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顶层方案呼之欲出
本周一以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的预期前所未有地增强,各界对此寄予重望。习近平总书记两月内五次在不同场合谈及国企改革的思路耐人寻味,这些讲话也透露出国企改革的一些重要动向和信号。
国企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多年来,国企改革成绩斐然,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已经历了两轮改革:第一轮主要是通过关停并转,使大多数亏损国企摆脱困境,堵住了国有资产的“出血点”,国有企业退出了一般竞争性领域,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第二轮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企业战略重组,使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愈加明显。
如今,国企改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此前的国企改制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利益输送的个别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流失,一些人因此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和误区,甚至反对改革;有的人只要一提到混合所有制改革,就觉得是“推进私有化”,或者简单地“一混就灵”;央企限薪,本意是调整不合理的薪酬结构,也在个别单位搞成了“一刀切”,从上砍到下,基层一线员工也未能幸免。
由于这样那样的误读错判,国企改革进展并不顺利。也正因如此,本轮国企改革如何有效突破?改革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改革的底线在哪里?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多费思量。
回顾中国改革历程,思想解放都是改革的前提,关键时刻需要关键声音。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谈及国企改革的思路耐人寻味。这些思路不仅纠正了当前社会上对于国企改革的一些错误认识,更为进一步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国企改革划定了标准、明确了底线,坚定了决心。
首先,国企改革的决心已下。事实上,加快国企改革已十分紧迫。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开始走上转型之路。“换挡”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动选择。上至顶层设计,下到政策落地,管理层的决心和力度已可见一斑。当前,国企经营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企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5.8%,利润同比下降0.1%。
适逢面临美联储加息的国际大背景,中国的结构性调整并不顺利。在中国经济不断调适个位数增长的过程中,试图以“增股市直融,去地产化”的实体经济加减法运算在国与国之间的此消彼长博弈中,已然是险象环生。可见,加快国企改革已势在必行。
其次,国企改革的标准已定。衡量国企改革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必然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长春考察调研时,对国企改革作出了“三个有利于”的重要论断。正是这样的参照系和判断标准,使改革者既有方向可依,又有路径可循,同时还能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对照解决问题。深刻把握“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国国企改革具体实践就有了向上向好的评判细则,从而使国企改革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国企改革的底线已划,防止国资流失也被看作是国企改革必须坚持的一条底线。2015年6月5日召开的深改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两份关于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文件,一个加强党对国企的领导,另一个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可以说,加强党对国企的领导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已开展的数轮针对中央企业的巡视中,中央巡视组发现为数不少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链条性腐败”,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两个文件审议通过,将有利于保障国企国资改革顺利推进。
改革的决心、目标和方向都已明确,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应该不用再等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