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与聚氨酯联袂开创中国节能建筑新局面

提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12月31日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下简称“新国标”),自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我们研发的新颖“无机改性聚氨酯高分子新材料”就是源自先进的涂料反射隔热、保温涂料原理进行开发的。

  一、解读“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新国标。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12月31日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下简称“新国标”),自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直接关系到我国节能建筑能否贯彻执行国家的“节能是国策、防火安全是大局”的决策,正确与否地贯彻执行新国标,直接关系到我国众多相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我国节能建筑能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从西方引进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有机保温材料,改变了我国数千年来 “秦砖汉瓦” 传统建筑的护围结构,开辟了我国节能建筑新纪元。但是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致命弱点是易燃性,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尤其像中国人口密集、高楼密集、公共建筑密集的国家,大量应用会带来更严重的安全隐患。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9年2月9日我国中央电视台北配楼大火、2010年上海“11.15”特大火灾和2011年除夕沈阳皇朝万鑫酒店大火等特大火灾为我国大量应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敲响警种,全国人民强烈呼吁我国节能建筑保温材料要对人民和国家有安全质量保证。国家公安部消防局根据中国国情并参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不断修改检验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标准,务使建筑保温材料防火级别有章可循,从材料的源头上治理火灾隐患。

  我国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正式开始制定保温材料防火燃烧性能级别标准。1997年,我国参照西德DIN4102:1981《建筑材料和构件的火灾特性第一部分:建筑材料分级的要求和试验》标准,并对其进行修订,发布了我国版本的GB8624-1997《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材料分为A级不燃材料(匀质材料)、A级不燃材料(复合材料)、难燃B1级、可燃B2级、易燃B3级五个等级。后来欧盟成立,为统一欧洲各国标准而制定了新的欧盟EN13501-1:2002《建筑制品和构件对火反应试验数据的分级》,并以此统一了建筑制品对火反应燃烧性能分级的程序。该标准实施后,欧盟成员国,包括原西德各自的材料分级标准同时废止。如此一来,我国原依据西德的标准亦已不复存在。

  欧盟新标准有如下新规定:

  1、它的材料燃烧性能级别的划分由原来五个级别改为A1、A2, B、C、D、E、F级七个级别。

  2、欧盟新标准是系列标准,它的第二、三、四部分是通过耐火试验确定分级方法,第五部分是关于外部火焰屋顶试验确定分级方法。

  3、对燃烧特性的内涵已从原来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包括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毒性等参数。同时,欧盟新标准又规定了一些试验方法既考虑了实际场景,又考虑了材料的最终用途。所以欧盟新标准,是有更实际的代表性和科学性,我国原有的1997版标准也应改变并与国际接轨。

  基于上述原因,我国政府于2006年参照欧盟EN13501-1标准,对我国原GB8624-1997版本作了全面的修订,制定了GB8624-2006《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新标准,其中除在A2、B、C级中增加了材料产烟毒性附加分级外,其他部分都完全与欧盟标准一致。

  2012年,我国根据节能建筑的形势新变化,公安部又制定并颁布并于2013年10月 1日正式执行的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标准,即现在正在执行的新国标。新国标基本上是沿习GB8624-2006版标准,但它有更严格的规范和检验标准。它划分的级别标准是将原GB8624-2006检验判断为A1级和A2级对应为不燃A级;将原GB8624-2006检验判断为 B 级和 C 级对应为难燃B1级;将原GB8624-2006检验判断为 D 级和 E 级的对应为可燃B2级;将原GB8624-2006检验判断为 D 级和 E 级的对应为B3 级。

  新国标的第4章《燃烧性能等级》,第5章《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值,第6.1章《燃烧性能等级标识》等列为强制执行标准,其中特别注明“墙面保温材料泡沫塑料”的燃烧性能和等级标识要严格执行“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规定,同时还要满足B1級氧指数值OI≥30%;B2級氧指数值OI≥26%的要求。新国标专门指明节能建筑的“墙面保温材料泡沫塑料”指的是芯材,是裸板,而不是两面涂上无机砂浆的非匀质复合材料。

  但是,现状是恰恰是把芯材的“塑料泡沫”与两面涂上无机的复合材料混为一谈,许多企业以保留原来芯材的易燃或可燃为前提,通过两面涂上无机材料的复合,回避了芯材检测的特定要求,将潜在的火灾隐患隐藏起来,以获得难燃B1级检测的认可。这种复合材料在1997版标准是属于合法的材料,但它在后来许多节能建筑被检验是引发火灾的元凶,其隐藏的火灾隐患暴露无遣。针对这种复合材料的严重危害,2011年4月,公安部消防局发布《关于规范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检验要求的通知》,指出原依据GB8624-1997版标准研制的“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复合夹芯材料”,尽管已取得合格B1级或不燃A级检验报告,但它已成为一类新的火灾隐患,它不仅降低了建筑物整体的防火性能,而且对于建筑外保温材料的发展将起到不良的导向作用。因此,公安部决定将以前依据已废止的国家标准取得的复合检测报告,一律由报告发布单位以公告的方式予以收回,对仍应用这类复合的材料不予认可。

