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焦虑:房价几年涨几倍 本地人跟不上城市步伐

http://news.dichan.sina.com.cn每日经济新闻作者:金喆 贺文婷2014/5/12 10:19:34 新浪地产

  “每个人都有红包。”这对于许多城市的居民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梦想,然而在美丽的旅游城市——海南三亚,它早在2010年就变成了现实。难怪消息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了各种“羡慕嫉妒恨”。

  5月5日,三亚市宣布向62万居民

  (包括本地户籍城乡居民和连续6个月以上参加三亚市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本地户籍人员)派发第9次物价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360元,共计2.23亿元。

  2010年,三亚首次启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为全市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发放物价补贴。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财政资金13亿元。

  对一个城市来说,发放“全民红包”是否显得过于慷慨?三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三亚人眼中,30年间,三亚从原来那座北纬18度的小渔村摇身变成了“国际旅游城市”,随之而来的高物价已经记不清持续了多少年,仿佛它与生俱来,又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在全国旅游城市中,三亚无疑是 “特殊的一个”——在其GDP中,旅游收入一家独大。三亚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三亚GDP为373亿元,旅游总收入就达233亿元,占GDP的62%。同样是去年,这一数据在同属旅游城市的青岛、杭州只有11%、19%。而且三亚近几年的CPI水平也明显高于全国。

  繁荣的旅游业,并未使三亚市民的收入得到太大提升。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三亚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460元,而在杭州和青岛,这一数据分别是43868元、35227元。

  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来得实惠。三亚发放的“全民红包”,到底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进一步的现场调查发现,三亚的“全民红包”,表面上是对居民生活的直接补贴,更深层次则隐藏着政府对当地高物价的焦虑和担忧。

  《《《

 住房

  三亚房价几年涨几倍:“商品房都是外地人买的”

  榆亚路1号,距离三亚市市委大院门口50米处,50岁左右的本地人陈阿姨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卖些饮料、零食和当地特产——椰子。虽然老伴中风后没了养家的能力,但由于是事业单位的职工,陈阿姨家里住的是单位的家属房。

  这间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小卖部,让陈家一家三口在每月两三千元的生活花销之外 “活得虽不是很富裕,但也不是很困难”。

  但在三亚,像陈阿姨这样有家属在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的本地人并不多。陈阿姨说,只有自己家里有地盖房子可以租出去当地人收入相对好点,陈阿姨指着对于斜对面高高矗立的鸿洲时代海岸的小区房说:“这些商品房都是外地人买的”。

  根据三亚市统计数据,2009年全年的房屋销售均价为11154元/平方米,2010年价格则暴涨至18319元/平方米。

  公务员杨杨:买房不可能,好在有保障房/

  高企的房价,对于三亚人来说可谓不能承受之重。

  新浪乐居的数据显示,陈阿姨所说的鸿洲时代海岸下半年即将开盘的西区四号楼均价达到40000元/平方米。

  房产中介小李告诉记者,即便是目前时代海岸正在清售中的3号楼,价格也在24000元~32000元/平方米,均价达到27000元/平方米;二手房价格也不低,“现在是22000元/平方米”。

  相比其他城市,三亚的户型面积明显偏大。以时代海岸为例,二室二厅户型的面积在98平方米左右,一室一厅的户型面积在65平方米左右,相当于广州一些小区两居室的面积。以此户型计算,想要买一套这样的二手两居房,花费将高达215万多元。

  2009年从海南大学毕业后考上三亚公务员的杨杨对记者表示,如果靠他的工资钱去买商品房,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

  虽然公务员是当地人眼中的好工作,但在杨杨眼里,像他这样的外来公务员在三亚的收入处于比较底层的位置,“一个月也就四五千块,还不及开出租车的司机收入的一半。”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一个月到手的工资在1万元左右。

  这让杨杨很焦虑。“在三亚拿着4000元的工资,还要供房贷、养家及日常开销,压力将非常大。”他强调,买商品房那是不可能的事。

  杨杨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他从大学毕业,当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拉开大幕,一天后也就是元旦,“三亚的房价看着就涨上去了”。

