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高龄”电梯就是养护公众生命

老旧电梯就像人到高龄,各零部件日渐老化,隐患多多。老旧电梯安全隐患常见,主要原因还是日常检测和维护跟不上。电梯产权主体不明,安全管理权责不清,是导致电梯“体检”走过场,检测维护跟不上的主要原因之一。

  来源:郑州日报

  养护“高龄”电梯

  就是养护公众生命

  据《人民日报》报道,日前北京市质监局披露,全市使用10年以上的电梯数量35080台,约占电梯总量的20.8%。不少“高龄”电梯小毛病常犯,引来业主对乘用安全的担忧。

  像这种“高龄”电梯,不仅存在于北京,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同样存在。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一些大中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楼只能越建越高。然而,各地电梯惊魂事件不断上演,本是带给人们便捷的工具,却一次又一次给人们造成伤害,甚至夺去生命。

  老旧电梯就像人到高龄,各零部件日渐老化,隐患多多。大毛病没出,“小毛病”频犯,就是征兆,如不解决,早晚会出大毛病。比如,按键失灵,电梯说停就停,要么关不上门、要么有的楼层直接跳过,有时按了其他楼层却先到地下一层转一圈再上来;上行时起步很剧烈,停止时也很突然;着过电火,困过人,出现过滑梯……居民遭遇老旧电梯故障的惊吓真是各种状况。

  老旧电梯安全隐患常见,主要原因还是日常检测和维护跟不上。在北京,按规定,电梯至少每15日要进行一次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但实际上,很多小区维保人员做不到这一点,而是等电梯坏了再赶过来。就更不要说在用电梯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验,一些单位为了省钱,对日常维护保养流于形式,逃检、漏检现象也并不少见。

  电梯产权主体不明,安全管理权责不清,是导致电梯“体检”走过场,检测维护跟不上的主要原因之一。问题电梯多运行在综合性写字楼、老旧小区、早期回迁楼里等,因为购房和物业合同都未提及更换电梯出资方,所以业主和物业公司都不愿掏腰包。虽然电梯更换可以动用公共维修资金,但很多小区的公维金无法承受电梯更换的高额费用,部分早期楼盘甚至未设立,问题更严重。加之公维金使用申请困难,业主之间也很难协调。目前对电梯的报废年限还没有明确规定,于是就出现“能小修就不大修,能大修就不换新”的情况。

  电梯不是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它可是涉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危的大事。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同样重要,不可忽视。对于老旧电梯、“高龄”电梯,其检测维护周期绝不可能和新电梯一样,但是规定已有,却难见执行,归根到底还是源头不明,责任不清。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曾有委员提出,公共维修资金缴纳之后经常就没了下文,尽管是业主集体的钱,但资金管理部门鲜向业主告知结余、受益、用途等信息,业主甚至“跑断了腿”都难以得到一个精准的回答。巨额资金躺着“睡大觉”,甚至“缩水”,想用时审批还难上加难,动辄跑上一年半载。如此来看,如果理不顺电梯检测维护权责,不能让该花的钱花到实处,这不仅是在浪费公众的财富,还潜在威胁着公众的生命。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