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壳嘉凯城 恒大“回A”计划浮出水面
控股嘉凯城(000918,股吧)后,按照计划,恒 大地产下一步是尽快完成港股私有化,同时资产重组的日程表也将开始执行。
A股市场抢壳大战日益白热化,能以36亿元拿下嘉凯城控股权,恒 大地产实属不易。
4月24日,恒 大地产(HK.3333)发布公告称,以3.79元/股的价格从浙江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国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手中收购嘉凯城(SZ.000918)约9.52亿股份,合计金额约36.1亿元,占嘉凯城已发行总股本的52.78%,成为嘉凯城的控股股东。
此前已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控股嘉凯城,表明恒 大将通过借壳上市方式回归A股,下一步恒 大地产在港股市场上的私有化步伐也将提速。
壳资源争夺战
壳资源大战的背后,是注册制推进放缓以及战略新兴产业板的不确定。
之前计划回归国内市场的中概股以及准备进驻战略新兴板的多家公司不得不选择借壳的方式上市,导致原被认为毫无价值的壳资源陡然升值。
同时,近期“A股千点反弹论”也让一些卖壳方提高溢价,如深圳惠程(002168,股吧)就按100%溢价被借壳。
恒 大地产3.79元/股的收购价,仅为4月14日公告前30个交易日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算数平均值的90%,对比之下相当划算。
但恒 大地产成功控股,只是借壳上市的第一步。
和讯房产了解到的资料表明,一般来说,完成控股的下一步就是对壳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这其中包括壳公司原有资产负债置出,以及借壳企业的资产负债置入,而根据借壳公司(恒 大地产)的资产注入情况,又分出整体上市和部分上市。
“借壳上市要考虑直接成本和潜在成本、审批难易程度、后续融资能力、锁定期、要约收购等共性条件,也要考虑拟上市企业和壳公司的行业特点、财务状况、所有制类别、经营能力、谈判能力等特性条件。”有行业分析师指出。
“国资改革的背景下,嘉凯城显然成为最先进行改革的房企之一。嘉凯城的资产比较优质,但公司经营模式不善,导致盈利低效。从嘉凯城和恒 大地产的业务来看,恒 大很可能将涉及城市运营的部分项目注入到嘉凯城内部,如大消费平台、粮油等业务其实和嘉凯城城市会客厅等业务有较好的匹配度。”易居(博客)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认为。
恒 大地产亦在公告中表达了对嘉凯城作为A股上市平台的认可,“(控股嘉凯城)可丰富本集团的土地储备资源,进一步增 加一二线城市项目数量占比;通过恒 大地产与嘉凯城集团的战略整合,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为股东争取更多投资回报。”
私有化提速
据知情人士称,完成控股后,恒 大地产下一步将加速港股私有化。
资料显示,去年恒 大连续回购股票,共回购约19.23亿股,涉及资金102.99亿港元,而在前年恒 大同样实施了巨资回购,以约58.50亿港元回购了17.63亿股,目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已近75%,距离私有化仅一步之遥。
一位证券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私有化一般会溢价回购小股东手上的股份,据中概股私有化的过往经验来看,通常回购价格会比前一天收盘价有超40%的溢价,高的甚至达数倍。以此计算,恒 大地产的回购价或将超过其8.4港元的历史最高股价。
今年以来,万达、恒 大均透露出退H股、回 A股的意图,引发了关于内房企港股市值普遍低估的议论。
“与万达类似,恒 大同样存在估值偏低的情况,目前恒 大市盈率约为6倍,远低于A股地产公司约15倍的市盈率,未能反映其真实价值。”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恒 大在港股的市值仅约为652亿元,而同为两千亿房企的万科、绿地市值则分别为2697亿、1573亿,相比差距较大。
“若成功借壳回归A股,估值有望大幅提升,而恒 大业绩表现明显优于同行,回归A股后有可能成为国内市值最高上市房企。”上述人士表示。
而据媒体观察了解,2015年,港股经历了股灾,个股股价普遍走低,超30家中概股启动了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