  据《法治周末》报道,2010年1月11日,也就是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出台的第7天,三亚凤凰岛700套房源当日销售一空。

  “三亚的商品房基本被来度假的人买走了,像我这种根本买不起房。”杨杨说。

  这话也曾从三亚市市长王勇口中说出过,他曾表示,当前三亚85%的商品房都出售给了外地游客,靠普通工资收入,他自己也买不起商品房。

  好在杨杨有资格购买保障性住房,但是拿着这套保障性住房,他认为“房子不能卖,即便卖也只能卖给政府,很难从升值中获利”。

  即便如此,像杨杨一样的“幸运者”也不多。王勇在报告中提到,2013年三亚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530套,建成6444套,完成分配仅2150套。

  “夹心层”:原来买不起,现在更买不起/

  来自安徽的出租车司机林风已在三亚待了十多年,靠着旅游业带来的流动人口,身为出租车司机的林风在当地收入并不算低,但他仍没有能力买房。林风感叹说:“原来买不起,现在更买不起。”

  林风指指车窗边2008年动工修建的一座产权式酒店说,“当时买断产权的开盘价是4.8万元/平方米,现在达到了6.5万元/平方米。”像他这样没有本地户口的人,既买不起商品房也无法申请保障性住房,只能靠租住民房生活。

  在三亚南沙景区工作了十多年的黄可将这样的人称为 “夹心层”,“既享受不了政府保障房、又无法申请廉租房的悲催工薪族”。

  黄可认为,自己就是“夹心层”的一员,他虽然已经拥有当地户口,却因为不符合标准而无法申报保障房。

  黄可最终和身边大多数同事一样,选择了租房,但现在连租房也成了黄可不小的负担,“市区或靠近市区的生活小区里,一间单间(月)租金在600元至700元,两房则在1000元左右。”而2003年,“租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单间每个月一两百元就可以了”。

  中介小李告诉记者,现在高档小区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淡季也能租到4000元~5000元/月,而春节当月甚至可以租到2万元/月。

  即便是如此高的租金,小李却说“不用担心没人租”,外省公司驻三亚的负责人或者在三亚有投资的外国人是有能力租小区房的。至于本地人,他表示,有的有房子,没有的上班族就选择租民房。

  房地产市场数据提供商禧泰房产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三亚的平均租金为100.42元/月/平方米,环比上涨31.78%,同比上涨18.84%,一举超过了北京成为租金最高的城市。

  本地人:“候鸟人”一步步推高房价/

  也有人从三亚房产市场受益。

  在三亚某酒店做工程师的东北人马师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有个朋友10年前来三亚,花900元/平方米买的房子如今已经涨到了3万多元,“人家就指着这套房卖了赚钱呢”。但是马师傅自己却没能赶上好时候,“来得晚,房价都涨上来了”。

  而在海口工作的王卓2007年结婚时在三亚春光路附近以3700元/平方米买下的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了15000元/平方米左右,周边新盘的开盘价也涨到了20000元以上。

  但如今,辞掉工作来三亚的王卓又遇到了新的尴尬。王卓说她想创业,却发现租金奇高。一位在三亚海月广场友谊路附近租下一间面积约30平方米店铺的店主告诉记者,这家地理位置既非临海也非主干道的商铺,租金每月高达2万余元。

  根据三亚统计信息网的数据,2013年3月至10月,三亚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每个月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6%、0.6%、-0.1%、0.2%、0.3%、0.6%、0.3%、0.8%;其中2013年9月,三亚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增长了3.7%。

  数据显示,2013年三亚市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税收收入中,房地产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26.6%、57.9%和62.7%,新兴高增值产业尚未形成足够强劲的增长点。

  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不断从房地产发展中受益,另一方面,政府和三亚本地人都无可奈何地意识到,“候鸟人”以及“炒房团”一步步推高了当地的房价。

  据了解,在2014年4月3日召开的三亚城乡规划委员会2014年第二次会议上,三亚通过了《加强三亚市商品房户型管理的决定》,确定三亚市域范围内的居住类项目户型设计建筑面积应达到80平方米(含公摊)以上。

