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班秦皇岛买房 另类“北漂”的双城生活
对于很多“北漂”来说,北京给了他们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机遇,但同样是北京,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房价和户口难以让他们扎根安家。和其他远离家乡的“北漂”相比,秦皇岛的“北漂”要幸运多了,因为他们可以选择一种双城生活。
慎重考虑后在秦买房
34岁的小万是东北人,毕业于燕山大学,现在北京做IT数据库工作,和女友已计划结婚。一周前,他特意回到秦皇岛看房子,准备在秦皇岛买婚房。
“这也是没办法,北京房价太高了。”小万对记者说,他在上地上班,租的房子在五环和六环之间。这个位置距离市中心已经很远了,但房价高达每平方米3万元。小万和女友每月共收入2万多元,按说也不算少了,但在北京买房依然困难。两人都出身普通家庭,无法资助太多购房款,“我能承担的首付是30万,这在北京是不可能的,30%的首付都不够。”小万说。
结婚总得有个安家的窝,北京的房现在还买不起,小万把目光转向了北京附近的二、三线城市,经过慎重的考虑后,最终决定把家安在秦皇岛。“我大学是在秦皇岛上的,对这里比较熟悉,可以说就像家乡一样亲切。”小万解释了选择秦皇岛的原因,地理位置优越,离北京近,交通方便,又是海滨城市,气候好,最关键的是他能承受得起秦皇岛的房价,“同样的钱,我可以在秦皇岛买套面积大的房子,住得舒适,月供也轻松。”
除了房价,小万还考虑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北京的教育好,但据我观察,北京中小学水平未必就比其他地方高。”小万说,如果孩子在北京上中小学,由于没有北京户口,将来还得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小万老家的高考分数比北京高出不少,孩子恐怕是考不到好大学,所以,他宁愿孩子在高考大省而不是北京上中小学。
老家抚宁的小马去年也在开发区买了房。因为秦皇岛没有合适的工作,小马已在北京“漂”了快10年。小马的姐妹都在外地,她是离家最近的一个,主动担起了照顾父母的责任。“爸妈将来肯定是要跟我的,但以我现在的收入在北京买不起房。”小马几年前就想在秦皇岛买房,但一直没下手,直到去年,她才在开发区一个楼盘买了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父母、姐妹和小马自己凑出了首付,由小马负担月供。小马说,“北京的薪水比秦皇岛高,月供我还是承担得起的。”
房贷政策提供便利
记者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贷科了解到,去年国家三部门要求各地放松公积金异地贷款,我市也从今年起开始执行,根据规定,秦皇岛户籍的人员在秦皇岛买房,可以使用外地的住房公积金进行贷款。其实,在国家这项政策出台之前,我市已于2009年与北京签署过公积金异地互贷协议,在北京工作的秦皇岛户籍人员在秦皇岛买房可以使用北京的住房公积金。“和北京的这份公积金互贷协议出台,可以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这和秦皇岛与北京特殊的地缘关系不无关系,也是京津冀一体化的一部分吧。”信贷科科长黄景弟说。
截至目前,使用北京住房公积金在我市贷款购房的大约有470笔,金额约为1.2亿元。这仅仅是在北京有公积金并有秦皇岛户籍的人员在秦皇岛购房的数字,还不包括没有使用公积金贷款和非秦皇岛户籍人员。
“双城族”并不少
在秦皇岛,早就有人过起了往返京秦的双城生活。赵女士在我市一所高校任教,她的丈夫则一直在北京从事IT工作。“结婚之前他就在北京工作了,结婚后我在秦皇岛,他仍然选择留在北京。”赵女士很理解丈夫,因为在北京能接触到最新最高水平的IT技术,这是秦皇岛不具备的,两个城市的工作机会和薪酬也存在巨大差距。
赵女士在秦皇岛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夫妻俩只能两地跑,“好在现在有动车,两个小时就到了,比以前方便多了。”赵女士告诉记者,像她这样夫妻分别在京秦两地工作的不在少数,身边还有两位和她一样情况的同事。
老家在北戴河的小胡现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前年她生下了宝宝。小胡休完产假后,她的父母来北京给她看孩子。孩子断奶后,老人就带着孩子回到了北戴河。家里房子大,住着舒服,特别是夏天,北戴河的气温和环境是北京没法比的。小胡两口子几乎每周末都回北戴河看孩子,周五下班后或是周六一早坐火车来,周日下午再回北京。虽然有些奔波,但小胡觉得为了孩子值得,而且自己也能过个开心的周末,“在北戴河生活一下慢下来,忙碌一周后,感觉很放松。”
期待京秦联系更紧密
“我一直关注京津冀一体化的消息,希望能给秦皇岛带来更多的发展。”小马说,将来她肯定还得回秦皇岛照顾父母,但回来后工作机会和薪酬都比北京少很多,“如果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秦皇岛的经济能得到发展,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我肯定愿意回来,谁想在外边漂着啊。”
小万、小胡的工作重心都在北京,回秦皇岛工作的可能性比较小,他们都希望京秦两地之间的交通能更便捷。“我听说有很多在上海工作的人在昆山、嘉善等周边城市买房,每天坐高铁去上班,秦皇岛和北京的距离没人家那么近,但如果速度能更快一些,坐火车能像坐公交、地铁那样方便就好了。”小万期盼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