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亮点纷呈
【精彩回眸】
2013年12月7日,从南京传来喜讯,连淮扬镇铁路可研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行业审查,我市境内的方案得到专家一致认可。这是继当年8月27日国家发改委立项后,连淮扬镇铁路规划建设的又一节点性事件。与此同时,徐宿淮盐铁路立项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3年十项重点工程中,铁路规划建设工程赫然在列。一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跑省进京,推动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项目。淮安人民对高铁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热情:淮安高铁的新闻传播得最快、最多,大小论坛上关于淮安高铁的帖子不计其数。
目前,连淮扬镇铁路工程建设的具体技术方案正在加快形成中,形成后将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徐宿淮盐铁路预可研工作已基本结束,即将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立项批 复。其中,我市恳请加强徐宿淮扬镇段线路规划设计和技术标准提高的研究,或将推动徐宿淮扬镇段与沪宁城际铁路共同构成京沪高铁徐州至上海段的第二通道,这 预示着途经我市的高铁车次将会更多,我市有望成为苏中苏北仅次于徐州的高铁客运枢纽。
“只有等竣工通车的那天,才真正算是大功告成。”虽然2013年淮安高铁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但市铁路办主任许正刚认为,要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之心全速推进,须臾不可懈怠。
【关键词】交通先行
【数字播报】
百业发展,交通先行。2013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6.46亿元,为年计划的121.5%。
2013年12月28日上午,副省长史和平宣布:金湖至马坝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虽然只有区区23公里,金马高速公路的通车却标志着淮安开启了“县县通高速”的新时代。至此,我市高速公路实现通车总里程超过4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全国领先。
刚刚过去的2013年,205国道淮安西绕城段、326省道高沟至沭阳交界段全线贯通,宿淮铁路全面建成并具备通车条件,盐河航道整治工程扫尾全面完成,高良涧船闸扩容工程开工建设。
作 为一座典型的交通支撑型、依赖型、引领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淮安科学跨越发展的全局。在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能够超额完成2013年交 通基础设施投资任务,足以彰显淮安交通人克难奋进的决心和能力。“吃苦不叫苦,知难不畏难。”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效文多次提及这句话,凸显了淮安交通人构 筑“有为交通、科学交通、精致交通、和谐交通”的决心与作风。
【关键词】功能提升
【数字播报】
2013年,我市投入770亿元实施833个中心城市城建项目,投产变电容量30.3万千伏安,建成光纤入户小区996个,新建基站1000座,铺设通信管道40条路、90孔公里。
一 年来,随着体育中心、“四馆”等基本竣工,雨润新天地、茂业百货、力宝广场等加快建设,城市社会服务、商业商务等功能进一步增强。按照“打通断头路、拓宽 瓶颈路、连接区域路、完成环线路”的思路,我市斥资21.98亿元上马市区道路畅通工程,共分五大类72个项目。健康东路交通整治及大同路中段建设、水门 桥改造、公共自行车一期……这些关乎“畅通淮安”的项目让市民群众喜上眉梢。“细致入微,堪称经典完美。”省“畅通工程”交通管理专家组在察看了健康东路 通达工程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其实,也是广大群众的心声:通过增设中间隔离栏、归并公交站点、修建公交港湾、全线智能化信号灯控制,健康路通行能力大大 提高,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去 年底,里运河文化长廊、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一期等重点工程全面启动建设,更让群众想像着淮安梦幻般的未来。根据规划,里运河文化长廊总面积约10.8平方公 里,总长度15.6公里。项目北起清江大闸口,南至淮安区堂子巷,东至翔宇大道,西至京杭大运河。“集高端论坛、文化旅游、生态养生、商务休闲以及特色主 题乐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运河文化国际交流经典空间。”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冬来这样展望淮安版“清明上河图”的未来 模样。
增加公共交通出行、加快三城融合步伐、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同样令人心驰神往。工程线路全长20.3公里,采用全线地面供电方式,将于今年9月份前完成轨道铺设,2015年春节前主体建成。
除 此之外,2013年全市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硕果累累:220千伏龙源低风速配套送出工程、110千伏淮安中科环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配套送出工程 等重大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相继投运,主城区通信管线、小区通信配套设施和无线基站的集约化建设步入有序管理、规范建设的轨道。
【关键词】水利春天
【数字播报】
——托起科学跨越发展的梦想
2013年,全市水利总投资再攀新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3.7亿元。
2011年、2012年,淮安水利人创造了两年水利投入超“十一五”总和的骄人业绩。2013年的数据表明,淮安水利事业发展依然阔步走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春天里”,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份额进一步提升。
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扭住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两大主线,全力建设安全、民生、资源、环境“四大水利”。南水北调东线淮安境内工程全面建成通水;淮河入江水道整 治、洪泽湖大堤加固、分淮入沂整治等流域性防洪工程进展顺利;以“一湖三河三闸三路”为主的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扮靓淮安……
一声声轰鸣、一场场会战、一张张捷报,勾勒出了2013年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壮美图景。去年8月,省水利厅监测报告显示,我市水利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位居苏北第一。
何为水利基本现代化?大家众说纷纭。“投资3亿元实施分淮入沂整治工程后,二河行洪能力达到3000立米/秒,淮安汛期将更加安全。”清浦区水利局副局长朱 洪斌告诉我们。“集成应用生态养殖、生态清淤、尾水收集处理与再利用、环湖近岸带修复等多种技术,逐步恢复了湖泊的自然生态原貌,创建了湖泊保护的新模 式。”荣获大禹水利科技奖的《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负责人王道虎如是说。
基础越牢,向梦想跨越的道路才会更踏实。从快马加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大手笔大投入拓展提升城市功能,再到全面会战安全、民生、资源、环境“四大水利”——2013年,在淮安大地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逐个开工、建设、竣工,如花似锦,令人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