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今年六大举措为“十三五”起好步
建设粤东交通航运中心
港口方面。加快推进广澳港区二期工程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个2万吨级石化码头、广澳港区防波堤、华能煤炭中转基地建设;完成广澳港区航道二期10万吨级航道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广澳港区三期工程前期工作;推进榕江、濠江和韩江等航道整治升级。
高速公路方面。潮惠高速公路汕头段、揭惠高速陈沙公路至深汕高速段年底建成,汕湛高速公路、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汕头段全面开工建设。
铁路(轨道交通)方面。全面推进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汕头段及厦深铁路联络线工程、疏港铁路建设,加快市域轨道和粤东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前期论证;积极谋划漳州至汕尾段沿海高速客运专线,推进汕头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打造多功能、地标式新型城市综合体。
干线公路方面。加快省道337线濠江段30公里路面改造、潮南环城公路、磊口大桥续建、金凤路高架桥、大学路桥梁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省道336线南澳环岛公路路面大修工程;完成新农村公路110公里、县乡公路40公里改造。
构建粤东现代产业高地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加快打造粤东科教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发挥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引擎作用,深化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力争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精准培育扶持一批科技型企业,争取新增5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培育扶持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争取新增3个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城市示范基地工作。
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东方锆业氧化锆项目和树业环保可降解环保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大数据协同创新产业园建设。全力推动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的战略合作,加快中以航空产业园建设,争取引入一批航空产业链项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华润万象城、百脑汇生活广场等一批现代商贸综合体,苏宁易购粤东运营中心、京东粤东电商物流基地、国美物流园等现代物流园区,华侨创新产业城国际会展中心、珠港新城文化艺术交易中心等一批会展场馆建设。优先发展金融业,依托华侨试验区重点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区域总部,培育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和跨境金融;推动“华侨板”升级为广东华侨股权交易中心,争取新增一批上市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柏亚电子商务产业园、EMS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保税区跨境通微商创业园建设;培育扶持农村电子商务,打造一批农村电商品牌示范项目。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玩具质检中心、洗涤及护肤用品国家质检中心、省计量产业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南澳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打造粤闽台海洋经济合作圈核心区。
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加快建设汕头国际云计算产业创新基地、金平现代产业集聚区、龙湖龙东产业园等一批专业特色产业园区。推动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
优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加快华侨试验区建设。东海岸新城重点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滨海大道、新津片区8条市政道路和南干渠大桥等3座桥梁;加快建设华侨创新产业城,推动华侨贸易文化中心、华侨高新产业园、华侨健康园、华侨教育基地和华侨新村等一批现代产业项目落地。濠江新城重点启动汕头海湾隧道主体工程、南滨南路西段建设,推进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和岸线景观改造工程建设。珠港新城重点加快建设雅士利、太安堂总部大楼和国瑞会展酒店,开工建设联泰、超声研究所总部大楼。
深化城乡综合运营开发。创新城乡发展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广PPP模式,面向社会资本招商,撬动和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土地一级开发和金凤西路、金砂路西延、澄海路等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嵩山北路、长江路、珠江路、华山路、红领巾路等一批破损道路、“水浸街”改造,打通庐山北路、龙江西路等一批“断头路”。支持濠江开展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推进宽带提速普及和WiFi热点广覆盖。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开展城市管理“大整治、大提升、大改观”专项整治行动。系统梳理城市交通拥堵顽疾,优化交通流组织设计,实施主干道快速路改造,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结合快速路网改造,探索设置公交专用道,调整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快建设智能调度管理系统,提升市民公交出行的便捷性。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城市中央公园、红树湾公园、北郊公园,实施牛田洋生态绿地建设工程,推进龙湖沟、黄厝围沟、西港河等水质提升工程。加快新津河“一河两岸”规划建设。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持之以恒推进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练江流域综合整治防洪排涝水利工程。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加快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启动“十镇百村”省级卫生镇村创建活动。
华侨试验区建设引领全面开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行动方案。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全面推动优质骨干国有企业改革。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费。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等,打通供需渠道,防范房地产库存风险。探索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新方式。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华侨试验区决策委员会、发展咨询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三位一体”管理体制,行使市一级和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强权责清单管理。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探索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等领域执法资源整合力度,推行综合执法。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行业事业单位优化整合力度,增强事业单位活力。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华侨试验区政策创新,争取国家和省在跨境金融、资源能源交易、文化创意等方面率先给予更多的试验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建设。
构筑开放合作新格局。将华侨试验区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门户和前沿。积极申办“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中国侨商大会”等全球性大会,筹建世界华裔青年联合会,在华侨试验区设立永久性会址。规划建设中欧合作示范中心。发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广东(汕头)工作基地作用,招引海外智力人才。着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大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支持跨境电商园区和公共海外仓建设,支持旅游购物出口,争取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建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并投入使用。
??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
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0%以上、残疾儿童毛入园率75%以上。支持金平职校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建设广东城市建设大学。全力推进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建设并争取招生。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校园足球计划,增强学生体质。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全面落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工作。
实施精准扶贫攻坚工程。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为扶贫标准,将3.25万相对贫困户、10.56万相对贫困人口作为帮扶对象,重点帮扶37个相对贫困村。
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推进市美术馆、档案馆新馆、侨批文物馆、侨批记忆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建设,启动创建国家级潮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
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继续深化“平安汕头”创建。推进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工作,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市级财政将投入11.5亿元,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以特区立法为引领,进一步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为汕头加快振兴发展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坚持不懈抓好政府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度化,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