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墙本无“罪” 一“禁”能否了之?
文章来源:中国幕墙网
近几个月,玻璃幕墙似乎成了“众矢之的”,去到哪里,各地喊“禁”。最近,广州市法制办公布了《广州市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了7类新建建筑禁止设置玻璃幕墙的区域或位置。
玻璃幕墙的使用该不该限制?住宅、医院、中小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地禁用玻璃幕墙,那么,像人流量更为密集的珠江新城CBD,以后是不是也要禁止使用玻璃幕墙呢?对此,广东省玻璃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玻璃幕墙本身没有“罪”,而应从生产、检测、管理等整个链条去规范玻璃幕墙行业,不应该简单对玻璃幕墙一“禁”了之。
【制度现状】7处区域禁止使用玻璃幕墙
【业内人士】恐“治标不治本”,应分区域分类管理
此次关于玻璃幕墙的《管理办法》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让人等待了挺多年。早在1999年,广州市建委就出台了《关于在建筑物、构筑物中使用建筑安全玻璃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00年6月1日起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必须使用建筑安全玻璃,不得使用建筑普通玻璃。
江门一家玻璃生产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十年来,城市建设在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建了一栋又一栋,广州1999年的那个规定早已不适用,当时对于安全玻璃的规定也并不清晰,钢化玻璃也属于安全玻璃,但是现在国外都不主张用钢化玻璃,只有在偏远地区才会用。”
记者了解到,国家玻璃幕墙管理也规定,玻璃幕墙必须使用安全玻璃,而所谓的安全玻璃有两种,包括钢化玻璃和夹层(夹胶)玻璃。与钢化玻璃相比,夹层玻璃更为安全。夹层玻璃破碎后仍由玻璃间的胶膜维持成片状、不会坠落。但出于成本考虑,大部分玻璃幕墙普遍采用钢化玻璃。钢化玻璃一旦破碎,会导致碎片到处飞散。
如今,对于禁止7个地方使用玻璃幕墙的规定,有业内人士认为,既然玻璃幕墙要立法,不应该是限制它的使用范围,而是要从根本上去保障玻璃幕墙更加安全地使用,从生产、检测、管理等整个链条去规范玻璃幕墙行业,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去禁止使用,治标不治本。
“我做个比喻,如果大厦的瓷砖掉落下来砸伤人了,是不是也要禁止使用,现在也存在一些瓷砖大片掉落的现象,那也是很危险的。”南玻集团内部人士说道。他表示,如果在人流量更为密集的商业中心,特别是到处玻璃幕墙的珠江新城,如何禁止?禁止就能解决问题吗?
对此,记者咨询了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他表示,限制7个地方使用玻璃幕墙,体现了政府制定相关规定时的简单化思维,以及对玻璃幕墙行业缺乏深入调研了解。该人士建议,与其禁止7个地方使用玻璃幕墙,不如分区域管理,例如像人流量密集的CBD,就应强制使用性能好的夹层玻璃。分类管理,重点在监管和规范行业,而不是限制使用。
【使用现状】轻设计、轻验证、重成本
【业内人士】论证要提前,事先建样板试验
实际上,玻璃幕墙从最初的设计、施工,到验收、使用、维护,这一整链条环节几乎环环相扣,任何一次的监管不到位,都可能带来不小的隐患。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李庆祥表示,在现实中,幕墙的设计方案验证被弱化、被忽略,远远没有主体结构的方案验证那么严谨。他认为,要加强幕墙方案的验证和审查,同时,对幕墙进施工现场后重要材料、重要项目的质量检测存在“真空”,应该予以加强。
广州幕墙设计师谭国湘则认为,幕墙设计的结构安全性论证要更往前提,而不是等到后期的安装阶段去做。重大工程还应借鉴香港先进经验,事先建设样板,对其进行气密性、水密性和抗风压等性能试验,性能获得保障后才通过设计方案。除此之外,他认为,玻璃幕墙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和发展有着现实需求,玻璃幕墙出现了问题,要从工程设计、玻璃选型、玻璃产品质量控制、安装施工、安全养护等全过程多管齐下。
一家玻璃生产企业代表舒本川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有时候,最初的幕墙设计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后来层层分包后,施工单位为了省钱,往往选择质量不够好的幕墙,造成了后期的幕墙安全问题,这也是幕墙频发意外的重要原因。”
“玻璃幕墙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活没干好,材料不够好。” 中山一玻璃厂家负责人郦江东对此评论道。业内人士透露,在项目装饰过程中,选择相对便宜的材料来“以次充好”是家常便饭。特别是近十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工程量巨大,确实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导致了玻璃幕墙市场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广东省玻璃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欧美国家,玻璃幕墙的节能、经济都是建立在安全前提之上的。而国内建筑玻璃幕墙市场刚好相反,通常是先满足开发商的经济需求和成本控制,其次才会考虑安全性和其它性能。特别是,国内工程市场由于经济利益第一,层层转包、层层克扣,导致建筑玻璃幕墙不按规范进行设计、偷工减料、安装施工粗糙、安全养护不到位,最后使建筑玻璃幕墙质量安全没有了保障,一出问题玻璃幕墙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替罪羊”。
【技术现状】技术不比欧美差,均质钢化玻璃成本高
【业内人士】强制采用明框幕墙或组合形式幕墙
一位做玻璃幕墙出口海外的广州企业家黄志华告诉记者,中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并不比欧美差,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较为安全的、自爆率低的玻璃幕墙,如半钢化夹层(夹胶)玻璃、均质钢化玻璃、超白玻璃等。但是,由于这几种玻璃幕墙的价格要贵得多,大部分建筑还是使用了普通钢化玻璃。
