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美居设计高峰论坛暨美居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2013中国美居设计高峰论坛暨美居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12月8日,由佳图出版传媒集团发起,业内著名地产设计专业杂志《新楼盘》主办的2013中国美居设计高峰论坛暨美居奖颁奖典礼,于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1号馆举行。中国地产界、建筑设计界、景观设计界的顶尖设计师、学者,以及业内知名企业家等数百位嘉宾共聚一堂,热议中国建筑设计的机遇与挑战。


数百位嘉宾出席了本次行业盛会

  论坛时间:2013年12月8日 上午10:00

  论坛地点: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1号馆

— — — — —以下现场直播,专家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 — — —

  主持人:欢迎所有朋友参加今天早上2013中国美居设计高峰论坛暨“美居奖”颁奖典礼。我是广东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心仪。本次论坛首先要与大家分享的主要议题是“最美楼盘的规划、建筑与景观的设计”,到场的嘉宾中有许多是业内专家、贵宾,以及参赛的设计单位,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贵宾朋友,首先有:

  住建部住宅建设及产业现代化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长 开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毅强

  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副总经理、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李梅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冼剑雄

  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发展总监 邓明

  深圳市东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孙明炜

  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合伙人、副院长 曾奇峰

  鼎世设计集团总经理、技术总监 谢璇

  CDG国际设计机构总经理 张磊

  洲联集团五合国际总经理 满莎

  上海海意建筑设计公司合伙人、首席设计师 江海滨

  天萌中国建筑设计机构总建筑师 陈宏良

  GVL国际怡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区董事及设计总监 彭涛

  AIM设计集团董事、总设计师 陈晓宇

  上海魏玛景观设计公司合作人、总经理 贺旭华

  广州市四季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原帅让

  接下来我们有请我们的主办方为大家致欢迎辞,我们有请佳图传媒总经理新楼盘杂志总编王志,掌声有请!

  王志:各位专家,各位来宾,非常感谢大家的光临!

  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光临此次行业盛会,特别感谢人居委副主任专家组长开彦先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肖毅强副院长,广州瀚华冼剑雄董事长,还有中建院的曾奇峰副院长,华森的邓总,鼎世设计集团的谢总,以及各位从北京、上海远道而来的老总们,同时也感谢广州、深圳各地来的贵宾,非常感谢你们。

  这次活动从筹办到举行,时间确实非常仓促,有很多准备不足之处给各位带来有一些不便,但是这次入选的项目参评,包括今天参会的嘉宾,都已经远远超过我们预期,非常感谢你们对待我们的厚爱与支持,在你们的鼓励与支持下,我们《新楼盘》杂志这几年无论是广告市场,还是广告发行一路都突飞猛进,非常感谢你们!

  我相信我们会做的更好。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的是,深圳大学的吴嘉华教授,我们给他的每一个项目,他都给了非常犀利又中肯的评价,老先生的敬业、无私让我们很感动,谢谢他!

  当然还有中央美院的张一曼教授,也为我们评委做出很多工作,感谢他们无私与公正,谢谢他们。

  今天的活动是围绕一大主线——美居奖,我们可以用几个数字概括这一大主线:两大创意园区,三大设计机构,四大活动场地,五大主题活动。

  两大创意园,这在广州是非常有代表性。一个是红砖厂创意园区,一个是杨晨创业园,这是广州非常成功的两个创意园区。同时我们还将参观三家在业内称得上是走在前列,甚至有的是标杆的企业,广州瀚华、天萌和山水比德。

  五大主题活动,包括围绕美居奖的高峰论坛,之后还会有两场,一场是关于商业地产的趋势与创新,另一场是住宅的创新与趋势,最后是最重量级的美居奖的颁奖典礼。此外,我们还在杨晨创业园里举办了一个活动,活动十分紧凑。

  最后还要感谢今天到场的新浪、搜房、腾讯、网易、搜狐以及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等等媒体朋友,谢谢你们!

  美居,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景观美,建筑美,更重要的是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美,我们倡导的这种美居概念,希望能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最后预祝这次活动圆满成功,大家都有所收获,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再次谢谢大家,非常感谢!


