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四大区面纱揭开明日开放 登城墙拟每5分钟50人
故宫“四大区域”迟来一天 明起开放
因举办开幕式活动,原定今日新开区域推迟,其他区域照常开放;登城墙拟每5分钟放行50人限流
昨晚,故宫博物院官网发布公告称,原定于10日开放的慈宁宫区域、午门-燕翅楼、东华门古建筑博物馆等将于10月11日正式面对公众开放。
故宫解释说,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原定在10月10日当天开放慈宁宫雕塑馆、慈宁宫花园、寿康宫、午门-雁翅楼、东华门古建筑馆等区域,观众进入故宫博物院后可免费参观。但是由于10月10日下午将在故宫博物院举办开幕式活动,最终上述区域的开放时间改为10月11日,推迟一天迎接公众。
据介绍,其他区域仍照常对外开放。
■ 焦点
城墙首开放专铺栈道护文物
故宫开放区域日益扩大,清宫旧物的保护问题同样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城楼首次开放,踩踏是否伤及文物?慈宁花园原状陈列,游客太多“不文明”怎么办?
据介绍,除了采取每天限流八万人的刚性措施之外,故宫还采取了一些软办法。以首次开放的午门至东华门城墙通道为例,除了拟定按每5分钟放行50人的频率控制流量外,还专门铺设了木质观景栈道,保证古城墙不遭踩踏。
城墙栈道离地20厘米
每到日落时分,故宫西南角楼外总有摄影爱好者聚集,“长枪短炮”拍摄夕阳角楼。即将面向公众开放的角楼,位于东华门和午门拐点,漫步城墙之上,仰头可看曲折檐角玲珑,远眺可望京城风貌,90年不曾迎客的城墙能否禁得起游人踩踏?
对此,故宫已做好预案——观众脚下踩的并不是真正的明清墙砖,而是专门铺设的一条观景栈道,通道为木质,离地约20厘米,两侧有透明玻璃护栏。
“首要考虑的是城墙安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首先是文物,开放的同时也不能造成破坏,为此故宫专门邀请清华大学设计了这条道路,并在宽阔处规划成“中”字形的观景区域。如此,既可保证观众游览,又能保护古城墙不遭踩踏,也能避免观众坐在城墙上不安全。
单霁翔说,木质栈道下面也被充分利用,铺设着各种电路管线。“安防、电路都需要考虑”,他说,文物保护与开放是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盘考虑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故宫方面还为城墙制定了限流方案,划定东南区域城墙最多同时可容纳约200名观众,同时可能按照每5分钟放行50人的频率控制流量。
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将迎来90岁生日。为了这次庆生,故宫给也是拼了:整个西部区域以及午门-雁翅楼区域、东华门至午门的一段城墙都将首次开放,保存藏传佛教文物最多的慈宁宫花园、太后居所寿康宫、“最年轻”的建筑宝蕴楼、故宫“最美处”角楼等建筑群从此揭开神秘面纱。同时开放并首次展出的还有故宫的珍贵藏品。故宫献出的“寿礼”也太赞了!
更赞的是这些开放区域并不单独收费。但是问题来了,这些区域看点在哪儿?怎么才能看得值而不走马观花?小编可是早有准备,一张图为你呈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故宫!
开放地点1慈宁宫区域
紫禁城隆宗门以西,分布着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宫花园等宫殿建筑群。这片从未对外开放的净土经过整修,即将揭开面纱。今后慈宁宫区域将重点展示佛像、陶俑、陵墓雕刻等文物,使参观者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时间:2015年10月10日起
10月10日首先开放的是慈宁宫正殿、慈宁宫东庑、慈宁宫西庑三个展厅,共展出文物191件。大佛堂与大佛堂西庑这两个展厅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中,将于布展结束后择日开放。
【看点1】慈宁宫——雕塑馆展览
新开放的慈宁宫10月10日起将变身常设雕塑馆。慈宁宫雕塑馆展览共分为5个专题,共计展出400余件雕塑文物,年代跨度从秦代跨越到清朝,包括慈宁宫正殿、慈宁宫东庑、慈宁宫西庑、大佛堂、大佛堂西庑五个展室。
特别是慈宁宫正殿展厅为雕塑荟萃馆,展出45件文物,皆为故宫博物院雕塑类藏品中遴选出的精品,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东汉永和五年石羊、北齐石佛像及菩萨像、唐开元二年陶俑、北宋木雕彩绘贴金观音像、清代银鎏金六世班禅像等,均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
【看点2】寿康宫——60件文物还原“甄嬛”
寿康宫内,专业人员根据历史档案复原了崇庆皇太后,即乾隆皇帝生母生活、起居、娱乐的场景。
