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行业如何玩转O2O?
新闻来源:阿拉丁照明
随着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无论从线上走到线下,还是从线下走上线上,O2O战略已经迅速在各行各业蔓延。而互联网巨鳄阿里巴巴与苏宁的联合,让O2O践行者振奋了一把。但关于O2O的尝试也一波一波地失败,比如顺丰嘿客的艰难前行,也有人开始怀疑O2O是不是伪命题……
而在照明领域,各企业也在悄然布局O2O。未来照明行业的O2O之路该怎么走?从这些互联网巨鳄的布局中,我们可以借鉴哪些?下面与业内人士一起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剖析。
服务行业O2O风生水起
2015年是O2O行业集中爆发的一年,打车、团购、订餐、美业等各行各业都开始了一场O2O烧钱大战的赛跑。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场死亡率高达90%的马拉松之中,虽然无数创业公司悄无声息地消失,但仍然有大量的新入者参与这场O2O大赛。实质上,今年O2O大战主要聚焦于BAT三大巨头身上。百度连接了人与信息,腾讯连接的是人与人,阿里连接的是人与商品。但现在,他们争夺的是连接人与服务。
可以看见的是,服务行业的O2O做得有声有色,其中滴滴快的、大众点评、美团和尚品宅配等企业异军突起,可以说已成功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由于美团拥有出色的技术产品能力、强大的线下团队和地推能力以及二三四线城市近乎垄断的优势地位,在团购业雄霸一方。而滴滴快由于其出色的营销以及背后强大的技术壁垒和快速的融资能力,短短三年就变成了一个能够和世界级选手UberPK的平台型公司。近期完成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创下了互联网诞生32年来的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不可否认,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可以看到的共同点是:服务行业的产品是以人为载体的服务,必须要有线下的体验,才能完成交易,中间直接连接的是服务商和消费者,而线上支付可一部到位,因此服务行业的O2O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并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流通产品O2O落地难
虽然服务型的O2O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但产品流通型的O2O则还停留在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层面,多数只是概念。
可以说,银泰是阿里巴巴的O2O试验田,战略投资银泰一年之后,阿里CEO张勇亲自出任银泰董事长,全面摸索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零售的结合。同时,阿里巴巴密集投资一系列项目,涉足圆通快递业务,投资魅族涉足硬件,再加上阿里健康、阿里影业、阿里汽车、高德地图、喵街等等,但他们在O2O领域却没能做到一个单品第一。虽然阿里布下天罗地网,但基本上每个O2O项目都不温不火。
当然,也有媒体指出,阿里的意图已经不仅仅是O2O了,现在的布局显然已经不能用力量思维来形容了,更不能用O2O来概括了,这是一个城市生活的包围圈。用一系列产品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打开另一个局面,重开一个赛道。
相较于马云的天罗地网,最经典的O2O案例顺丰嘿客是真真正正地在我们生活里出现着。嘿客平台主打经营食品生鲜、粮油、母婴玩具、家居日用品、数码电器等商品。顾客可以通过上网或到嘿客门店内用平板电脑下单,选择将商品寄到家中或所在社区附近的嘿客店中自提,并通过微信、支付宝、网银、门店现金等方式完成支付,所有的商品均由顺丰速运提供配送服务。
一年多以前,它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O2O范本被人们争相研究。但此前却突然出现一则关于顺丰嘿客要倒闭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对此,从店面工作人员了解到,受铺租上升的影响,顺丰嘿客的部分店面作一些迁移调整,并不是传言中的倒闭,但也看得出,顺丰嘿客的O2O效果并不理想,依在艰难前行中。
可见,流通产品的O2O,由于有着物流这一天然隔绝的环节,并且不需要服务这一载体来实现,因此,流通领域的O2O目前为止并无成功的案例。
或许如果具备集庞大的线下分销网络、物流系统以及强大线上能力于一身的巨头,就可以盘活线上线下的流通脉络,或许可以撬动流通产品的O2O奶酪,就如阿里与苏宁联姻,就是为了拿下线下最大的渠道服务体系,但这就不仅仅限于O2O了,而是为未来的智能城市布局通路。
照明O2O已被误导?
而在照明行业,从欧普、雷士以及洲明瀚源等企业的O2O也可见一斑,依然雷声大,雨点小,整个行业也鲜有成功的案例。东莞三可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尹飞雄表示,未来的竞争是品牌和服务的竞争,照明O2O的本质是产品 服务,所以未来附带服务的工程照明是最可能实现O2O的领域,而流通型的产品做O2O并不现实。
但为何照明企业乐此不疲地宣扬进军O2O呢?无论是做商照还是做家居照明,大多为此前赴后继、赴汤蹈火,或许大家看到020光鲜的表面,既可以将用户与商家资源、互联网生活服务体系有机的串起来,还可以形成自身的大数据进行营销。因此,成功布局O2O的企业不仅能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在未来竞争中也将树立先发制人的优势。
但互联网巨鳄唱响O2O,未必就是其真正的目的,最终是借予强大的资本和网络体系做城市服务闭环,抢占各个入口,让用户在自己体系内循环流动,发挥最大价值。照明企业应审时度势,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目标市场,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切勿盲目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