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试点项目封顶武汉建筑产业现代化蹒跚上路

提要:7月29日,持续高温中的武汉,骄阳似火,湖北省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名流世家K2”正式封顶,其建筑部品工厂化及施工装配式的模式,78%的预制装配化率,点燃了社会各界的热情。

  7月29日,持续高温中的武汉,骄阳似火,湖北省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名流世家K2”正式封顶,其建筑部品工厂化及施工装配式的模式,78%的预制装配化率,点燃了社会各界的热情。

  “名流世家K2”项目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新湖村,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其中1、2、3#楼为34层,建筑高度达98.9米,剪力墙结构。1、2、3#楼采用整体装配式结构,装配式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年底竣工,交房标准为精装修

  该项目是湖北省第一个由民营企业开发、设计、施工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也是第一个取得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的装配式项目,由美好集团开发,美好集团第一大股东名流投资集团旗下的中工建设总承包并施工。

  作为国内建筑产业化装配式住宅的代表,“名流世家K2”项目做了很多尝试。中工建设有限公司品质成本中心总经理黄赞宏介绍:“我们项目装配式整体剪力墙连接体系均采用约束浆锚,该体系完全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拥有国家发明专利。项目施工所用的预制构件有剪力墙、隔墙、自保温外墙板、阳台、楼梯、叠合楼板等,这些都是美好集团下属湖北宇辉中工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生产,项目预制装配化率高达78%。”“名流世家K2”创新的建筑理念,得到了主管部门湖北省住建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处长王同初、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谷倩以及湖北省房地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刘光本的高度赞赏。然而,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试点项目的封顶,并非昭示着武汉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之路一帆风顺。

  政策大力推行

  建筑产业基地却面临闲置

  “为积极探索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模式,2014年,美好集团就把产品工厂化作为公司在新发展期的重大战略。”在“名流世家K2”施工现场,美好集团总裁汤国强向媒体介绍。

  据了解,两年前,美好集团大股东名流投资集团子公司中工建设和宇辉集团合资,率先在武汉临近的孝感投资湖北宇辉中工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现已建成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房屋构件生产基地。目前,基地年生产建筑部品与配件可达15万~30万立方米,可满足120万平方米现代化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而美好集团拟在3到5年内,在武汉东、西、南面各建一个工业化生产基地,实现500万平方米以上年生产能力。

  在此期间,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央及各省市政府也出台了指导意见。2015年1月,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武汉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武汉市建筑产业终于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装配模式迈出一大步。

  在政策的指引下,中建三局也在武汉布局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2015年7月,中建三局绿色建筑产业园一期工程PC(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厂房搭建成形,这座现代化建筑产业基地占地400亩,生产的建筑部品产能将达25万立方米,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生产能力。

  不过,在满怀信心地建好新型建筑产业园区,具备现代化生产能力后,企业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根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近期的调研,在《意见》下发并推行的一年半之余时间内,由于多种因素,率先积极投入实施建筑工业化的企业却遭遇尴尬。

  “我们的生产基地几乎闲置,因为现在市场上能用我们工厂生产的建筑配件的还很少。”黄赞宏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对于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的建筑方式,大家都还在观望。目前,对于装配式的建筑施工,武汉愿意接受的企业与项目屈指可数,远远满足不了新建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的产能。”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针对传统建筑模式与市场的阻力,武汉市出台的《意见》也试着拿出解决措施。比如,根据《意见》,2015年至2017年为武汉市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示范期。以产业扶持政策及优惠措施,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建筑产业现代化要求设计和建造试点示范项目。其间,累计完成新开工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其中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不少于50万、60万、90万平方米。从2018年起,武汉市将步入建筑产业现代化全面推广应用期。

  不过,从武汉市近两年对《意见》的执行来看,武汉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进可谓步履蹒跚。

  目前,武汉市仅有几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项目,且规模很小。从去年开始至今,武汉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项目试点规模总量还不到30万平方米,这个规模,比照《意见》中的推进计划,显得颇为缓慢。

  由于全市缺少装配式建筑的项目,满足不了新型建筑现代化生产基地的产能,让现代化的厂房与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而企业在厂房用地、建造厂房、构件生产设备和模具等方面的前期投入较大,高达数亿元。

  武汉市建筑工业化办公室副主任、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副主任童明德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解释了武汉市建筑产业化起步不顺的缘由时表示:“武汉在当初制定政策时,想从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类项目作为突破点,去抓试点示范项目的推行,但从近两年的情况看,成效不理想。因为保障性住房大多是在几年前规划立项的,我们的工作就错过了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高峰期,基本已到建设周期的后期,这很不便于试点项目的立项与推行。”

  初期缺乏竞争优势

  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

  “由于目前试点示范项目少,全市建筑产业工厂化生产与装配式结构施工量很小,没有形成规模,成本难以控制。我们目前的装配式结构施工比传统现浇结构的建安成本每平方米要高500元~700元,在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谈及项目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美好集团副总裁王朝晖有些焦虑。