  但是,目前这类复合材料又在死灰复燃,淘汰的“复合材料”又成为资源重新配制到市场,给我国带来新一轮的建筑火灾隐患。今年(2014年)4月9日,位于上海长兴岛上的江南造船厂3号船坞一艘在建的八万吨级货轮发生大火,经查火灾的罪魁祸首是易燃聚氨酯保温材料。仅隔上海货轮大火12天后的4月21日,大连星海广场34层亿达杰特公寓又因电焊火星点燃公寓外墙保温板引发大火,30余层外墙几乎全被引燃,再次在我国节能建筑市场因应用易燃保温材料而敲起警钟。二、对新国标两个关键问题的质疑和我们的看法

  新国标的颁布和执行以来,因执行标准的技术门槛很高,引出是否脱离中国实际的讨论,,并进而对新国标提出一些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 燃烧性能不等于防火安全性的质疑

  质疑观点:

  公安部与住建部共同于2009年发布的46号文《民用建筑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用为A级,且不低于B2级”,并对B1级材料规定“住宅建筑使用A级、B1级外保温材料时不用设置隔离带”提出了异议。他们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所、公安部天津消防所对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试验结果来证明自己的质疑。试验结果是:10公分厚、氧指数达到30,燃烧等级B1级的EPS薄抹灰系统一烧到底,没有通过试验,B1级的XPS也是如此。而无论是B1级的EPS还是B2级EPS,保温系统增加了岩棉隔离带,都通过了燃烧试验,XPS也是如此。相反,50公分厚,氧指数达到28,燃烧等级B1级的聚氨酯薄抹灰系在没有隔离带的情况下通过燃烧试验。又如60公分厚,氧指数达到26,燃烧等级B2级的聚氨酯薄抹灰系在没有隔离带的情况下也通过燃烧试验。为什么相同燃烧等级的不同材料,其在系统模型火试验中的表现差异如此大,原因是硬泡聚氨酯属于热固性保温材料,遇火燃烧时,其表面形成碳化层,碳化层能阻止火焰蔓延,而EPS、XPS属于热塑性材料,遇火时会熔化、滴落,而这些滴落物同样会燃烧。因此,提出燃烧性能不等于防火安全性。

  本专家团队的看法:

  上述提供出的试验数据是事实,我们还要作如下补充。

  薄抹灰系统的EPS、XPS材料为何能轻易取得难燃B1级试验报告? 原因是热塑性EPS、XPS材料结构特性是在火的攻击下,材料表面会高速吸收热量,故在检测的节点时,这种材料已没有多少热量可被检出,故而这种材料非常容易获得难燃B1等级的数据。但这种所谓的难燃数据是假象,它遇火超过75 ℃就开始融化、滴落,材料碰到高温会被引燃。同样原理,如果在易燃或可燃材料两面涂上无机砂桨,变成有机无机复合的非匀质材料,因该复合材料表面受火的是无机材料,遇火同样是热释放小了,也非常容易通过难燃B1级标准的检验,但这种复合材料没有改变它的芯材易燃性为前提的,不仅物理性能差,在真实火灾中与B1级的EPS、XPS材料一样,过不了真实火灾的“火灾性能”测试,仍然会燃烧。

  至于聚氨酯碳化层结构的功能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们认为,聚氨酯是热固性材料,表面遇火会生成碳化层,具有自熄功能,这是共识。但也不能认为凡是有了碳化结构就一定进了防火保险箱。如果点火在700至800度,或在相当于1300度高温攻击下,如果聚氨酯材料碳化层结构不是很致密的情况下,同样也会烧过去,热释放大了,就无法达到新国标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故很多企业难以通过新国标难燃B1等级的检测,原因亦在此。

  我们认为PU(改性聚氨酯材料)要真正达到难燃B1级的燃烧性能等级标准,单纯的“模型火试验”还不够,还必须要经受“火灾性试验”才能确定其是否真正达到新国标B1级的防火级别。我们在研发改性聚氨酯时,是重点攻关了热值问题,故而我们研制的分子结构改性B1级聚氨酯泡沫能形成高效碳化层功能,阻止火灾蔓延,因而具有抗火灾功能。有的无机材料同样也过不了热值关,如玻璃棉超过350oC泡沫脆化,岩棉超过600oC以上会粉化,抗不了火灾高温攻击。TVCC央视大楼屋面、墙面均用了大量玻璃棉、防火棉,在真实火灾中,在高温攻击下,玻璃棉、岩棉均烧成一把灰,抗火灾功能很差。