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谥号孝圣宪皇后。她十三岁入雍邸,雍正帝即位后封为熹妃。雍正十三年,弘历入继大统,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变,母以子贵被尊为皇太后,徽号崇庆。她居住在乾隆皇帝为其特建的寿康宫内长达42年,拥有至尊高贵的身份地位。这位太后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因在热播电视剧中被演绎成“甄嬛”而名声大噪。
不过,故宫专家称,影视剧里是虚构的人物,故宫搭建的也不是摄影棚,而是还原真实的历史。除了原状陈列,故宫还特意举办《庆隆尊养:崇庆皇太后专题展》,遴选出60余件文物,分为“母仪天下”、“慈寿无疆”、“母子情牵”三个单元进行展示,希望通过实物还原崇庆皇太后的往昔生活,从中得以窥见乾隆盛世景象。
【看点3】咸若馆——故宫首座对外开放的佛堂
故宫现存40多座藏传佛教原状佛堂,慈宁宫花园的咸若馆是首座对公众开放的。
咸若馆北侧有慈荫楼,东西两侧为宝相楼和吉云楼,此三楼呈“冂”形环抱咸若馆。
佛堂内的展陈仿佛把时光定格在乾隆年间,正殿门上悬挂木金漆九龙纹乾隆皇帝御笔“寿国香台”匾,两旁楹柱上悬挂木金漆九龙纹乾隆皇帝御笔对联。明间正中放置红漆描金供案一张,东、西次间正中各有一座楠木七层八边形佛塔,每座塔内分别供奉“大清乾隆辛卯年造”的瓷无量寿佛五百尊。正殿内明间和东、西次间的房梁上垂挂织金银丝缎佛幡三套。“咸若馆内的陈设一直没有变动过,直到1984年建筑大修,故宫留下了影像资料,此次一切按原样恢复。”专家介绍,慈宁宫花园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清乾隆三十年为了满足崇庆皇太后供佛、礼佛的需要,皇帝对花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程,遂成现制。
提示:咸若馆内陈设文物密集,观众仅可进入抱厦参观正殿陈设,不能入正殿内参观。
开放地点2宝蕴楼(常设专馆)
时间:2015年10月10日起
内容:“故宫博物院早期院史展(1925-1949)”
展览通过丰富的史料揭示了故宫早期波澜壮阔、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容包括从清帝退位,紫禁城前朝部分成立古物陈列所,后廷部分溥仪小朝廷时期发生的事件,直到1924年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黄郛内阁修订清室优待条件,驱逐溥仪出宫,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波折的文物南迁、1945年在太和殿接受华北战区日军投降、1949年2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接管故宫博物院等。
简介:宝蕴楼位于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西,原是清咸安宫旧址。1915年北洋政府时期,为了存放沈阳故宫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两地的文物,在此处重新建起一座民国建筑风格的“文物库房”。因此,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内涵在紫禁城中别具一格。
开放地点3东华门区域
时间;2015年10月10日起
内容:《营造之道——紫禁城建筑艺术展》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故宫拥有近6000件古建文物藏品,受限于场地未曾公开展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多次表示,故宫应该有一个专门展示建筑艺术的展览。明天,这个建议将变成现实——修缮后的东华门将作为古建筑馆长期开放。
进入展厅,东华门被玻璃台阶分割成两层。上层,正中悬吊着古建筑核心构造之一的斗拱,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观看细品;下层,故宫、圆明园等皇家园林的部分设计图纸和烫样一一展示,观众移步可以饱览长春宫、延禧宫等经典区域。尤为难得的是一些已经消失的景观在这个区域重现,比如已被烧毁的圆明园清夏堂等场景,每个烫样五脏俱全,“就差连室内的装饰画都做出来了。”
因影视剧而大热的漱芳斋彩绘什么样、故宫各处椽飞彩画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您甚至可以俯瞰太和殿屋檐上的走兽。古建行内部也称它们为“走投无路”,因为这些用作固定瓦的构建确实已“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去。
提示:东华门下的銮仪卫区域设置石刻展区,展出400余件院藏的建筑石刻,观众既可以登楼俯瞰,也可走进去欣赏。
开放地点4一段城墙
时间:2015年10月10日起
10月10日起,故宫“城墙漫步”不再是奢望。修缮完成的东华门将作为“古建筑馆”开放,与午门-雁翅楼区域连通,观众可以登城楼漫步,解读分散于106公顷的建筑群中,故宫古建筑设计师的营造意图。
