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会惊鸿 没了王石、郁亮的万科还是万科吗?

提要:他们回应称,万科与各大股东仍在沟通之中,“没有达成共识”,股权事件对公司项目、团队都开始产生影响。有市场人士如是对观点地产新媒体指,万科在业绩会回应的内容是悲观的,至少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

  目前,万科管理层透过盈安合伙人、德赢、金鹏计划合计持股逾10%,宝能持股25.4%,华润持股15.24%,恒 大持股6.82%,安邦持股6.18%,以及证金公司持股约2.99%,形成了万科极为分散的股权局面。

  在各方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万科管理层已经准备了印力集团这艘“方舟”,为失去公司做足准备。反过来,一旦万科失去了王石郁亮,还有些什么?

  观点地产网 8月22日上午9点许,深圳东部大梅沙,天气预报显示阵雨转多云,一如万科中心6楼会议室内的氛围。

  万科将在总部举行或许是三十多年最为罕见的一场业绩推介会,皆因王石、郁亮两位“形象代言人”缺席。王石虽为董事长但已退居幕后,寄情于游学、山水、运动,并多次不参加业绩会;郁亮自出任总裁以来几乎未曾缺席过——这一次他缺席了,原因是“忙于股权事件”。

  万科“股权事件”自2015年7月至今仍在发酵,且似乎远未结束。作为这家上市公司的精神象征,王石由去年底激烈抗争,到现在声音逐渐减弱,直至沉默。他发布的最新微博,停留在了7月1日23点35分。

  于是,6楼的会议室成了万科执行副总裁张旭,董事、执行副总裁王文金,执行副总裁孙嘉,董事会秘书朱旭的“独幕剧”。其中,张旭是业绩会的新面孔,朱旭、孙嘉尚属第二次参加,唯有王文金经验丰富。

  即便如此,四人面对台下媒体的不断提问,仍被解读为“基本还是在谨慎的框架内”作回应。

  他们回应称,万科与各大股东仍在沟通之中,“没有达成共识”,股权事件对公司项目、团队都开始产生影响。

  有市场人士如是对观点地产新媒体指,万科在业绩会回应的内容是悲观的,至少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

  万科能够走到今天,关键就在于它的制度和文化,它的团队也推动了过去稳健且持续的发展。一旦公司治理结构发生变化,这将给万科未来的发展蒙上一层迷雾。目前,外界已经开始呼吁,资本的力量和职业经理人的力量,应在规则下达到妥协。

  在各方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万科管理层已经准备了印力集团这艘“方舟”,为失去公司做足准备。反过来,一旦万科失去了王石、郁亮,还有些什么?

  王石、郁亮缺席的业绩会

  尽管王石、郁亮缺席,8月22日早上的业绩会仍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整体而言,万科管理层始终表现出了低姿态,业绩会主要表达两大主题:股权事件对万科造成了影响,呼吁股东为了公司平稳健康发展考虑。

  与过去几年的业绩会不同,新任董秘朱旭这次取代了谭华杰做现场报告。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朱旭的报告分成几大关键词,其中“特殊的半年”排在了最前面。她表示,2016年上半年是万科“最特殊的半年”。

  报告指,股权事件令到新的土地项目获取受阻,合作伙伴和客户信心受损,公司业务拓展受到影响,以及团队稳定性受到冲击。具体包括,6月份公司有31个项目因此遭遇合作中止或条款变更,万科物业也有5个项目由合作转为观望等。

  进入问答环节,万科管理层对于外界关注的热点进行了回应。其中对于8月21日披露以129亿元收购印力集团,张旭否认是为管理层准备后路,至表示,即便没有股权之争,打造商业运营平台也是万科十年计划的一部分。

  张旭同时否认称,万科“从来没有与黑石洽谈过股权方面的事情”。他还重点表达了两点诉求,一是万科对“轨道+物业”的模式继续看好,二是各方股东为了公司的共同利益,都应抛弃利益之争。

  对于近期恒 大举牌万科,张旭、朱旭两人均表示“相信股东对万科的投资都是好的”。尽管表示与几大股东都“保持着密切、畅通的沟通”,但朱旭又承认,关于股东进一步增持和减持,公司“没有得到明确的消息”。

  朱旭在回应媒体提问时也反复强调,万科股权事件,目前各方诉求不一,尚未达成共识。“公司希望股东们为了共同利益形成一致意见。”

  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万科增发股份收购深圳地铁旗下物业资产的预案或将无限期延迟。朱旭回应称,6月第一次董事会讨论的收购预案并非最终方案,万科目前在继续论证、磋商及改进。她同时也表示,必须在各大股东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能开第二次董事会会议。