《新楼盘》杂志总编 王志

  主持人:谢谢王总,把今天的活动都安排得非常满。今天的第一场是演讲环节,围绕绿色概念,大家都知道绿色向往着非常美好、健康、环保的理念,而今天我们先会跟大家分享如何融贯绿色的理念,创新绿色的建筑设计,这个环节我们邀请的演讲嘉宾是住建部住宅建设及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长开彦,我们掌声有请开彦为我们分享这一话题

  开彦:这个场面很大,令我震惊,我们坐得满满当当,非常踊跃。我作为一个老建筑师,退休以后又从事人居环境方面的工作,今天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设计创新的问题,谈谈未来,谈谈绿色,我觉得非常荣幸。

  大会给了我一个题目,关于最美楼盘,但是今天我还是把话题转到有关绿色建筑的创新与未来发展的问题,什么叫最美楼盘?是建筑风格吗?是住区空间的序列吗?是园林景观的秀丽吗?我想好像这都不是,没有说到根儿上。建筑师、园林师、规划师平时所掌握创作的手段,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表达的内在的东西。

  平时大家都说面子和里子的问题,塑造一个外表好看的东西,是面子上的;但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住宅作为一个商品15年了,设计师们却越来越淡漠内在的功能,不再重视居住的健康、生态、舒适、卫生了。却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应对开发商的要求上,有的甚至堕落到只重视透视图,重视立面,忽视了内部的功能设计,环境效益设计,安全健康的设计。

  过去我当学生的时候,老师跟我说,要先内后外,先平面后立面,先整体后局部。这样的建筑设计作品是经得起考验的,称得上里外完美,是能够反映内在的间隔,我认为这些话放到今天还是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并不是一种不可取的设计条条。当今最美的建筑当属绿色建筑。因为绿色建筑已经被国际公认的是终极完美的理念,它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解决能源危机,实现环境效益和完善方法论,不仅结合大量绿色技术的优化和整合,而且包含了我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丰富的内容。

  学习绿色建筑的原则方法,成为建筑师们重大的任务和必然的责任。不久前,住建部发布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规划,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实施途径和重点任务,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规划要求我们在“十二五”末将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区发展,要求兴建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的示范建设。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艰巨,而目标又非常明确的任务。但是回想起来,我们当今的情况是令人满意吗?我不这么认为。事实并不乐观,首先我们绿色设计理念并没有被理解,尤其是设计师并不都是掌握了绿色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设计师仅仅是把绿色建筑当做绿色技术,简单的去叠加,满足于现行的行政审批。包括现在现场的,我认为真正能够了解和懂得绿色建筑的,估计没有几个。思想作为绿色建筑引领人,或者技术的掌舵人,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都不了解绿色建设真正的含义,那么我们又怎么来做好这个绿色建筑呢?

  所以我们今天被广泛流传的绿色建筑并不绿色,节能建筑并不节能。因此,掌握绿色理念,实施绿色创新,是建筑师、设计师的重要职责。学习,看起来是最重要的一环,掌握不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是评判一个建筑师、设计师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

  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呢?我可以用简单的几项原则来概括,资源、能源的最大化;对环境最小的负荷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如果有了这种方法,掌握它的基本核心内容,我们今天就可以灵活运用在实际当中,今天强调的被动建筑设计,如果掌握了,就能够发挥很好的聪明才智,创造更好、更多的建筑功能、生态、节能,也就成为最美的建筑师。

  绿色建筑常常与生态建筑混淆,绿色建筑可以简单说,它是强调最大化,以获得最大的效率为核心,强调整合自然生态当中的土壤、地形地貌、山川水系来为人类服务,是用物质手段居民增长的智慧来发展绿色城市,用生态强调的自然和人的和谐,是用传统的平衡来对待环境和健康的绿色生活。正因为如此,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生态绿色建筑的不同认识的模糊概念。

  下面我想具体讲三条,第一,节能并不等于高成本。建筑节能的根本目标是能耗,尽可能少的情况条件下,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建筑能耗要消耗能耗,根本上讲,就是我们居住生活对它的需求,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声音、光照、燃气、水、环境等等,是优于生活所必备的条件,提供健康舒适必须要求能源的消耗。

  节能并不等于不用能耗,不能简单的用节约两个字来代替。苦行僧的行为方式并不是今天大家所提倡的,绿色节能的重点是效率的最大化。并不是要回归到地穴和山洞里的生活,那样的居住状态是没有舒适可言的,离开了舒适谈节能是没有意义的,那样的节能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前阵子大家都在讨论长江流域地区、冬冷夏热地区要不要采暖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看来非常可笑,为什么不要采暖?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上是中国最冷,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如果不采暖,生活、工作都无法忍受。关键不在要不要采暖,而是用什么方法,用什么系统既能够保证舒适的生活,又能够达到合理的、健全的节能系统,它当然不会像北京地区、严寒地区节能的方法,它采用一种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去做。这个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现在看起来不是这样。