以玻璃幕墙的均质处理为例,业内人士透露,当下,国内很难查出玻璃生产企业有没有对玻璃做均质处理。而最关键的是,均质处理的成本很高,一般生产企业不愿意投入这笔费用。如果把玻璃产品做均质处理,还会损失几块玻璃。
据了解,均质处理可降低钢化玻璃的自爆率,钢化玻璃经均质化处理后称为“均质钢化玻璃”。均质加工就是将钢化玻璃置于均质炉内加热(词条“加热”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升温至一定温度,经保温、降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含有硫化镍或其他杂质的钢化玻璃会被引爆,因此均质加工也称为“引爆处理”。普通均质钢化玻璃自爆率约在1/1000。而现实中,对均质钢化玻璃尚无有效的技术检测鉴别手段,因此市场上假冒均质盛行,不良制造商低价竞争而实际上不作均质处理,这自然就无法降低玻璃幕墙的自爆率。
对于该《管理办法》,广东省玻璃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管理办法应该具有引导性,例如要求,玻璃幕墙的面板,除夹层玻璃外应选用均质钢化玻璃及其制品;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重要公共建筑,且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幕墙玻璃面板,倾斜或倒挂的幕墙玻璃必须采用半钢化夹层(夹胶)玻璃;点支承、隐框、半隐框玻璃幕墙和隐框开启扇用中空玻璃的第二道密封胶必须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大部分幕墙厂家表示,建议强制规定不得采用隐框玻璃幕墙(词条“隐框玻璃幕墙”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要求采用明框幕墙或水平明框垂直隐框的组合形式幕墙。他们认为,建筑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对建筑外观过于追求美观,喜欢使用隐框玻璃,却忽略了安全性。
【监管现状】缺执行力和监管力度,专业人才短缺
【业内人士】加强后期监督,使行业有序和健康发展
一家大型玻璃企业相关负责人顾盼则对《管理办法》有另外的担忧,在他看来,中国缺的不是制度和行业标准,而是执行力和监管力度。他说:“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足以有效控制幕墙玻璃的安全问题,关键是大家有没有真正做到规范中的每一个要求。”
他提出疑问:“2015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建筑门窗幕墙用钢化玻璃》已经出台一年多,又有多少企业严格按照该标准去执行?政府又知道多少企业是按照这个去执行的?”他说,该文件出台的初衷就是要确保门窗幕墙用钢化玻璃的安全性,可结果呢?90%以上的玻璃深加工企业就连检测钢化玻璃强度(词条“强度”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的“表面应力仪”这台仪器都没有配置,何来的质量控制?
“没有这台仪器,根本就不知道钢化强度是否达到标准指标,连这么关键的指标都不控制,何来的质量?何来的安全?我们的监管又去哪里了?没了自律,没了监管,再多的文件、标准都是一纸空文。”他这样说道。
面对这份在征求意见中的《管理办法》,玻璃幕墙行业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他们最关心的是未来要如何加强监管、如何落地的问题。他们认为,政府要思考的是怎么去管理这个玻璃幕墙行业,国家不差文件,重点是考虑后期怎么监督,怎么让这个行业向着有序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玻璃幕墙行业还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一项幕墙工程中,其连接节点数以万计,从理论上讲每个节点的安装均要通过技术复核、工序验收、工种验收或者隐蔽验收,但由于建筑幕墙涉及的材料、制作、安装等专业知识较多,培训不足、管理不到位、资源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玻璃幕墙的行业发展。
有玻璃幕墙企业向记者反映,大部分企业对玻璃幕墙的研发力度不足。目前,玻璃深加工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技术力量的积累,所有技术人员培养都依靠老员工传、帮、带,没有系统的规范和学习,这也是玻璃幕墙行业的难题。他建议,企业应该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定向培养出专业的玻璃幕墙技术力量,而政府也应该在其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发声:玻璃生产企业
01 成本增加 税收优惠
办法的出台,多多少少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会从原材料方面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这是增加成本的一个方面。从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产品的寿命保证都会增加成本。政府能够做的,也就是在税收方面多给予优惠。
02 安全问题 多方因素
幕墙玻璃的技术革新基本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安全问题,例如使用超白夹层玻璃,可以说是不存在安全隐患的。但目前大部分幕墙安全问题并不都是玻璃造成的,其他材料如:结构胶性能、五金构件、瓷砖都会造成各种安全问题发生,而设计的合理性、施工的质量、高质量玻璃的使用对玻璃幕墙安全的影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03 政府监管 治标治本
政府的监管非常有必要,但要从尊重专业和技术的角度出发,具备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管理能力,才能实现标本兼治。政府部门并不都是玻璃幕墙行业专家,解决问题并不是都要一刀切,一刀切只会破坏市场的结构,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源。
香港如何监督玻璃做均质化处理?
