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志沧海 一木图森林-海林,一个仰望者的攀援轨迹

提要:三个“洋师傅”调教后的海林,的确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在战国硝烟弥漫般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很快脱颖而出,狂飙突进,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盛世华年。2008,对海林人而言也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因为不管他们是否已经完全准备好,一对“龙凤胎”已赫然降生在他们的怀抱里。

幸福裂变:奥运年喜迎“龙凤胎”

  一边发展自有品牌,一边为国际大企业做代工,海林两翼齐飞,逐步确立了自己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先优势。但海林并未就此止步,用李海清自己的话就是:“我们从来都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仰望者的身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在前进的路上丝毫不敢有半点懈怠。”

  2008年,中国迎来了奥运年,举国欢腾。海林的温控器产品也成功被奥运工程的标志性场馆鸟巢、水立方等所采用,这极大地鼓舞了海林人的士气。这一年,也恰恰是中国正式实行热计量改革的第一年。所谓热计量改革,简单地说就是变原有的采暖按照面积收费为按使用时间收费。这一举措对采暖能耗占据我国建筑能耗30%以上的国情而言意义重大,也符合低碳节能环保方兴未艾的国际大趋势。海林人敏锐地意识到:机会来了!

  早在之前的2006年,根据市场所需,海林已经开始尝试生产采暖所用的阀门和温控器等产品。随着热计量举措的推出,海林决定正式将“供热采暖温度控制及计量系统解决方案”推向前台,发展成为海林家族的第二类主打产品。

  海林之所以能适时快速地推出新产品,与其一向重视科研研发的基本发展思路是分不开的。不管是过穷日子还是富日子,海林从不吝惜对科研的投入,使公司逐渐沉淀下来一支极具战斗力的科研力量,在关键的时候,他们派上了用场。与中央空调温控器产品相比,供热采暖温度控制及计量系列产品几乎没走什么弯路,无论从产品设计到产品质量和服务,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牢牢地占据了先发优势。

  时至当时,海林已经在建筑能耗领域的空调、采暖两个领域成功布局并且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作为建筑能耗的第三个领域——热水,便成为了李海清心头萦绕不去的一个想要涉足的领域。等他把这个想法一提出,公司决策层便明显地分为两大阵营:一派以为,公司应该聚焦目前所涉足的两个领域,精耕细作,发展空间很大,此时不要再分心投入新领域;另一派认为,建筑热水,特别是城市热水问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原先的太阳能热水企业基本上锁定在乡村市场,而城市发展太阳能空间巨大,如果海林致力于城市太阳能同时结合自己在节能领域的技术专长,一定可以获得不俗的表现。

  思考良久,李海清最终选择了后者,决定带领海林在稳固原有两大系列产品的同时,抽调专门力量涉足城市太阳能热水领域,这对海林而言意味着跨界,也意味着再一次创业,同时也标志着海林向着“建筑节能专家”的理想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做出这一决策同样时间定格在2008年。

  2008,对海林人而言也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因为不管他们是否已经完全准备好,一对“龙凤胎”已赫然降生在他们的怀抱里。

  海林迎来了裂变,同时也迎来了挑战。对一向谨慎的李海清而言,他这一次选择了冒险和勇敢。尤其是城市太阳能,至今公司内部仍有人心存疑虑。李海清决定首先祭出公司的看家本领:研发。经过反复选型和技术研发,海林成功推出了城市太阳能阳台、城市太阳能屋顶和城市太阳能幕墙三大系列产品,同时将温控装置植入其中。新产品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建筑安装太阳能的美观问题,现已被万科绿地等大型地产商采用,客观地说是找到了这一新产品绽放光彩的舞台。

  回望来路,李海清说:海林误打误撞地起步,幸运地挺过了创业难关,在发展阶段又得到“贵人相助”,如今虽然在业内已经小有成绩,发展前景看好。但我们所有海林人包括我在内,始终都认为,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不起眼的一株树,我们谦卑,始终以仰望者的身份向一切比我们领先的企业虚心学习;但我们志向高远,相信通过我们持续不懈的努力,海林也可以变成一片辽阔的海,蔚然长成一片枝繁叶茂的森林,能够为中国建筑节能领域贡献自己的才华、为低碳社会奉献自己越来越大的力量。我想,这就是海林人共同的的目标和心愿。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