  记住节能并不等于高成本,通过定量节能技术的综合整合,也就是通过我们被动建筑设计,通过绘画、形体、构造处理的方法来达到,节能技术不能被神话,许多销售商就挂出告别空气、暖气的时代,恒温、恒湿、高科技、高成本,这一系列的东西常常吓住了开发商和住户,其实这是开发商的一种操作和销售手段。节能的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用现有的、易行的、成熟的技术来支撑,用低投入的方法进行整合,利用好被动式的理念,用智慧的方法去做,也就是通过整合资源的方法,不是所谓的技术提高,太阳能、双层玻璃、保温、遮阳等等,都是可以实现的却没实现的,现在需要普及的就是加快推广新技术的理念,让所有的人能够享受到低能耗的住宅,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绿色与高科技没有关系。绿色建筑的运营在我们国家刚刚开始,离成熟的阶段还有一定距离。市场的动力目前并不健全,绿色建筑的关键在于行动,在于从基层抓起,自下而上内在的动力,才能够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而不是像今天我们政府用一张红头文件就自上而下的推行,我认为这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从上而下的贯彻,如果没有基层的支持,那是空的。会造成我们绿色建筑就那么简单,绿色建筑不过如此,混淆了我们的理念,大家对绿色建筑会敷衍了事,走过场。

  过去十年,北京的风尚,南京的朗世,在绿色节能方面做了不少成绩,但是往往把自己的技术理念神秘化、私密化,不注意推广,不注重宣传行动方针,我还是比较认同深圳招商地产的一些做法,他们并没有售建筑,而是从效果出发去打造的,这种方式是对的,哪怕你做了一两条属于绿色建筑真正理念上的要求,而第三条是节能和资源的利用能不能达到最大化,你的行动是不是对环境的破坏产生了影响,有没有从舒适、健康、卫生的角度,如果做到了,这就是在绿色建筑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所以当今需要建筑师、设计师加强学习,融贯绿色建筑的理念,把绿色建筑贯彻到实际行动当中,实现创造建筑设计,实现绿色社会的变化。要从教育着手,要从培养人才着手,纠正现在不良的作风和行为方法。

  第三方面,人居环境委员会最近编制了关于绿色住区,中国绿色建筑起步比较晚,基础理论和思想准备不够,建筑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绿色被一些开发商当做售房的标签,变成招摇撞骗的手段,绿色建筑的发展普遍存在着浮躁、华而不实,绿色建筑的运行缺口较大。无论从现在的标准、水准、技术人员的水平、验收人的组织、绿色工程的验收等等,都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绿色建筑是不能通过一个号召、一个计划就有所成就的,更不是搞群众运动,必须从基层做起,从执行绿色人员的机构做起,人员素质提高了,特别是从事绿色建筑的设计人员水平提高了,绿色建筑就会有希望。

  因此,加强设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对绿色的认识是当前所需。只有执行绿色技术的机构,设计院才能够武装起来,能够有所准备,绿色建筑就会取得很大的成绩。

  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普通大众而言,尽管大家对绿色建筑非常热衷,而且非常关注。但如果认识不到与自身的利益、支撑的好处,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会认为绿色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对开发商而言,成本的增加还是推广运营,目前是一个最大的瓶颈。

  第二,社会生产链断裂,效益不能亲身体会。绿色行动因为刚刚起步,整体的行业水平不高,发展受阻,举步艰难,政府虽然倡导绿色建筑,但缺乏技术路线,技术人员,绿色建筑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

  第三方面,设计机构目前我认为是不适应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设计需要在方案前期就应该引入各种各样的专业,比如讲通风、采光、照明、材料等多种工序的参加,就要从概念设计、规划设计做起,应该有所配合,而不是等到我们设计做出来以后,让采暖的、电器的、结构的去配合,这不是绿色建筑的一种工序。

  大而全的设计院,专业化的设计,在特长方面有所发展,能够做到精细化服务,专业化服务,特别是技术,为绿色建筑的发展,为绿色技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技术的学习来助长绿色技术的发展。不可否认,创新设计是我们不可忽视的绿色建筑设计的主流,是设计师的重点,估计绿色建筑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洪流,中国绿色必须要有一个扎实的发展,中国正在闹雾霾,环境污染的现状已经令到我们周边国家的担忧,所以绿色建筑势在必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经过四年的研究,提出了绿色住区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建设导则。目前我们提升为行业标准了,绿色住区的重要成果,就是把国际水准和绿色理念应用到城市当中去,运用到新区、新镇的开发,现在看来是恰逢其时,正好适应了三中全会以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绿色住区在标准上就整合资源、紧凑规划、绿色交通、开放住区、舒适步行等等有所规定,为共享城市的文明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标准,使绿色生态建筑延伸和发展,可以看到高标准、高水准的服务,大型的开发商我认为是得到了很好的工具。

  我今天的发言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住建部住宅建设及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专家 开彦

  主持人:非常感谢。下一个话题是关于美居,的确,刚才我们提到了很多绿色可行性,还有实际性的建议,那么作为美居设计的发展展望这一话题,我们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毅强教授为大家一起分享,有请!

