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房地产业务 海航投资转型金融前景难明
4月13日早间,海航投资发布2015年度业绩快报显示,该公司去年营业总收入为12.3亿元,较2014年同期大幅下降38.45%;营业利润及利润总额分别为3.6亿元、3.5亿元,均较2014年出现下滑。此外,海航投资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净利润亏损321万元~396万元,去年同期则盈利913.61万元。
“剥离资产使海航投资回笼大量资金,加上海航集团的支持,转型金融投资平台的运作资金得以保证,但未来前景仍不明朗,现在海航投资还没有具体的金融业务出台。”业内人士指出。
前世:被淘汰者的基因
“海航资本自入主亿城股份以来就在不断剥离旗下不良房地产开发业务,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去地产化,通过剥离资产,海航资本也回笼了部分收购亿城股份的投资。”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2013年,海航资本以16.1亿元收购亿城股份第一大股东乾通实业所持的约2.87亿股,当时正是亿城股份最低谷的时候,旗下多个项目陷入营销困境,如当年推出的北京燕西华府项目三期,开盘19个月去化率还不到一半,而秦皇岛热那亚项目更是被媒体“判了死刑”。
经过清点整理,当时仍称作“亿城股份”的海航投资在2014年4月将北京的燕西华府项目以及苏州万成置地一并通过产权交易所出售。
而在去年11月18日,海航投资再次公告宣布,向海航资管集团转让全资子公司北京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苏亿城地产有限公司、北京阳光四季花 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此外,海航投资还将其对唐山亿城拥有的4.68亿元债券及对北京亿城持有的2.38亿元债务转手予海航资管集团。
上述资产剥离后,海航投资目前仅剩天津、上海的房地产业务。
出售不良资产为海航投资回笼资金约30个亿,前期收购亿城股份的资金部分回笼,但业绩表现仍受到较大影响。海航投资表示,2015年营业总收入为12.3亿元,较2014年同期大幅下降38.45%,大幅减少的原因是结转房地产销售收入减少。
有业内人士指出,亿城股份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失败,很直观地表现了房地产市场的残酷,虽然亿城股份在项目开发商偏重于高端豪宅,储备地块也都以大面积为主,在开发定位上出现策略失误,但关键还是现金流无法得倒补充,没能抗过项目销售困难期,成了那个年代的被淘汰者。
和讯房产了解到,目前燕西华府、秦皇岛热那亚项目都已经被后继者接盘,并逐渐走出销售困境,其中接盘热那亚项目的正是亿城股份的前任总裁马寅。
今生:转型金融前景难明
全面剥离房地产业务后,海航投资转型金融投资平台的步伐更为轻快,但目前尚未对外透露具体业务计划,令市场对其前景感到模糊。
“去地产转金融,实际上是很多房地产企业转型过程中愿意考虑的内容。亿城股份资产被剥离,说明原亿城股份在传统土地招拍挂市场上没有太多竞争力,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失败,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收益状况不佳,进而恶化现金流等层面。”易居(博客)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
他表示,对于海航资本来说,转型做金融投资平台需要把控新金融业务的风险,目前很多金融业务看似轻资产,实际上都是砸钱的行为,所以不能简单理解这就是一个暴力或有较高盈利点的行业。
3 月 12 日,海航投资表示调整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预案, 由原定增金额 120 亿缩减为 74 亿元。此外,不再使用募集资金实施“增资取得渤海信托32.43%股权项目”,将“补充流动资金”金额由32.43 亿元下调为 21.76 亿元。
“转型金融投资平台需要大量初始资金,现在尚不明确其金融业务计划和规模目标, 但通过出售不良资产、缩减定增规模换取发行成功等动作来看,海航投资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强烈。”某资深业内人士指出。
目前比较清晰的是,海航投资正与美国知名基金管理公司铁狮门联手,投资美国纽约曼哈顿哈德逊商圈的一个商业项目,这是海航投资当下对市场明确表露的房地产信托基金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海航投资并不是像万科、绿地那样收购成熟商业项目,而是通过私募基金直接投资开发项目所在地块,有媒体表示对于尚无海外市场经验、正在谋求战略转型的海航投资而言,前景并不明朗。
当前,国内房企走向海外市场已经是行业潮流,万科、中海、万达、碧桂园等都在海外开疆扩土,但与海航投资的方式均不相同。
如万科在与铁狮门合作开发中,选择的是销售型商业项目,投资额度也不高;而中海、万达等则是选择已成熟的项目,碧桂园定位是销售型住宅项目。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走出去的房企对海外市场仍保持谨慎、学习的态度,盈利效果未知,海航投资的团队架构能否适应海外房地产市场,仍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