建筑需要用A级保温材料,50米以下可用B1B2级别保温材料,并且根据情况需设置防火隔离带。例如:南方日光照射比较充足,刷一层涂料就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而北方则需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不同区域、不同项目、不同建筑高度所使用材料标准也不尽相同,不可一刀切地制定政策。”张立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