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物质锅炉为何改烧煤?
提要:生物质能源曾和风能、太阳能并列为三大可再生能源。时下,风能、太阳能发展风生水起,生物质能却举步维艰,一些在京津冀雾霾治理中改造的生物质锅炉,去年以来重新烧起了煤炭。
补贴有实力的企业,让生物质能企业不断做大,这和生物质能资源分散、集中规模成本过大会不会矛盾?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能专委会的专家认为,我国是小农农业,以户为单位的种植模式,导致秸秆资源分散性、多样性、小规模,成型燃料也无法与化石能源相比,市场半径不宜过大。因此,成型燃料最好的商业应用模式应是:立足本地,就地产出,就地使用。
不做大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做大又有资源禀赋的困扰,一些地方探索出的“公司+网点+农户”模式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思路。“公司+网点+农户”模式的核心是化整为零,把大规模化解成众多小规模,这样,公司化运作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遍布农村的网点又可以解决秸秆只能就近收储运难题。而与农户结合,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还可以解决原料供应和终端应用问题。业内专家指出,只有让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方实现分工协作,并都能从中受益,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质能的“断奶”就有可能实现。比如河北天太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在多个地方设立秸秆加工点,仅2013年就在河北省建立了50余个秸秆加工网点,具备了年产15万吨成型燃料的生产能力,从而形成了多个成型燃料生产基地,实现了规模化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