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实再度回应囤地质疑:望尽快完成发展及出售

 长实方面回应称,长实及和黄并没有囤地的意图,一直希望尽快完成发展及出售项目,以便套回资金进行再发展。

  新浪乐居深度报道 李雯露

  谈及李嘉诚家族在国内的地产业务,“囤地致富”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近日,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中国经济周刊》援引长江实业半年报数据指出,该公司9年前在内地拿的29的项目,三分二处于未完工状态。

  对此,长实方面于9月2日回应称,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在内地的土地发展项目均依国家法规进行,并不存在囤地的情况。长实及和黄并没有囤地的意图,一直希望尽快完成发展及出售项目,以便套回资金进行再发展。

  再度被指囤地

  报道引述长江实业2014年半年报数据,在该公司年内预计完成的地产项目中,绝大多数内地项目是在2005年前拿下的。

  根据长江实业2005年年报,彼时,长江实业在内地共有29个项目,大多数项目的估计完工时间是2006、2007、2008年。而看回该公司2013年年报,在这29个项目中,只有10个项目处于已完工状态,18个项目处于未完工状态。

  更为有趣的是,在18个未完工项目中,有6个项目的开发完成比例为零,仅仅处于刚刚开发或尚未开发的状;有4个项目的土地面积甚至还出现了增长。

  报道分析称,这就意味着,长江实业2005年的土地储备项目,经过8、9年的开发,还有近三分二未完工。

  据悉,早在1993年,长江实业就作为大股东之一开始参与北京中央别墅区的誉天下所在地块开发,而长江实业2013年年报显示,誉天下项目未完工土地又被分为4个部分,分期开发,其预计最后的完工时间是2018年。这意味着,从1993年参与开发算起,这一项目的开发时间是25年,相当于四分一个世纪。

  上述报道认为,受益于分期缓慢开发、变相囤地的做法,今年上半年,长江实业股东应占溢利为213.45亿元,每股溢利9.22元,同比均增长59%。

  资料显示,长和系在全球的土地储备为2092万平方米。其中,1652万平方米位于国内,所占比重达到80%。

  倘若以2013年内地土地储备平均成本为2400元/平方米计算,该集团内地项目总值接近400亿元。

  李嘉诚如是说

  近年来,外界对于长和系在内地囤地的质疑与日俱增,李嘉诚曾为此出面多次澄清。

  今年7月底,迫于外界对长和系企业囤地、拖延施工的质疑压力,长实与和黄方面就曾出面回应,长实与和黄在内地的土地项目并不存在囤地情况,也没有囤地意图,甚至一直希望尽快完成发展及出售项目,以便收回资金再发展。

  上述报道中还提到,2006年,长江实业旗下的东莞冠亚环岗湖商住区建造有限公司开发的“海逸豪庭”项目,曾因土地闲置8年遭到罚款,罚金高达8000万元。

  李嘉诚曾在2012年8月谈到这个项目,他认为批评的声音全是错。

  “长实到今天的记录,除了东莞一幅土地,因为需办多项手续而遭罚款之外,其余项目都是‘急起楼’,集团没有向银行借钱,也没有一个项目不是即时起楼。”

  彼时,李嘉诚还强调,“集团是‘充分合作、依法做事’。”

  同年3月,李超人表示,2011年,该集团在中国内地购买土地的均价大幅下降,所有在内地的拿地项目均按既定时间表进行,集团“一边买地一边发展”,并无转售土地或囤积土地。

  2011年7月,长江实业旗下的上海普陀“真如地块”、嘉定“南翔地块”以及浦东地块3个项目启动之时,业界曾以2006年成交的“真如地块”为例提出质疑,认为长江实业在上海的几大项目开工晚,通过拖延时间的方法坐等土地升值,从而获取巨大收益。

  彼时,有媒体以“真如地块”3055元/平方米的拿地楼板价,参照2011年7月该区域1.2万/平方米的在售项目价格进行测算指出,长实项目的溢价率可达300%,溢价至少在60亿元以上。

  对此,长实方面曾回应,并未在上海囤地,并将个别项目的开发及建设期较预期缓慢归因于一些不能控制的因素,比如配合当地规划变更、相关基建建设延迟、拆迁进度及相关部门对项目发展的审批时间等。

新浪地产
关键词:企业新闻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