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将布局10万个充电桩
? 21日下午,在合肥科技成果发布会暨合肥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协会揭牌仪式上,来自质子医疗、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领域的三位专家在会上作了报告,通报了相关领域的最新情况。其中,合肥市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预计将充电桩由目前的3000个提升到10万个。
合肥市充电桩将提升到10万个
报告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严刚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家,严刚认为,电动汽车将在未来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能源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已成为必然。“合肥市在电动汽车发展上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合肥市的充电桩已达到3000个,未来将提升到10万个。”严刚认为,这将大大促进电动汽车在合肥市的普及应用。
??合肥市引领电动汽车行业发展
事实上,合肥市电动汽车发展一直走在全国乃至全球前列。2010年,全球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18路)开通。同一年,国内首批电动轿车批量示范运行(591辆)。2010到2013年,乘用车推广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2013到2015年,累计推广完成率全国第一。
2010年,世界首批锂离子电池电动车导入市场。今年1到6月,江淮iEV累计销售近3万辆。严刚认为,电动汽车迎来了市场驱动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截至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252家,其中乘用车67家。
“合肥市在电动汽车产业化布局上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合肥市有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几十家,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通过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形成一支千人以上的创新生力军。”严刚介绍。
??合肥市将布局10万个充电桩
“使用电动汽车,不可避免的需要解决电池安全、里程焦虑、充电难题、电池使用寿命等障碍。”严刚认为,合肥市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合肥市在全市范围内有3000个充电桩,显然,市民使用电动汽车还显得并不便利。”严刚透露,未来,合肥市将布局10万个充电桩。
在解决里程焦虑难题上,借助于合肥市良好的电动车研发环境,江淮汽车的新一代电动车续航里程已经达到251千米,已完全满足大多数驾驶者每日的驾驶需求。严刚透露,江淮正在研发的第七代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将超过300千米。
??离子医学中心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
报告人: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副主任、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宋云涛
备受关注的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届时研发出来的质子/重离子治疗装置将用于治疗癌症患者,因设备应用成本大大降低,这就可以实现地级市全覆盖,让更多医院采用先进的医疗手段用于治疗癌症。
宋云涛介绍,与传统的放射治疗癌症相比,质子治疗可以对肿瘤区域精准治疗,具有优越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治疗恶性肿瘤时间较短、能最大限度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与标准放疗相比,接受质子治疗后,正常组织遭受的辐射剂量减少达60%,降低健康组织受到辐射伤害的风险;精准增加辐射肿瘤的剂量,从而提高摧毁全部肿瘤细胞的几率,让患者健康生活。单次手术的治疗过程仅需要8分钟。
质子/重离子治疗装置正在作为癌症治疗的有效手段,已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得到有效应用。截至2016年7月26日,全球质子/离子治疗中心共有63家,分布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全球超过13万人已经接受临床试验/治疗。
合肥离子医学中心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是集离子医学装备研发、总装、调试及维护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个人服务机器人将拥有最大市场
报告人:中国科大机器人中心主任、计算机学院教授 陈小平
演讲伊始,陈小平教授跟大家分享了一组数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3.26%。根据联合国传统标准,这意味着未来1-2年我国将从aging society(正在老龄化)正式迈入aged society(已经老龄化)。民政部一组数据显示,全国3.5亿个家庭,其中2.5亿需要家庭服务,然而现有从业人员不到1700万。
他说,我国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面临劳动力急剧性、持续性减少,机器人技术刚需长期存在,持续增强,继日本之后,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进入新时代。
在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等动态环境中直接为人提供服务的机器人,也就是说个人服务机器人将迎来未来机器人最大市场。
但是,目前市场上也存在一些低水平重复的缺陷,一些企业重复他人研发,无特色无优势,所以陷入恶性价格战,多败俱伤。如之前风靡的扫地机器人,刚开始在5千元左右的价钱,后来一些企业3千元也能做,再后来低至1千元,他说,这样廉价的扫地机器人就很难将地面清扫干净,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所以说,他觉得企业要找准细分市场,差异化发展,如生产一些非标准设备,批量虽小但价格高,市场广阔,基本空白,这为大批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空间,而合肥地区在这方面也拥有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