  所以,保温材料芯材即“墙面保温材料泡沫塑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划分标准对规范防火安全很重要,分级标准是衡量的标志,国务院按燃烧性能分级标准提出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外保温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易燃材料,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材料”的规定是有科学的依据。2、新国标氧指数值不分具体材料采用同一标准的质疑:

  质疑观点:

  新国标不分具体材料采用同一标准判据材料燃烧性能不合理。如B1级墙面保温泡沫材料必须满足氧指数值OI≥30%要求,对热固性聚氨酯材料是不公允的。理由是氧指数值与可燃性在一定范围之间成反比关系。B1级材料在欧盟规定氧指数值28,并且没有纳入强制指标,而我国是30,带来怪现象,从国外拿来配方直接生产的话,可能会因为氧指数达不到中国规范的要求而被挤出中国B1级材料市场。而国内能生产类似合格的企业不多,最终是假货、劣质货横行。氧指数对于测试材料防火性能很方便,但不具有普适性,不应纳入强制性条款,可以作为附录来提醒大家。热固性聚氨酯材料要求氧指数≥30的B1级有一定的难度,外墙外保温系统对热固性聚氨酯材料的要求不只是防火性能,建议热固性材料以B2级为基本要求,以期达到最佳性价比。

  本专家团队的看法:

  氧指数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容易燃烧。氧指数值是判别材料燃烧性能的简便方法。

  当前矛盾焦点是难燃B1级氧指数值是28还是30才算合理?目前分歧很大。

  我们认为,氧指数值百分数的设定是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聚氨酯泡沫本身的氧指数只有17%,极易燃烧。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设定第一个法规的氧指数是26%,按当时科技条件这是难以逾越的苛刻指数,国家科委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六五”攻关失败,“七五”攻关成功,是为当时世界最高的氧指数值。不久国家根据消防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提出氧指数值为30。2000年10月,以杨宗焜教授为首研发的《B1级难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板》的氧指数值达到32,被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公室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上海科学技术情研究所对该成果检索结论:该产品属国内领先水平,氧指数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5年后的今天,标准又水涨船高,不仅要严格执行“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规定,同时还要满足B1級氧指数值OI≥30%的要求。现今的新国标是普适性的国家标准,在聚苯系统的EPS、XPS均已达到,EPS是32,XPS是30。此刻聚氨酯行业提出要求降低氧指数值,从表面看,是事物的合情合理的诉求,从深层判别,会损害聚氨酯在中国节能建筑市场的声誉、形象和性价比,落后产能难以淘汰,进而会挫伤企业研发新材料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我们认为,应将目前严峻的挑战变成重振旗鼓的机遇,形成科技创新的倒逼机制,集中科技精英,攻坚克难,全面提升聚氨酯材料的综合优势,开创研发聚氨酯新材料的新局面。

  三、对当前聚氨酯市场不规范原因剖析

  聚氨酯市场鱼龙混杂的不规范现状

  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介绍,随着2012年12月3日公安部消防局350号文对原有的B1级保温材料禁令被取消执行后,包括聚氨酯在内的有机保温材料重新主导保温材料市场。但近期在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行业投资骤增的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加剧,以至于出现了恶性低价竞销,甚至赔本销售的现象,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扰乱了市场秩序。

  现在聚氨酯市场是鱼目混珠、鱼龙混杂。如某些起步早、技术成熟的大企业,生产的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成本最低也在1700元/立方米左右,但是有些小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生产成本仅在1000元/立方米左右。很多使用单位在招标时没有认真考虑产品性能和标准,单纯以价定标,出现招标价明显低于合格产品生产成本价格的怪现象。有些小企业生产的聚氨酯外墙保温产品,售价比主流企业的产品低400元/立方米以上,这些不合格产品应用在建筑上,很容易造成外立面开裂、脱落,保温效果大打折扣,而且防火性能根本达不到标准。目前,由于监管还不够到位,很多不合格产品照样可以通过验收,扰乱了市场秩序,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下,大家通过恶性竞争来抢夺市场,高质量、高性能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可,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行业和广大消费者。