  肖毅强:谢谢《新楼盘》杂志的邀请。针对美居设计的趋势,我不是专家,在座有很多设计楼盘的专家。我是抛砖引玉,跟大家交流关于美居设计的一些个人想法。我认为,美居应该从景观、规划、建筑的顺序角度入手。

  为什么是景观?今天我们也会看到,可能一些获奖的新楼盘项目,实际上他们的照片都不是从项目里拍的,而是从外面拍的,或是从隔壁很漂亮的公园,很漂亮的湖拍过来的,所以一定是景观在前面。没有好的景观不可能有好的楼盘。

  第二才是规划,最后才是建筑,当然我不是在为景观设计公司站台,假如景观设计公司不能站在宏观规划的层面去参与到楼盘的前期景观控制的话,那么这个景观公司也就是传统的建筑已经界定好所有的界面以后,你在里面玩这个楼盘花园的景观公司。

  同样也对规划机构和设计机构提出同样的要求。我就按照这个顺序,从景观到建筑这样一个程序讨论一下个人的观点。

  首先是景观。刚才也顺着开彦领导的话题,就是我们的生态文明,可持续环境建设,首先要从景观开始,我们做过这样的园林,叫盆景园林,因为不敢拿别人做的项目,批评自己的大家没有意见。这是一个豪宅楼盘,当时号称5万平米的园林,1万平米的水景,5000平米的泳池。但是大家要搞清楚这整个项目是在一个地库上面做的,这个结果你会发现有些长不大的树,因为这个树今年种下去是这个样子,十年以后,你看还是这个样子,因为下面没有根系延展的可能。大家可能不是学生物的,但是大家知道,假如在自然界的一个树木,上面的树冠有多大,下面的根系就有多大。也就是说根系不能延展的话,这不是一个真正的生态。现在做景观都要主题,比如巴黎风情,岭南风情等等,都得有主题,而且这个主题是永恒的,它带来的结果就是高维护,为水景的维护,为植物修剪的维护。还有高消耗,要把这个水景要带动起来,要净化它。我们当时跟甲方沟通,为了制造一些生态的感觉,我们用喇叭来放一些青蛙或鸟叫的声音,在感观上制造出生态的感觉,但是所有都是造出来的。高消耗还表现在高档楼盘里,物管人员会一年比一年少。因为已经请不起了,甚至没有人干这个工作,再者就是人工费,比如修剪草坪,还有水费等。

  什么是生态园林呢?生态园林把场地的环境、水系(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这个地域的植被,构成一个真正生态,然后适应不同季节的一种方式。这个方式结果就是你会看到不断长大的树,看到了自然的生机,而不是看到一个永恒的主题,这里还有水土保护,可能你的维护费会降低,你的物管不用那么麻烦。

  第二点,讲一讲规划。现在规划的任务,就是说我们要适应可持续城镇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去构建的是城市文明和社会和谐,基于这样的主题,我们关心的是个人的居住空间,每一个居住单元的居住空间,大家都关心建筑面积、有没有豪装、是不是最佳户型,还有楼盘的形象,所谓的实用率、优质物管,等等。但是怎么保证20年以后这个社会不会做出发展?

  生活空间通常是没得挑的,要么挑生活空间,要么挑居住空间,居住空间在郊外的豪宅实现,生活空间就是很方便的城市环境、交通配套,但空间很窄,房价又高。所以我们认为这是相加的关系。

  这个相加的关系包括了住区生态环境、社区。生态环境上面讲了,而社区,就是说要形成社区的感觉,社区就是软硬结合的问题。要强化城市配套,强调邻里关系,还有居民自制等问题,有一个楼盘是特例,我觉得做房地产的可以学习一下,在武汉的百步亭,靠的就是居民自制,让这里的楼价,租客、租金,排着队进入这个社区,然后零犯罪率,零投诉,社会和谐。