  对于2017年3月份的董事会换届,朱旭则对观点地产新媒体明确回应称,换届前股东不得无故更换管理层,董事会届满之际,薪酬和提名委员会会广泛征集人选,相关具备资格的股东也可以提名董事。现任董事在和各方沟通,重点就是根据公司章程来做。

  而在某些外界关注的问题上,万科管理层始终语焉不详。其中被问及管理层与股东就收购深圳地铁资产事项产生的分歧时,朱旭表示“不适合(在座)管理层回应”;对于股权事件复杂性导致的最坏前景,台上四人也表示现在回答不太合适。

  假如万科没有了王石、郁亮

  实际上,万科管理层目前对于相继举牌的宝能、安邦、恒 大等股东保持了较为克制的态度。

  尽管强调过去半年的特殊性,但万科在2016年半年报中将它定性为“股权事件”,而非色彩强烈的“股权争夺”。在8月22日的业绩会上,万科管理层也特地对媒体表示,不认为这是场战争,并转而呼吁各方达成共识。

  这也显示出万科对于新入局者的态度转变。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王石最早于去年底斥责宝能“信用不够”,并直指股东“恶意收购”。不过,至6月份股东大会,他首次为上述言论致歉,此后便鲜有发声。

  市场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指,对于万科来说,在短期和长期内必须学会一件事,就是如何平静地退出舆论的漩涡,回归低调。

  王石无疑是万科最佳的形象代言人,他的性情率真、特立独行已经成为万科形象的一部分。但在2000亿规模下,万科已不允许它的领导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即便万科在7年前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王石的言论仍被视为代表万科——无论他说得对还是错,都会直接引发外界对万科的某种情绪。

  不过,这并不能抹杀王石作为创始人给万科带来的贡献。无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减法”,2004年制定的“十年千亿战略”,还是2008年经济危机下的业务调整,抑或后来城市配套发展商的“加法”,万科在不同阶段需要用不同能力解决问题。事实证明,以王石、郁亮为核心的万科管理团队做到了这点。

  在2016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万科旧将林少洲曾表示,万科没有特别强势的大股东,所以团队文化发育特别强大,这推动力过去几十年稳健且持续的发展。“股权结构如果发生了变化,对万科未来的发展可能会蒙上一层阴影。”

  此前,万科独董华生也预测了万科股权事件的两个结局,一是无论大股东是谁,保持万科无实际控制人的现代治理结构;二是管理团队出走卖股变现再创业。而万科通过合伙人结构收购印力,也被视为管理层在为集体出走做准备。

  一旦王石、郁亮带领管理团队出走,万科也将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高级副总裁孙嘉在业绩会上明确表示,万科“确实受到了股权事件的影响”,2016年上半年总部的离职率已达去年全年水平,机构对公司的评级也调整为负面展望。

  更深的影响或许还将表现在业绩方面。万科一直认为公司的销售业绩得益于“事业合伙人制度”及“跟投制度”,包括前七个月实现销售2175.1亿元等。若管理层出走,这种制度文化或难以维系。

  即便如外界所预测,万科最终被宝能或恒 大合并,两者之间也并非简单的“1+1”关系,而是涉及大量的整合、重组,是否能产生正面效果仍是未知数。

  规则下团队与资本走向

  “要是万科没有了王石、郁亮,没有了他们的团队,万科还是不是万科?”在2016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恒隆地产主席陈启宗曾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对此,朗诗地产董事长田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万科股权事件对万科的发展战略,未来的企业文化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不仅仅是某某人不在的问题。”

  不过田明也指出,创业者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把企业创业成功,第二个任务是应当为这个企业奠定一个好的产权基础,以及传承的机制,而王石没有能够完成第二个任务。

  市场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万科管理层与各股东间撕破脸皮,这在短期内对上市公司不会造成大的影响,长期而言却有副作用。”

  该人士认为,若各方无法达成共识,最后只能在董事会、股东大会上通过表决解决问题。

  目前,万科管理层透过盈安合伙人、德赢、金鹏计划合计持股逾10%,宝能持股25.4%,华润持股15.24%,恒 大持股6.82%,安邦持股6.18%,以及证金公司持股约2.99%,形成了万科极为分散的股权局面。任何方的合纵连横,都将导致某个议案轻易通过或被否决。

  对于万科股权事件的走向,一部分人士也给出了相关建议。其中万科旧将林少洲认为,各方最需要的是克制、自制,职业经理人需要提升自己的自制,资本也要自制,才能把整体的问题解决得更好。

  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则指出,资本的力量和职业经理人的力量要达到完美的平衡。有些人支持王石,有些人支持资本,我觉得这都不对,他们应该在支持规则的情况下达到妥协。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