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老旧小区立体停车场因土地证问题难合法

  “白天路上愁堵车,晚上回家怕停车。”在大郑州的私家车越来越多的现实面前,这句话,成了有车一族的顺口溜儿。
    地儿就那么大,停车位一位难求,两年前还因为停车费相对较贵而不受待见的立体停车场,现在成了车主们追捧的“抢手货”。

    虽然政府也出台政策鼓励,但是,许多老旧小区新建的立体停车场却在法律上都是“黑户”。

    先交押金12万   出租使用权

    停车难,难于上青天。这不,各个小区绞尽脑汁,开发商及物业也开始看上了“高大上”的立体停车场。

    商城路未来路一小区,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开发商在小区后排楼房空地上建成地上7层、地下2层立体停车场,共有296个车位,刚建成不到一年,已经有一半车位被抢租。开发商采用使用权租赁方式出租,只针对小区居民,先交12万押金,每月还有暂定290元的管理费,等不用车位时,押金再退回。

    “业主买的公共用地,交押金毫无道理啊。”尽管业主有意见,但在停车位一位难求面前,只能接受。

    业主众筹 小区车主很积极

    除此之外,最有代表性的老小区要数京广路淮河路铁道家园,这里有1300多住户,仅有500多个停车位,远远供不应求。“回来得晚,就停到道路上打游击呗。”一业主称,免不了被贴条,提心吊胆。

    2012年小区业主委员会动员业主们共同出资,委托物业方建设了两座5层的立体停车库,共94个车位。共同商议,建设期间购买,5.5万一个车位,建设后购买,6万一个。“目前,仅有两个车位因为其他原因没使用,其余的早卖完了。”铁道家园小区物业负责人称,尽管增加了94个车位,还是远远不够。“这俩占用的是活动室空间,小区里已没有合适的位置能用来建车库了。”该负责人称,为保障安全,施工方还预留了俩工作人员驻守在铁道家园小区,合同约定定期维修20年。

    无独有偶,京广路航海路南,另一个铁道家属院,今年也建起了立体车库,仍然采用出售方式,第一层8万,其他层7.5万,“现在也基本上卖完了。”知情人透露,尽管大家对立体车库有疑虑,但这无疑是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的最好办法。

    习惯在改变  立体车库“火”了

    相比两年前使用率低的问题,在这次探访中记者发现,郑州市许多立体停车场如今都成了“香饽饽”。

    桃源路兴华北街一处公寓楼,因地面停车位仅有十多个,曾引发严重冲突。2011年小区物业投资600多万,建设117个立体车位,2012年的媒体报道中称使用率低,最少的时候,仅停了3辆车,而现在,这里的情况有了大反转。

    记者探访时发现,这里的立体停车场现在几乎爆满。据看守车库的负责人介绍,现在这里,本公寓的车主每月交230元,外小区的车主每月交260元。“停车难,200多块钱的费用确实不贵。”一位业主称。而在桃源路大学路交叉口附近的一个小区,2层地下立体停车场共102个车位,目前已经办卡74个,达70%以上,对外出售的立体停车位每个高达11万。

    “空间越来越小,不发展立体车库也不行。”铁道家园车主刘先生说,虽然他习惯性地停车先找马路牙子,再寻停车场,实在没有就选立体的,但“个人习惯问题,早晚会改变。”在千禧国际公寓车主柴女士看来,立体停车场也有很多优点,“下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不担心剐蹭,不担心安全不过关,就觉得有的停车位太窄,技术不熟练,停不进去。”

    尴尬的“黑户” 老小区建车库难合法

    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早在2011年底,郑州市政府出台《关于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鼓励建立体车库、地上停车场,还有根据区域及类型发放的补助金额标准。2012年为鼓励立体停车场建设,郑州曾出台政策简化停车场建设审批程序。此外,建立体车库暂不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以及临时建筑相关费用。

    尽管利好政策让人眼馋,但对老旧小区建设立体停车场来讲,无一例外是“黑户”。“需要拿着土地证、用地证、车库规模文件等一系列资料去规划分局报批,单就最关键的土地证来讲,老旧小区就面临一个难关。”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解释,土地使用权属于共同业主所有,车库建设的公共用地或者绿地怎么算?算哪些住户的?根本说不清,“你无法证明是你的地,规划部门怎么批,批给谁?除非所有住户都同意。”

    “一方面停车难,一方面身份难合法化,只能背着黑户建了,总得给车留个地儿啊。”桃源路大学路西一业主说。据知情人透露,郑州老旧小区目前建设的立体停车场大都不合法,一般只要业主不举报,也就“模糊身份”不追究。“出了事故,是不是也难说清?”使用立体车库的业主们也有小担忧。

    盼配套政策 解除后顾之忧

    根据郑州市房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郑州有2000多个10年及以上的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将日益激化。

    郑州大学张明锁教授认为,小区的立体停车场怎么建,规模大小、用地面积等问题,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执行,否则动辄几百万的项目,因“违建”拆除损失谁来承担?

    “政府出发点是好的,政策也是好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配套措施。”业内人士张春勇说,比如小区审批时涉及的土地证问题,有没有相关的“绿色通道”解除投资方的后顾之忧。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