  现在我们的房子是按平日模式设计的,平日的模式就是上班、吃饭、睡觉,最多接待一些非常亲密的朋友,或者可以在家里上班,豪宅还可能有家庭佣人。这种使用方式导致房子都采用经典户型,比如一套345平米的五套房单元,什么要素都有,包括入户电梯、一梯两户、南北对流、带主套,非常豪华。它缺了什么?它只有一种单一的使用模式,也就是说,在这栋楼的1-20层,所有人只能用一种方式居住,主卧,大床只有一种摆法等等。

  如今我们开始强调休闲,强调绿色,强调由房地产带动的全行业的发展。我们提倡进入假日模式,尤其当代人已经进入假日模式了,我们现在讨论长假期,讨论旅游类型,登山,徒步,还是去探寻历史足迹。所以你会发现,其实住区要对应生活去思考,要满足户外活动、旅行、家庭聚会,因此,我们要思考一种多用途的布局模式,我曾在国外生活过,拜访过老师的住所,我从那里理解到我们的住区也许缺了什么,我觉得是缺了几个空间。

  第一,储藏间。这个房间拿来干什么?储藏我们出去户外活动的装备,包括亲子活动的装备,这些装备都是非常昂贵的用品,不是随便放在车库就能够对待的,或者有一些收藏品,一辆几千块钱的自行车、工作的内务资料,甚至出席晚宴的衣服,或是使用高端蒸汽烫斗操作的空间,等等,都需要有一个空间。说更远一些,是为了将来不断增长的绿色建筑技术设备的要求,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空间。但是现在350平米的豪宅居然没有,不能应付将来20年、30年、50年生活的改变和进步。

  第二,关于绿色建筑的命题。现在发展商用所谓的豪装,去吸引一些不专业的购房人士,他们用豪华装修,样板间告诉你,生活可以多美好,但是这些都是临时性的构造,大家知道这个装修好则十年八年,不好则四五年就开始老化、脱落,开始要更新,而且它意味着不可移动家具,因为它固定了,它的尺寸是不可改变的。它意味着室内污染物的超标,比如装修时需要用胶水,人工化的操作过程一定带来大量的污染,这个房子住进去已经是在一个污染环境里面了。

  装修,就会存在材料浪费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倡的是叫室内布置,不是室内装修。室内布置,意味着耐久性的装修构造,就是说这些构造是能够存在较长时间,只要不是因为设备更新的原因进行翻新的话,它可以支持二三十年。

  追求灵活性的布局,追求可以移动的家具陈设。我们要让这个家具产业标准化、部品化、产业化。只有真正在工厂加工的产品才是最能够去控制它的污染,材料品质和工艺品质。

  最后一点就是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顺应第三次浪潮,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我们提出光电改变居住,这个光电会改变建筑的形式,改变建筑能源供给的方式,从原来的需求方会发展成为供给方,也许今天的太阳能板,还不能达到很高的效率,但是我告诉大家,科学的进步是远远超过我们设计行业的进步。现在已经出现一些非常高效的光电转移的方式,在法国已经发明了涂料可以转化光能,就是涂在墙上一接电机就发电,所以这个东西是必须要面对的东西,而且改变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广电设备需要更新,需要升级。当然也改变家电使用模式,因为光电是直流家电,我们跟企业在合作实验性研究,把太阳能直接电流作为家电的直接供电。在这里我介绍一个简单的案例,这个案例用于参加一个由美国太阳能能源部组织的国际比赛,我们华工拿到亚军的成绩。这个项目相当于我们居住建筑的F1,这个样车是87平方低层低密度的建筑,由太阳能作为它的供能,我们从全方位的性能、舒适度到各种指标性能,灵活的空间布局(比如在这里有三个空间,这三个空间的功能是互换的,它们之间是可以隔断和连通),还有每天使用热水、消毒碗柜、洗衣机来进行模拟一个居住建筑的日常使用,把后勤用房集约在一些区域,可以非常灵活的进行功能性的改造。这个比赛是以“主观评分 测试评分”为标准。第一名是澳洲队,第三、四名分别是瑞典和以色列。

  这个房子从节能、生活质量、产品部品化、标准化方面,以及最后的高科技技能方面来进行解读。从空间上,我们模仿了传统建筑一个院落的方式,形成一个玻璃房,这个玻璃房是能够应对不同气候的设计。这是生活空间,我们制造的储藏间,则是服务空间,这个储藏空间可以把家具,比如床、沙发等进行收纳,使得空间具有更大的使用灵活性。这是用门隔断和门鼻的示意,通过这个方式实现空间上的整合,很多参观者去到这个房子,问我们面积多少,我说80多,他说不像,他说这个房子感觉到像100多平米,这就是通过设计来实现的效果。包括家具的收纳,当然这是一些非常低成本的做法,对豪宅是不适用的。