  为规范市场秩序,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发起行业自律倡议书,提出:1、承诺销售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相关标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2、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提供的产品价格合理,并为开发商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3、严格按照聚氨酯保温材料的施工规范,遵守操作流程,严禁偷工减料,加强施工现场管理。4、加强企业间的团结与合作,遵守知识产权保护,拒绝生产经营侵权产品。5、倡导文明竞争,净化市场环境。不故意诋毁、贬低竞争对手。维护行业规范、有序、健康的竞争环境。

  本团队的看法:

  我们完全赞同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的对当前现状形势的判别和朱长春秘书长发起的中国聚氨酯行业自律倡议书。现今中国聚氨酯行业的市场确实存在价格扭曲,恶性低价竞销,产品同质化,劣质资源充斥市场的不正常情况。我们认为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当前我国聚氨酯市场不规范的环境影响下,许多企业已失去科技创新动力,不愿科技进步,即使手里有了新成果,也不想产业化,不愿淘汰落后产能,宁可在低层次产品中徘徊,以谋取眼前“劣币驱逐良币”的暴利。对此,就导致市场资源错配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建议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

  我们认为问题的症结是节能建筑市场没有实现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没有使节能建筑市场在优质节能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所有经济活动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配置效率。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关资源配置和生产的决策是以价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价格,这是生产者、消费者、工人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在市场自愿交换中发现和形成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优势主要在于通过市场交换形成分工和协作的社会生产的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和优胜劣汰的机制,通过价格自动调节生产(供给)和需求的机制,以此引导资源配置符合价值规律以最小投入(费用)取得最大产出(效益)的要求。

  现在市场决定在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时,恰恰最佳资源聚氨酯新材料的研发出现“肠梗阻”,它的表现是优质资源聚氨酯被边缘化、碎片化、庸俗化,在我国众多建筑火灾问责中总能找到易燃、可燃聚氨酯肇事的踪影,到处有的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特别是在不改变聚氨酯芯材易燃或可燃的前提下,用两面涂上无机砂浆的所谓复合的难燃材料是普天盖地,更不要说易燃的B3级在市场的泛滥。北京市住建委领导孙競立对我们说,他们在实施北京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时,看到许多眼花缭乱的所谓B1级复合材料,却找不到真正符合新国标的难燃B1聚氨酯芯材的新材料。如果不改变目前聚氨酯保温材料低科技水平的状况,在行业外部,将无法与非聚氨酯领域的产业产品竞争,在行业内部,将没有先进的标杆,无法淘汰落后产品,难以激励先进。因此,聚氨酯保温防火材料必须要通过新材料的科技创新,使聚氨酯真正成为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优质资源。

  现在,业内对保温材料达到新国标的燃烧性能标准是否就有防火安全性还有持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有分歧和质疑,能打破思维定势,有助于开拓视野,可孕育更多科学的灵光,我们要尊重差异、欢迎质疑的科研风气。但探讨与讨论,不应妨碍材料的高科技研发。

  我们重视聚氨酯材料的资源开发,但也不是说材料就是万能的。如无机材料是不燃材料,它在真实火灾的高温攻击下,混凝土在350℃开始崩裂、钢结构在600℃变成软面条、500℃以上金属铝燃烧会产生更大的热值(是有机保温材料热值的7至8倍)。在我国许多建筑火灾案例中,许多无机保温材料也证实经不住真实大火高温攻击,例如不燃玻璃棉350℃就脆化,岩棉650℃粉化,因此,不能认为只要有不燃无机保温材料或难燃有机保温材料,就可高枕无忧,可以进入防火保险箱了。

  我们认为,从建筑节能防火安全整个体系来说,单一从我们研制的聚氨酯材料科学出发还是有很大局限性,聚氨酯要与涂料结合,材料科学要与建筑科学、消防科学结合,才能有各种资源综合优势的共同配制,我们建议聚氨酯和涂料材料科学与建筑的防火构造科学和消防安全科学合作,坚持优胜劣汰、提质增效,共同打出创新的节能建筑系统整体安全组合拳,使之成为市场优质资源配制中起到决定性基础的作用。

  四、决战制高点

  涂料与聚氨酯联袂开创中国节能建筑新局面聚氨酯是当代最佳节能建筑保温材料,但它又是易燃高分子材料,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瞄准聚氨酯材料耐火等级低、烟雾大、毒性高的世界性三大难题进行科技攻关。本团队通过自主科技创新的无卤化、结碳膨胀型难燃化技术路线,在易燃聚氨酯的氨基甲酸酯分子结构中,引入难燃、耐温、低发烟、低毒性的环状结构化合物(异氰脲酸环、哑唑烷酮、芳香族环、碳化亚二胺键),使该材料具有高效碳化功能,材料表面遇高温火攻击时,顷刻形成具有焦碳皮结构的发泡阻隔层,此阻隔层高效阻断火焰的蔓延、烟雾和毒气的释放,即使温度高达400℃,仍几乎无挥发物逸出,起到了在火灾发生时的真正防火功能。

