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行业现状 电梯伤人莫伤了人们的安全感

提要:电梯作为机电一体化的特种设备,对广大民众而言,要理解电梯是一种怎样的设备,甚至于一些较为深层一些的技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人们提高安全意识固然重要,但真正亟待解决的应该是对电梯的高效管理和严格审查。

  新闻来源:前瞻网

  近日,荆州安良电梯事故,再次引起电梯正确安全使用的全民讨论

  在事故之后,人们面对那位母亲的死亡而对电梯产生了恐惧感,也有许多人不止一次地说再也不敢坐电梯了。事实上,提高安全意识是必需的,但对电梯产生恐惧却没有必要,只要得到正确的管理和使用,电梯的安全系数并不低。

  电梯作为机电一体化的特种设备,对广大民众而言,要理解电梯是一种怎样的设备,甚至于一些较为深层一些的技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人们提高安全意识固然重要,但真正亟待解决的应该是对电梯的高效管理和严格审查。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使用正常的电梯每月至少要维保两次,而且每季度,每半年,每一年都要进行一次大型维保。但事实显示,不少物业单位都未照此进行维保,如果没有出事故,大多是不会进行定期维保的。

  除此之外,维保公司准入门槛也十分低,如今的准入门槛是养护30台电梯,许多小区都不止30台电梯,其门槛之低可想而知。大型维保公司往往有自己的专业技术团队和系统管理制度,而小公司往往为了接单恶意压价,且小维保公司也可能由于人手较少、专业人员缺乏等原因,在日常维保上简单走过场,只有等到电梯出现问题时,才会派人修理。维保行业目前仍是个开放的市场,物业公司也想用更少的钱买到服务,从而尽可能压低维保的费用,这也就造成了许多物业选择小维保公司,从而降低了安全指数。

  今年以来,随着人们对电梯越来越注意,各地也在推行电梯安全条例,逐步落实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的“电梯安全首负责任制”,即物业公司将在电梯事故中承担首要责任,这将使得物业公司不再一味地追求低价维护。

  尽管国家明文禁止资质挂靠,但多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现象非常普遍。所谓资质挂靠,即不具备电梯维保资质的公司找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挂靠,大多数两种情况,即根本没有资质的小公司挂靠有资质的大公司,或者资质不够的公司想揽大项目,便去挂靠有资质揽项目的公司。

  挂靠资质给电梯的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一方面在于没有从业资质的公司在监管单位没有备案,从而导致监管真空;另一方面在于无资质的公司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电梯的安全问题。

  湖北荆州电梯吞人事件原因的逐步水落石出,凸显了我国电梯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全不容忽视,我们期待出现更多的解决办法,也期待良莠不齐的电梯市场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