  刚才谈到应对不同季节的庭院功能,在夏天它可以灌水,形成一个凉亭,到冬天可以把水排干,加上楼板,然后封闭起来变成一个玻璃房,这就是开闭和打开的效果。当时比赛方要求我们用用10天的时间把这个房子组装起来,调试好,然后进行参与比赛,我们只用了7天,就把所有材料构造都组装进去,有很多集成商在材料商给我们提供供应,最后再现场集成,再把它标准化,就是家具从组装到材料到构造,所有的阶段全都用模数来控制,用集装箱把分块的模块进行组装,加上外面太阳能的支架,装上太阳能板,这个房子就结束了。

  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绿色技术和建筑设计的理念,包括循环的水,以及把太阳能的光热、光电跟空调的余热系统活动起来,然后用远程iPad、iPhone的方式可以控制所有家电,而且可以检测到这个房子运行的所有指标。最后我们这个建筑的能耗在十天的比赛日里,耗电远远低于我们的发电,发电超过了两百多度,也就是说,这个房子不光不用使用外来的能耗,还能为电网贡献两百多度的生产电能。当你拥有了屋顶面积,也许就拥有了另外一笔财富,当我们在做多层低密度的建筑开发时,为什么我们不去用好这个财富,而总是在扣每平米建筑面积?

  现在我们也在跟一些开发商进行合作,这是一种展望,它也许意味着住宅产业未来20年、30年的发展。这是改变布局以后看出去的效果,就是说我们透过自己的庭院,可以变成一个非常休闲的空间。餐厅可以变成一个家庭影院客厅的效果。这是F1的项目,是个人从景观,规划,建筑的几个角度抛出一些个人化的思考,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肖毅强

  主持人:谢谢肖教授,让我有一种想重新回到校园,跟您再学几年的冲动,真是大开眼界,在今天这个环节,以下将会跟大家进行一个非常精彩的对话环节。今天精英对话的主题,第一轮是城镇化背景下的楼盘设计创新与趋势,我们将会围绕这个主题,首先邀请这次精彩对话的嘉宾主持人,来自洲联集团五合国际总经理满莎。有请: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冼剑雄

  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发展总监 邓明

  CDG国际设计机构总经理 张磊

  上海魏玛景观设计公司合伙人总经理 贺旭华

  SKYLINE 思凯来国际副总经理 陆静

  深圳立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总经理设计总监 彭光曦

  深圳赛瑞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庞美赋


2013美居奖系列活动之精英对话第一场:城镇化背景下的楼盘设计创新与趋势

  满莎:在座的各位同行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荣幸被主办方安排做这一场的嘉宾主持。城镇化背景下的楼盘设计创新与趋势,我觉得这个题目特别与时俱进,但也很难解题。这为什么与时俱进?在刚刚开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政府有新的诠释,完全体现了政府发展思路的一个全新转变,过去国家是重投资,轻服务,高速发展,低效收益,这种模式不能够持续。现在已经改变为政府主导,需求管理为导向的城镇化新发展模式。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大家也已经意识到了一些行业内急需思考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探讨两个问题,一个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房产税,这直接影响到大城市住宅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问题。另一个问题是集体土地制度的扭转,这是针对于中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的一个住宅产业发展趋势。今天这两个题不一定会有什么结论,因为国家细则还没有出来,只是一个讨论,也希望抛砖引玉,引起行业内的关注。

  我先说第一个,从政策的角度出发,政府实际上是想弱化政策对房地产的限制性,希望房地产能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能够有一个软着陆的过程。但是房地产税出台之后,有一些量化指标,同时也势必会影响我们产品的设计,也会对购房需求发生变化,还可能会涌现出一些一次性到位的购房需求,对楼盘的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我还是把话语权留给我们在座的七位嘉宾,先请最接地气的设计机构老总,冼总对以后未来楼盘品质方面,尤其是一线楼盘品质方面有哪些发展趋势,给大家分享一下。

  冼剑雄:谢谢主办方,满总提的问题非常大,包括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政策对于设计师需要考虑什么,有何影响,先说我的感受吧,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感受就是把以前很乱的秩序纠正过来,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我觉得这十多年,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体现非常明显,咱们都不知道政府跟发展商的责任和关系到底怎么区分,比如说发展商干了政府的很多工作,包括城市配套,或者是市政配套,都是发展商先去做,不仅要把环境做好,还要把路修好,把学校搞好,把医院建好,不然很难把人引进来买楼。但这些都不是发展商应该做的事儿。但是他做了。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这一点,其实这个楼盘卖得好,政府是最开心的,因为从收入比来说,政府受益是最大的。所以这一次三中全会之后,对于责任分清,政府归政府,市场归政府,我觉得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大家必须关注自己专业、行业应该做好什么事情。

