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浴企业迎来“微利”时代 谁之过?
去年以来,“寒流说”甚嚣尘上,不少卫浴企业感慨生意难做,利润微薄;经销商的日子也捉襟见肘,更是频繁爆出由于交不起租金而被迫撤出卖场等狼狈消息。卫浴企业怎么了?“微利时代”已经来临了吗?
卫浴行业寒意料峭 喜忧参半
2015年建材市场形势喜忧参半,受经济大环境影响,2015年多数卫浴企业约半数处于“盈利”或“微利”状态,不少企业的利润空间下降,品牌卫浴企业表现各异。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东鹏洁具收益为6.05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了10.8%;海鸥卫浴2015年度净利润为4613.65万元,净利润同比增加12.13%。而航标控股财报显示,航标集团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16亿元,较2015年同期减少17.3%;毛利率为人民币28.5亿元,较2014年下降24.2%。
“2015年卫浴行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位知名卫浴品牌老总坦言“2015年销量能保持稳定已相当不错。”记者在走访卖场时发现,哪怕是科勒这样的一线品牌,经销商仍感觉2015年销售压力巨大,利润微薄。
舆论普遍认为,卫浴行业的微利时代已经来临。然而,与彩电行业“赤刀见红”的价格战相比,卫浴企业仍有一定的溢价空间。
彩电行业是国内较为成熟的制造业,但2016年彩电生产企业的惨淡景象则透露着中国制造业的困境,2016年开春,国产彩电厂商便陆续发布2015年财报。国内彩电“六君子”——创维、海信、TCL、长虹、康佳、海尔虽然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盈利能力较为薄弱,其中TCL作为全球排名第三的彩电企业,2015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仅0.25亿元,其官方数据显示,TCL电视机全年销售1737.8万台,如果按照这一利润水平计算,TCL在2015年度每台电视机的净利润仅1.5元。相比起这一数字,进入前十名的卫浴企业的产品利润空间显然在此之上。
产能过剩是低端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论”是不少人对卫浴产品利润下降的解释,产能过剩导致了价格战,最终影响利润空间。目前卫浴产品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尤其是陶瓷件、五金件等品类,由于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差异化不明显,品牌影响力有限,核心竞争优势不突出,不少产品最终只能靠低价抢占市场;与此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厂家又进行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整体产量,形成“产能不断扩大,价格不断下滑”的行业现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建材工业生产增速回落,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总体表现为稳中下行趋势明显。
然而,在一片产能过剩的嘘声中,我们更应反思市场需求点在哪里。卫浴企业的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存在于大众化产品,但目前智能卫浴产品与其他高端产品的市场潜力仍然巨大,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到日本买马桶盖”赤裸裸地体现了消费者对国内卫浴品牌的不熟悉与缺乏认同感。谁能撬动这部分市场,谁将迎来全新的市场机遇。
在智能化时代,厂家与经销商依靠传统产品、传统渠道躺着数钱的风光日子已一去不复返,卫浴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优胜劣汰的“马太效应”正在发生。然而,纵观行业发展史,与成熟的家电行业相比,卫浴行业仍然处于发展上升期,竞争激烈却尚未充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与盈利空间,这些金子正在静候充满智慧的卫浴掘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