  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将“无机改性高分子材料”列为新兴产业项目开发。本团队关注“无机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着手研制了“无机改性聚氨酯高分子新材料”,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首先要分清我们研制的“无机改性聚氨酯高分子新材料与我国公安部要淘汰的“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复合夹芯材料”是有本质的区别。

  公安部淘汰的“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复合夹芯材料|”是在保持材料易燃性能为前提,在易燃材料两面机械地涂上无机砂浆形成所谓难燃B1级复合材料,它在火的攻击初始阶段能起到阻火作用,但在真实火灾中,内芯易燃材料变成火灾的新的载体,是有严重火灾隐患的材料。

  国务院规划的“无机改性高分子材料”,即我们研制的“无机改性聚氨酯高分子新材料”是以本团队早已成熟研发的难燃B1級聚氨酯材料为基础的新型材料。其原理是在原热固性泡沫塑料聚氨酯在改性形成过程中,采用无机的纳米颗粒或纳米粉末等主要成份,并采用美国太空陶瓷微珠的原理,组成无机材料,这种高反射、高辐射的导入技术,具有低蓄热系数,形成高绝热性能的新型材料,我们通过高科技和工艺的杂化反应,将新生成的无机纳米材料与改性聚氨酯通过无机有机分子结构杂化反应面则制备的新颖的 “无机改性聚氨酯高分子新材料”。该新材料已通过GB/T5464不燃标准检测,其残留量大于50%,热释放速率大大降低,这些数据已达到靠近不燃A级标准。。该新材料不仅具有传统节能保温材料的保温、隔热功能,而且具有反射、辐射功能,其新型保温材料应用在外墙外保温体系时,不仅大大提高节能效果,还可避免原来保温材料在热应力变化而引起的墙面开裂问题,它是更为优良的高效节能保温防火材料。

  我们研发的新颖“无机改性聚氨酯高分子新材料”就是源自先进的涂料反射隔热、保温涂料原理进行开发的。众所周知,现行有机保温材料均有隔热保温功能,但没有反射、抗辐射功能。现引进航天高科技材料原理研制的新材料,具有三重隔热功效。它的原理是:

  a、隔热保温。热的本质是大量实物粒子(分子、原子)的热运动,热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改性难燃聚氨酯新材料本身是密度小、闭孔的泡沫,它可减少热对流达到静止不动实现隔热、绝热。如果发生火灾,它生成的碳化层会阻止继续燃烧的热量传递、阻止继续供氧的隔气功能和吸附聚氨酯燃烧产生熔融滴落物,防止二次起火,起到火灾发生时的真正防火功能。

  b、反射隔热。热运动是通过波从一种媒质向另一种媒质传递中实现。专家团队改变过去纯然依靠闭孔结构减少空气对流实现绝热的方法,创新通过无穷多的界面改性材料,改变热传媒传播方向,经由反射散发和吸收,使热运动降到最低,实现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反射隔热。

  c、抗辐射隔热。团队以高能辐射的化学原理,通过纳米绝热材料的“杂化鍵”反应,在太阳能辐射热量传递相互交换的过程中,使界面气体分子碰撞的自由程度大于孔隙的尺寸,大大降低热的传递,使热量从高温物体传至低温物体,从而实现抗辐射隔热。

  现在,我国节能建筑已进入关键时刻,据2014年4月期的贝茨ChinaPU《聚氨酯快讯》报道:随着世界整体经济复苏和国家配套政策实施,中国聚氨酯产业前景广阔,未来几年仍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全行业必须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规范行业不当竞争,促进科学发展。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理事长李志强说:新的一年,聚氨酯行业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 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打好结构调整攻坚战,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提高企业管理 水平,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行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现在我国《涂料工业》杂志社、中国化工学会涂料涂装专委会、中国聚氨酯协会涂料专委会、全国涂料工业信息中心在上海主办的2014高装饰功能型建筑及地坪涂料研讨会,就高装饰功能型建筑进行高峰论坛,完全切合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提出的创新驱动全面打好结构调整攻坚战的主旨。

  我们建议,在当前我国节能建筑要大规模推广新材料,在构建我国节能防火安全新体系的决战制高点上,我们要团结起来,加力创新、走品牌化、高端化道路,在高装饰功能型建筑涂料和“无机改性聚氨酯高分子新材料”配套上有新突破,开创我国节能建筑新局面。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