  我觉得首先对保障房,无论是廉租的,还是公租,都应该是政府要考虑去做的,跟建筑师也有一定关系,在这个行业需要设计师真真正正的去关注这个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不一定关心他们怎么去租,或者怎么去买,就是在这个相对低的售价,或租价,这样小的面积里面怎么去合理利用好整个空间,包括肖教授所谈的,在这么有限的空间里怎样满足人各种的需求。面积小,不等于没有其他需求。它一样有吃的、玩的,或其他需求。所以怎样去体现空间,是为人的活动服务的本质,也是建筑的本质问题。

  当然设计师应该去研究更专业化、精细化的问题,比如说刚才肖老师举的345平米的豪宅,这个豪宅具体需要什么,怎样才能够做到豪宅的硬件、软件上的要求,满足能买得起,或者是住得起这么大面积的人群的不同需求。豪宅不应该光是面积大的地方,空间的灵活性,室内的舒适度,包括智能化、绿色生态,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刚才我列举的是两个最极端的,一个是豪宅,一个是保障房,也许是中低收入阶层要解决的住房问题。

  还有更大量的是,中间城市的住户要求问题,在香港,处于夹心阶层的也许拿不到廉租房的标准和条件,但他又没有这么多钱去买大面积的住房,更多的是50-90平米之间的中小户型,又要解决家庭人口结构的问题,所以这里面包括更多学问了,一方面要考虑到楼价成本怎么控制,怎样把楼盘的资源充分发挥,从规划、景观、建筑,甚至室内设计等等。这不光是发展商要想的问题。

  比如以亚洲地区来讲,像香港或日本、新加坡都有很多的相关经验,都有一个普遍共性,就是地少人多,一些好地段或优质资源却很少,但是需要解决的人群规模非常大,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定是高容积率,高人口密度的集合住区,怎样去设计得更人性化、更绿色、更生态?新加坡也是地少人多的一个国家,它的楼盘规模虽然没有国内大城市那么大,但是做得非常精致,也不见得浪费了土地,它做得非常集约,而且把不同的功能需求都融在了这个很小规模的住区里,甚至是单体楼,这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怎么解决好人的需求,包括共性需求,我觉得不光是种种绿化,把景观搞好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容积率,密度,不光是地面、群楼贴面的问题,它是立体的,从大的层面来讲,建筑空间到居住单元的内部空间,都应该是立体的、统一的。

  像刚才开彦老师讲的自然通风采光、节能,不要期待建筑平面随便做好,达不到指标而通过其他手段、材料、成本去弥补这个问题,从规划建筑单体开始,就应该从定性的角度,而不是定量的角度,把问题要解决好,才能够真正做到把设计价值体现得更充分,更深入。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冼剑雄

  满莎:非常感谢冼总讲得非常全面,从房价到成本,又讲到产品的精细化,资源配置、资源配合,也分享了优秀的案例,非常感谢冼总,现在有请华森的邓总,给大家分享住宅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邓明:这个问题非常大,而且是现在非常前沿的问题,包括城镇化,再城市化,实际上也都是老话题,只是现在换了新的说法,但是这个新说法如何落地,刚刚开彦老师和肖教授都有讲到,我觉得有几点特别好,事实上现在说我们未来要做什么,关键是我们过去做了什么,关于城镇化的问题,其实我们也在一线做了大量设计,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说本身作为一个社会角色,我们觉得在过去的所谓中小城市的城镇化问题非常大,而且有时候很多项目看起来非常可气,不是说做得不好,而是一个过渡的建筑,由于一些落后的地区的地价便宜,所以容积率很低,大量占地,这种东西表面上看起来是做城镇化,实际上在做的是逆城市化,是考虑把大城市的人吸引到农村居住,不是真正的生活,如果这个情况继续下去,可能对给人口密度大,土地匮乏的中国带来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三中全会后不叫城镇化,而叫新城镇化,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差别。作为建筑师,大的配套政策没有出来,但是我们对国家还是有一些作为专业人士的建议:

  第一,对量大面广的三、四线城市,这个城镇化实际上对中国的未来是影响非常大的。首先对于城镇化这一块,它的容积率做多少?如果说不做高容积率的话,中国将来的土地一定会枯竭,因为我们的耕地不能动,我们还有生态、绿色等等,高容积率在中国来说,无论在政府,在发展商,或者在建筑师来说都必须面对。