  小李告诉记者,很快一居室、两居室的小户型都要没有了,因为三亚要告别小户型时代了。但是这样一来,三亚本地人的购房门槛也就越来越高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以上均为化名)

  《《《

 物价

  生活压力大 本地人“跟不上城市发展脚步”

  外来游客的大量进入,使三亚的物价水平狂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连日的走访中发现,尽管现在是当地人口中的“淡季”和“物价低谷”,三亚的生活成本依旧“高处不胜寒”。

  高校老师周末“逃离”

  在三亚一所高校任教的胡静一到周末就“逃离”三亚,她现在已经在海口买房。“我不喜欢三亚,人多、东西贵,不适合工薪族”。

  胡静在三亚工作3年,月薪5000元,属于这里的“白领”,但她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并不满意,“我每个月去两次超市,就买点生活用品,每次500元。同样的东西在海口买可以便宜50块,在老家山东便宜得更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一份公开的政府资料中注意到,由于气候原因,夏季北方瓜菜南下,受限于三亚市的果蔬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本地果蔬难销,造成果蔬买卖难、农民增收缓慢。

  复杂的中间环节,又导致菜贩子层层提高价格,菜价随之上涨,特别是在台风季节,果蔬容易遭受损失,价格更是大幅上涨。

  即便是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陈文也坦言“不堪重负”。陈文在三亚一家著名景区工作超过10年,现在已经是一名中层管理者。陈文坦言,以前三亚的公交车都是一元钱,就算从市区坐到机场也就4元。去年末三亚公交实行分段收费,2元起步,交通成本翻倍。而原来用来解渴的椰子,价格也悄然爬上了6元,贵过绝大多数市场饮料。

  在三亚生活7年的王卓也感受到了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去年底三亚政府对全市公共交通提价,持有三亚交通卡的人可刷卡享受七折优惠,但在政策落地时,这项优惠却只针对三亚户籍的持卡者。

  一盘海鲜的涨价历程

  几乎每个到三亚旅游的人,都想尝试一下这座海滨城市的生猛海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5月10日午后走访三亚第一市场了解到,时下较受欢迎的澳洲龙虾(每只,下同)价格基本在80元~150元,象拔蚌约100元~120元,濑尿虾48元至68元不等,和乐蟹根据大小不同价格为25元至100元,海胆、扇贝、花甲、芒果螺的价格基本在5元到10元。由于此时客流较少,不少卖家提出可以适当还价。

  这种市场卖价到了大排档立马翻番。《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友谊路附近几家海鲜大排档了解到,和乐蟹每只约188元,澳洲龙虾360元/斤,象拔蚌199元/斤。

  三亚肯德基单独政策?

  肯德基、麦当劳自然不会错过在三亚攻城略地。

  5月9日中午1时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三亚肯德基一家门店电子屏幕前滚动推送的工作日午餐特惠活动页面上看到,香辣/劲脆鸡腿堡套餐正在搞特惠活动,记者点了一份劲脆鸡腿堡套餐,配中份薯条和中杯百事可乐,花费32元,而在肯德基官方网站关于工作日午餐的介绍中,劲脆鸡腿堡套餐包括三种,上述套餐售价18元,比三亚店售价便宜14元。

  三亚肯德基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称,三亚市所有肯德基餐厅均不参加工作日午餐特惠活动,上述电子屏幕推送信息是由于机器未更新造成,出于成本原因,三亚的肯德基价格一直比其他地区高,而三亚凤凰机场店售价更高。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暂未能与肯德基中国总部取得联系。

  三亚市物价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三亚物价在不同时段表现不一样,供求关系是引起物价波动的主要原因。

  他说,三亚市政府非常重视物价偏高的问题,一直通过补贴生产环节、流通环节调控物价。比如建立蔬菜种植基地,提升产能,在市区设立平价超市,减少蔬菜流通环节等。考虑到三亚物价水平受旅游淡旺季影响比较大,政府要从改变供求关系上来缓解矛盾。