  此外,让项目开发方及施工方一致纠结的是,作为武汉市的首个示范项目,“名流世家K2”本该享有的产业扶持政策却迟迟难以到位。

  据了解,武汉市出台的《意见》中特别提出:凡在武汉市投资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的企业和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试点示范项目,享受7大优惠或者扶持政策: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容积率奖励政策、择优投标政策、产业和税收优惠政策、成本核算政策、商品住宅预售资金监管优惠政策、绿色审批制度等。

  但目前,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却非常缓慢。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推进过程无疑是有很大难度的。为了撬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全新市场,我国不少省市在积极探索,大力推行产业扶持政策,并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这些产业扶持政策在房地产项目从规划、土地、营销、税收等诸多环节均有涉及。

  比如,北京、合肥、沈阳等城市对装配率达到60%的装配式住宅,在施工至±0.00时,即发放预售许可证。其中,沈阳市的做法,对装配率达到60%的装配式住宅,开发用地实行专项供地指标和计划,如今年供地100万平方米,明年300万平方米,往后逐年倍增;而建筑产业化住宅供地采用分期付款,土地交易时设置准入条件政策(如房屋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达到60%等)。另外,有些城市已经免除商品住宅预售资金监管,因为装配式建筑项目需要提前生产加工,需预付定金,占用大量资金,如果再监管,将给开发商带来双重资金压力。北京、上海、沈阳、合肥等城市也尝试执行容积率奖励政策,实行容积率奖励3%的优惠政策。也有城市对于购买装配式建筑的客户,进行购房资金补贴,以激发市场购买热情,如长沙市对装配率达到30%以上商品房,政府给予购买客户80元/平方米补贴。上海则推行产业化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财政补贴资金,装配率达到15%的每平方米奖励60元,装配率达到25%的每平方米奖励100元。

  童明德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由于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示范工作中牵涉的部门很多,各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城乡建设委,市科技、财政、国土规划、住房保障房管局、国税、地税、市交通管理局等太多部门均需要协调,为了加快《意见》中的各项扶持政策的执行,武汉市专门成立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各区人民政府及市各职能部门在该领导小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工作。”2016年4月5日,武汉市特别以武建产(2016)1号文,印发了《武汉市2016年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要点》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武汉今年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与工作重点,其工作目标是完成试点示范项目60万平方米,工作重点是制定完善并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对每项推进政策措施的制定与执行,已具体到了相应主管部门,并给出了完成的时间表。

  不过,在发稿之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电话联系了“名流世家K2”项目负责人,该负责人说,应该落实的产业扶持政策,仍然没有落实,可是年底“名流世家”就要竣工验收了。

  多方合力建言

  政企联手探索发力

  可以看出,武汉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经起步,但在政策执行与市场推进方面,也面临着不小的阻力与困难。

  这种局面也引起了省市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2016年2月,为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建筑业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6〕7号)。同年7月,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贯彻落实上述意见,切实做好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特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

  7月19日,湖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昌海,省住建厅副巡视员李斌等一行调研武汉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调研组一行首先考察了武汉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名流世家项目、中建·深港新城一期项目与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武汉PC厂。

  调研考察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李昌海厅长要求各地政府要认真落实湖北省政府文件要求,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他指出,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的重大变革,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大家要高度认识;目前在推广装配式建筑上,既要有定力,也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才能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要在土地招拍挂、政府工程、环保领域推广装配式建筑,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孵化市场;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进一步了解、接受装配式建筑,不仅是通过媒体宣传,还要将民众请到现场,实地体验、感受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王朝晖说:“美好集团率先启动了装备式建筑的生产与开发,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武汉市建筑产业现代化面临着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装备式建筑的配套政策尚未形成;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地方性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装备式建筑尚未形成规模,成本优势不明显;从事建筑产业化的管理人才较少,缺乏专业技术工人,缺少专业培训机构;PC构件的运输,需要车辆较长较宽,遭受交通管制,白天车辆不能上路;建筑产业化产品尚未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等。这几大因素是武汉市建筑产业现代化裹足不前的障碍。”专家们建议,武汉必须借鉴北京、上海、合肥等城市的经验,尽快执行产业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针对装配式构件工厂生产与项目施工,政府应推行绿色审批制度:在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构件车辆运送、工程车等环节,实施绿色通道办理(尤其是构件运输车辆需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特批)。

  童明德说:“从全国的发展情况看,上海、北京、合肥、长沙等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步伐很快,与这几个先进城市相比,武汉起步稍晚。目前,武汉市正在拟订‘武汉市进一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即将提交武汉市政府。很多产业扶持政策,武汉即将推行。”另据了解,《武汉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或将在近期完成。

  “武汉市将会调整思路,拟将在武汉市主城二环内的项目强制推行,或在武汉市政府布局的十大绿色生态功能区强推,特别是将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花山生态新城等省市重点项目推行,从项目规划设计及土地出让的前期环节,就开始重点介入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试点,从而以这几大绿色生态功能区的布局,带动全市的市场。”童明德表示。

新浪地产
关键词:建筑  产业化  工业化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