为保护古城墙安全,减轻压力,也为了游人安全,故宫为这段城楼专门修建了步行木栈道,并设置数个观景台拍照点。
提示:古建筑馆所处的东南区域城墙,最多同时可容纳约200名观众,故宫可能按每5分钟放行50人的频率控制流量。
开放地点5午门-雁翅楼区域
时间:2015年10月10日~2016年元月10日
内容:清代万寿盛典展(帝后庆寿盛况重现)
“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是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维修升级后的首个展览,又是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的重点展览,以喜庆、热烈、具有震撼力的效果向观众展示清代帝后庆寿盛况。展期自2015年10月10日至2016年元月10日。
慈宁花园设围栏防倚坐
在御花园内攀爬树木合影、倚坐花坛等不文明现象,同样影响着故宫的游览秩序。受限于没有执法权,故宫方面另辟蹊径从小处着眼,“定制”了不同的防护设施。
“比如花坛边上,围了一圈木质围栏”,单霁翔以即将开放的慈宁花园为例介绍此种围栏高度可达成人腰部,呈向下倾斜角度,“这样就不能一蹦坐上去了。”
类似的围栏已经在御花园应用,以软性矫正取代反复说教,取得了一定效果。
同样困扰故宫游览秩序的还有观众吃喝问题,去年故宫大力取消了院内小吃店,“大家再也不能在宫里吃烤肠了”,单霁翔说,同时也考虑到故宫区域较大,观众游览难免饥饿而新开了故宫餐厅。
与之类似,慈宁花园东西两侧长房也有可能开设为茶室,供观众饮水休息,“园子这么大,大家可能也累了”,单霁翔说,必须照顾到大家的需求。
■ 对话
单霁翔:“故宫好东西都在台北”不成立
2012年,单霁翔正式接任故宫院长,相较于“掌门人”,他更乐意说自己是故宫的“看门人”。3年来,一度沉默不语被动应对舆论的故宫,正以日益开放的姿态走过90岁生日。单霁翔希望,故宫在为公众呈现日益丰富的文化盛宴同时,也能得到社会共同关注。
谈保护设置围栏防护罩保护古建筑
新京报:四大区域开放后,故宫整体开放面积会达到65%,新区域会限流吗?
单霁翔:不同的区域也会有不同的限流方案,总体的思路还是量入为出,比如寿康宫寝殿部分,过道很狭窄文物又十分密集,可能最多就让50个人进去,不像武英殿比较大,限流就是200人。但是首座开放的佛堂咸若馆,观众不进入室内就不会限制了。
新京报:故宫长期遭遇着黑导游、黄牛和游客不文明现象,新开区域内有何措施?
单霁翔:实名制售票和“8万人限流”等措施生效之后,多次异常购票的黄牛等得到了一定控制。至于观众不文明现象,我们除了加强监控也在院内设施等方面下了力气,比如多摆坐椅让大家休息,不用席地而坐;比如把御花园花坛旁边的护栏依照不同景致设置隔离区等等,都是能改善大家习惯的小细节。
新京报:开放区有部分文物是裸展,观众和文物的接触更加亲密,对此如何防护?
单霁翔:裸展的文物都采取了防护措施,也设置了围栏尽量不让大家触摸。另外原状陈列展区我们也安装了有一人高的玻璃防护罩,这样既不影响观赏,也保护了古建筑。
破谣言 “我和故宫人从未遇到灵异事件”
新京报:围绕着故宫的各种说法一直不少,对此你怎么处理?
单霁翔:社会公众对故宫非常关注,既有文物方面的,也有很多社会传闻。比如总有人问,故宫的好东西真的都去了台北吗?
其实抗日战争爆发后,1933年2月至5月间故宫博物院将13491箱文物分五批南运,暂存于上海,后转藏于南京。当时,故宫博物院各库藏品数以百万计,大部分保存于原处未动,甚至有的整座库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迁。根据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多次清点,留存北平的文物藏品多达118.9万余件,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明清档案,为参与南迁文物的20余倍。
至于迁运至台湾保存的故宫文物,档案记载共有2972箱,占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总箱数13491箱的22%。目前,台北故宫共收藏有来自北京故宫的文物597556件。
但是现在北京故宫馆藏文物总量有180万件(套),还有很多没有展示出来,我们新增开放区域也是为了能让观众看到更多的文物。
新京报:还有一些传闻说故宫有灵异事件,你怎么看?
单霁翔:围绕着故宫的各种故事很多,大多是以人迹罕至的故宫非开放区域为空间进行演绎,月黑风高,古宅深院,孤魂冤鬼,或泣或歌,飘然来去,听来森然恐怖。
但是这些大多是人们在茶余饭后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编造而成,我和故宫人从未遇到过灵异事件。
这次盛产灵异事件的西部区域开放了,也是各个影视剧常常提到的地方,我们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观众自己看,里面是精美的陈设和雅致的庭院园林,并没有什么灵异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