  本地人赶不上的城市变迁

  在位于三亚市委旁的三亚河码头边,本地人用以生计的传统渔船和富豪们享受的豪华游艇各占其列,正是这座城市收入悬殊的真实写照。

  王卓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实好多本地人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县城模样的旧城区。本地人现在的出路通常是“两员”:公务员和服务员,还有一些在游客游走的地带灵活就业,要么卖特产,要么卖特色小吃。

  王卓说,多数三亚人仍然艰难地谋生,有的在亚龙湾、大东海的豪华酒店当服务员,每个月包吃包住能拿到15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工资,有的在城区开“摩的”,有的搬个凳子去路边卖槟榔和浸芒果,不少村里的孩子只读到初中就走入社会,跟随父辈们学点手工活。

  陈阿姨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三亚有土地的农民不多,大部分人生活水平还很低,但与海南其他城市相比,旅游资源丰富的三亚又需要外来人口的注入。

  三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说,三亚本地人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脚步,政府一直希望给本地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很难找到能达到这些技术指标的本地人。

  “三亚的土地扩张很快,一些农民把地征给政府以后就不知道干嘛了。现在我们也希望通过联手下面的政府机构,为本地人提供一些环保等无需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位官员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以上均为化名)

  《《《

  商家天天盼旺季:游客不在乎价格

  在许多三亚人眼中,一年只有两种季节:淡季和旺季。

  淡季里,大批亮着空车灯的出租车在城区和海边一圈圈转悠,海边一线海景房只星星点点亮着几家灯火;而每年11月持续到第二年春天是旺季,对于商家来说,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挣钱机会。而在三亚人眼里,春节既最热闹,也最难熬。

  摊主:旺季收入能翻几倍

  5月的三亚气温已经爬上了摄氏33度,空气中伴着燥热和海腥味。陈永强(化名)缩在不足3平米的铺面里等待顾客,他老婆正在人行道上清理刚从果园运过来的新鲜荔枝。

  第一市场位于三亚市区中心,是三亚品种最全的农贸市场。几年前经游客传开以后,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夜色下三亚人气最旺的地方。

  陈永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一家三口在第一市场卖了20多年水果,每天早上10点开门,晚上12点收摊。

  现在是三亚芒果的收获季节,苹果芒5元(500克,下同),青皮芒7元,黄皮芒11元,澳芒13元。在这条街做水果生意的有十多家,陈永强的价格和档口位置都不占优势。令陈永强更加烦恼的是,三亚即将进入最炎热的季节,水果保质期会越来越短,现在又是旅游淡季,每天上门的人不多。

  “有时候运气好,一天有十几二十个人,有时候半天都等不到一个顾客。在这条街上做生意的价格相差不大,我们只能等人上门。”陈永强说。

  一般来说,类似的情形要从每年春天后持续到11月左右,陈永强一家三口平均每人每月只能赚到3000元到4000元,但到冬天旺季的时候收入就会翻番甚至上万元。

  陈永生说,大多数人来海南首先要吃芒果,但冬天芒果产量下降,进货价翻倍,成倍激增的游客使供求关系发生颠覆性改变。“青皮芒比较好种植,产量还能保证,春节左右价格最少10块,澳芒就要到30到40块。我一般在年前就回家过年,有些人春节也做生意,就卖得更贵。”

  来自湖南的小王在一家海鲜加工店门口卖椰子,每个10元,比市场价贵3到4元,但丝毫不影响小王的生意,现在每天至少卖20个,旺季则是供不应求。“来这吃饭的每桌海鲜人均不少于100元,这几块钱不算什么。”

  在陈永强和小王们的眼里,来三亚的都是有钱人,尤其是春节来的人普遍对价格不敏感,酒店、吃饭等其他消费都贵,“也不在乎这几十块钱”。

  的哥:只要肯干就能“捞一把”

  而在三亚的出租车队伍里,大批来自四川、安徽等地的外来司机在这里“致富”。一位出租车司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每月能挣到1万元,这一水平甚至比他在北上广等城市都要高。