对钢化玻璃的均质化处理的监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做法值得借鉴。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布《幕墙、玻璃窗及玻璃墙系统》规范,对钢化玻璃的均质处理做了进一步强制规定,该规范要求对钢化玻璃生产进行必要的品质控制和妥善的监督。加工商提供的品质保证计划须包括均质处理程序、校准程序、表面应力的测量等环节。
注册结构工程师需委派一名品质控制监工,负责监督工程所需至少30%的钢化玻璃进行热浸处理。注册承建商需委派一名品质控制监工,负责长期在工厂内全日监督所有钢化玻璃的热浸程序。
为确保玻璃生产商妥善进行热浸程序,品质控制监工需以自己的资料记录器独立量度 玻璃表面温度。资料记录器所记录的资料需设定为1次/min,并存放在工厂内。注册结构师最终将呈交一份品质监督报告,内容包括一份由注册结构工程师签署的声明书,证实已根据品质监督计划提供足够的监督以及其他相关的检查记录等。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实,使均质钢化玻璃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中国幕墙网观点:
抵制个别媒体记者“恶意炒作,放大问题”!
——建筑幕墙作为外围护的最常见类型,仍然是建筑外围结构的首选。
开篇的话:科学的计算和实践应用告诉我们,高层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必须采用玻璃幕墙,究其原因,玻璃幕墙的自重轻是一个关键的优点。比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度达到492米,现在是中国第三建筑高度,整个塔楼的建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整个塔楼的总重量达到80万吨,而其中作为外围护结构的玻璃幕墙仅重5000吨,是整个建筑重量的1/1160。如果不采用玻璃幕墙,而采用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词条“混凝土结构”由行业大百科提供),那么整个建筑的总重量有可能达到120万吨左右,这样建筑的基础还要加大。所以科学的计算表明,如果不采用玻璃幕墙,高层建筑有可能就无法构筑,中国的土地与人口关系无法得到承载平衡。目前国内已开工建设的200米以上的地标级建筑,外围护结构全部采用玻璃幕墙,这就是一个明证。
近期大众媒体、社会民众对建筑幕墙认识产生了不少的误区。同时,结合深圳和广州,作为我国建筑幕墙饱有度较高的两座城市,先后出台“限制幕墙使用的规定或征集意见稿”。为此,中国幕墙网ALwindoor.com通过采访建筑行业多位资深专家,整理出以下七点建议,希望帮助大家理解幕墙工程,引发门窗幕墙及至建筑业界更多同仁们的共鸣:
1、玻璃幕墙无论从结构、功能、造价上来说是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基本选择。
2、玻璃幕墙在中国近三十年的应用经历,上亿平方米的应用,总体是安全的,出现安全问题是小概率事件。受众多因素和环节影响的工程系统,从来就不会达到100%安全可靠。100%是极致,是极限,可以追求,但是在任何“工程领域”都是做不到的。
3、玻璃幕墙出现安全问题,就跟建筑大楼(结构)、桥梁、道路会岀现安全问题一样,但从来没有限制盖楼、造桥、修路。
4、玻璃幕墙出问题不是行业技术存在问题,而是项目整个管理实施过程各方面的问题综合反映,同时,也是监管和维护方面存在缺陷的表现。
5、既有幕墙使用业主应按相关规定承担起检查维护安全责任。
6、简单限制玻璃幕墙使用的行政管理规定,必定会建筑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7、不希望大众媒体记者,有目的选择观点、曲解表达,把政府的决策导向一种过激的、片面的解决途径上去。包括在缺乏与行业专家充分意见沟通的前提下,颁布地方限制政策和管理办法等,容易给民众带来杯弓蛇影的错觉,同时也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