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海淘”:玩的是消费 想的还是地产
绿地,这家规模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在面对经济“新常态”时,也开始了新的产业布局。它的思路是,加速推进做强“一个”主业、推进“三大”战略,即持续做强房地产主业,加快发展“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等三个重点领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绿地的未来布局似乎更多是做一个大平台,为会员提供全面的服务解决方案,以会员体系串联起各产业链。
首家进口商超落地
谈到大消费业务时,绿地重点提到了发展进口商品直销、酒店、旅游等产业,首先落地的就是超市实体店G-Super。
绿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刚刚起步的G-super全球直销中心,上海共开了三家店,南京还有一家。
绿地开实体店颇有优势。首先是租金低,目前四家店都是绿地自有物业;其次是物流。上述负责人表示,绿地集团跟东航自2013年就签署了战略协议,目前已在多维度多领域合作,“智利的车厘子,当天采摘,第二天就能上架,最大限度保证了水果的新鲜度;未来直采规模做大之后,我们的食材是最新鲜的。”绿地还和上海外高桥的“跨境通”(一个跨境电商平台)有合作。
绿地方面称,未来全球的消费都会改变,比如全球各地四季不同,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时令水果”;只要符合中国的检验检疫标准,加上自贸区关税放开,未来能够达到90%以上都是进口商品。在G-Super,眼下卖得比较好的主要是新鲜水果和牛羊肉,有些商品往往上柜没多久就售罄。
没有消费行业经验的绿地是如何挑选供应商的?绿地商业集团上述负责人表示,刚开始是主动寻找供应商,首先考虑商品的品质,再考虑价格;当季的商品如果你愿意给我比较低的价格,我就愿意跟你共担一些风险。在这个过程中,绿地逐步培育起自己的供应商体系。
走进G-super时,记者正遇上一次互动体验式活动,一些年轻的母亲带着放暑假的孩子,在这里学习烘焙,让孩子们也边学边玩。事实上,G-super正尝试植入这一类活动,提升顾客体验,增加顾客粘性。在此基础上,绿地还创出了所谓G-cooking、G-children等模式,应用到超市中来。
很明显,绿地看到了中国消费结构升级这一趋势,关注与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成长性较好、市场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的中高端消费业态。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绿地常年走的就是政策路线,可复制性不强。进口商品需求的确增加了,“这年头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的,都被电商呛死了——万达百货就关了30几家店。”
上述业内人士同时表示,绿地进入传统零售,“做十几亿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绿地这样千亿规模的房企来说意义不大。”相比之下,万达的转型更为彻底,从这次万达关闭多家商场的举措就能看出王健林(博客)壮士断腕的决心,通过更多休闲体验模式吸引客流才是未来的主流。
零售只是产业链一环
不过,“我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零售概念,我们既着眼于精品超市,同时还会谨慎地进行线上摸索,我们愿意试错、愿意变革。”绿地商业集团上述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阶段会先从时下比较流行的微商做起,主要是微商不用过多的投入,还便于切入O2O。“要想真正将零售和地产结合在一起,只有把超市做到极致,客户的粘性、客单价、人流量是最重要的指标。”绿地商业集团上述负责人说。
绿地最想做的是大平台,迎合现代人爱玩的心理,进而增加用户粘性;“住你的房子,买你的车子,住你的酒店,参加你的旅行团”,对于绿地来说,以后要抓住的就是这种客户。
绿地已经在上述所有领域有所布局,最后都会通过他的会员体系将用户的消费行为串联起来。在绿地4S店买了汽车的客户,自动成为绿地的会员,这一身份可以换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服务,比如买了房可获得积分,积分拿来换G-super的进口水果,或者免费入住绿地的酒店。
说到底,零售是对绿地整个产业链的补充,也需要其他模块的支撑。业内人士表示,会员积分制要给出让消费者满意的折扣力度才会有足够吸引力。绿地营销成本大概占总成本10%左右,要让消费者获得这个让利,对企业是一个考验。另一个问题是,部门之间该如何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