  老李在三亚开了十多年出租车,已经把孩子老婆都接过来了,租住在城区一套一居室里,每月租金1000元。他说,以前三亚计程车不打表、漫天要价,规范运作后生意更好做了。

  与很多人一样,老李正是冲着三亚节假日强大的“吸金能力”而来。无数旅游界前辈的辉煌创业史告诉老李,春节是三亚的黄金赚钱期,去度假的东北人尤其多,只要肯干就能 “捞一把”。于是,他就来了。

  老张祖籍哈尔滨,半年前从单位退休后与侄子来到三亚 “创业”,租下三亚湾附近的一套海景三室两厅做家庭旅馆,一年租金4万元。春节时,三亚的五星级酒店一晚房价普遍在4000元以上,三星级也要冲上1000元。老李介绍他的房间春节200元一晚,整洁安全,供不应求,与其同档次的家庭旅馆在500元以上。 (应采访对象要求,以上均为化名)

  《《《

  特写

  三亚市民说“红包”

  领取:

  在记者走访的近20位受访者当中,仅有5位因为不符合物价补贴的申领标准而没有领到“红包”,其余15位受访者则大多从2010年三亚市政府推出这项政策之初就已受益。

  做小生意的三亚本地人陈阿姨告诉记者,补贴每次都会打到自己申请并指定的银行卡上,这笔钱现她现在还没取出来,也不会留作特意用途,就是当生活费用。

  在三亚某景区做新闻官的黄可和公务员杨杨是上班族,政府补贴会打到他们的工资卡里。黄可说,领起来也比较方便。

  方式:

  杨杨对于发放现金的补贴方式的满意,来源于对以前政府补贴平价超市的不满意。

  三亚此前也推出了一些平抑物价的举措,比如补贴平价超市,“因为光顾平价超市的一般都是外地游客、老年人或者来三亚避寒的 ‘候鸟’人群,像我这样的上班族等到下班再去买菜时就只能买他们挑剩下的东西,所以没人会去的,这类政策我们无法受益。”

  对此黄可也表示认同。在这一点上,另一采访对象也有同感。他说自己作为本地人,又是上班族,真是很不习惯也没有时间每天早上去超市排队结账买菜。

  外来人:

  也有很多在三亚工作的人无法从中受益。来三亚已经十多年的出租车司机林风告诉记者,他没有户口,也没有缴纳社保,这种补贴他是领不到的。

  一些来三亚还不是很久的外来务工人员则是第一次从记者口中听说,“还有这么好的事?”

  在三亚某酒店做了两年工程师的安徽人马师傅惊异地表示,自己还天天听广播呢,居然不知道这件事。

  来三亚不久在某海鲜广场附近经营一家东北烧烤店的王老板听闻后马上跑去告诉了朋友,说要上网查查。但在记者讲述了申领补贴的要求后,王老板和马师傅都略有遗憾地表示,“那我就没法领了。”

  效果:

  即便是这份在王老板眼里无法享受的福利,对于三亚人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陈阿姨说,几十块钱怎么会够(花)?你去看看菜价有多贵,还不够一家人用。

  黄可则算起了一笔更细的经济账,“2010年开始发物价补贴,每年360元,现在是半年360元,但三亚黑猪排骨已经涨到一斤28元左右,非黑猪涨到25元一斤,请问360元还能买几斤排骨呢?”

  建议:

  黄可认为,政府要控制物价,不应该光是发红包,而应该减少菜农、果农的中间流通环节。

  但从记者走访的当地居民来看,大多数人对于政府发放物价补贴和三亚的高物价两件事都已经接受了,似乎除了发放更多的钱,他们也想不出政府应该出台怎样的对策来降低他们的生活支出。

  三亚人也知道,那些推动当地物价高涨的人,也同样为三亚带了超出其他城市的发展速度。陈阿姨就对记者表示,只有外地人多来三亚旅游,三亚才有发展,“一到旅游淡季,人少了,我们的生意也不好做了。如果没人来旅游,酒店也没人住了,饭馆也没人吃饭了,那我的椰子也卖不出去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以上均为化名)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