  第二,就是所谓的绿色、生态,这是必须要保持的,因为在中国土地非常缺乏,某种意义上密度不能做得过大,这个时候对于绿色提出一个更重要的要求,所以刚才开彦老师讲到,建筑师也好,行业主管领导也好,实际上并没有认识到绿色的重要,特别是对民族未来的重要性,这需要行业当中大家多一些场合去谈这件事情,这个关系到我们大家,也关系到建筑师本身。

  这个概念很混乱,很多人认为把建筑盖低一点,空气好一点,可以少加电梯,等等,其实这里面包括很多前提。在高容积率的情况下,怎样用绿色的概念,我强调的是概念,而不是简单的技术。高容积率之后,可能有一些光靠概念实现不了,还是需要采用技术。这个话题很大,再往下说就没法落地了。这次细则的出台,对于土地节约,可能是更重要的。


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发展总监 邓明

  满莎:是的,刚才邓总提出了特别现实,特别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就是生态节能。城镇化只要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1300万人口进入城市,可以扩大城市的内需,但是给城市的节能环保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压力,我们很多的都是建筑师出身,遇到越来越多项目,开发商认为可以调控规,3.5容积率变成5.0的容积率,非常高的容积率,经济账算得过来,但是车能不能开出这个地块可能都是一个问题,给这个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再延伸就是城市节能环保的问题。这个问题请主办方安排下次专题吧。现在有请上海魏玛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的贺总,你们公司应该算是一个先锋设计公司,专门在生态节能和可持续城市设计方面有一些见解,贺总跟大家分享的也是关于住宅产业中配套比重是否要加大,以及配套比重的组成应该是如何的问题,有请贺总。

  贺旭华: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上周我大概在周四的时候,从上海到徐州,又从徐州到九江,再从九江到上海,整个这一路的过程当中,全国都是雾霾,在这个旅程当中,我在徐州有一站,有一个叫做月亮湾的生态庄园让我们做景观设计,他是以农业为基础去开发做一些复合地产的项目。我觉得是在这种雾霾天气当中,唯一让我感动的一个项目。

  我们讨论这个城市化,城市化最基本的要义,刚刚主持人也讲了,就是把农村的人口释放出来,来到我们城市当中,使土地集约化的使用能够得到落实。反过来这么多年的城市化推行之后,我们城市病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以前我记得我在念小学的时候,读鲁迅的文章,他感慨自己跟闰土的这个差别,他是在院子里看到高墙上四角的天空,那么现在抬头可能都看不见天空,今天早上到了广州,我还特意多看了两眼,当时我们在上海的时候,我们在笑北京到处都是看不见蓝天,我们上海还有蓝天,我们现在上海看不到了,我在想广州什么时候也看不到了。  

  所以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时候,我们今天谈这个楼盘的发展趋势,有没有这么一种想法,当我们收获了城市化当中的一些便利,收获了城市化带给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收获了很多的利益之后,下面我们再收获什么?我们能够收获到城市化进程中带给我们的健康吗?能够收获城市化带给我们的生活吗?这是我们在行业里面,我觉得我们是需要去思考和呼吁的一个问题。  

  在我之前所谈到徐州的这个项目,这个董事长和我一样,也属牛,属牛的都有一种乡土情结,我们都是属于被政策拉到城里面的牛,所以他这个项目当地经营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我讲,政府很欢迎他,政府很需要像他这样子真正在做一些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结合养生、结合养老,做这种地产的项目,他不光在地产上面获利,反过头来他真的是能够给农民带来利益。他给我举了一个数据,原来在他这个地方的农民们土地出租的价格是500块钱/亩,等他弄好了之后,土地的资金上涨到2000块钱/亩。我之前在南京,我们是景观设计公司,也想做自己的苗圃,在南京浦口这个地区我们拿了160亩地,作为苗圃的经营用地。每亩地我们的贴补价格是700块钱。160亩地,约40位农民,平均每户4亩地。我们是700块钱一亩,这一户在土地上面他的收入就是2800块钱。那么他愿意把这个土地出让出来,而且一出让就是很多年,这证明什么?证明他们原来在土地上淘到的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当我看到有的地产商在我们向城市高歌猛进的时候,能够回头想一想城市化进程当中的一些缺口。从这个缺口去入手,它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给我们带来便利、健康和一种乡土的情结,这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这个东西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具体结果怎么样,我很难去从我的专业角度做出判断,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是政府鼓励,政策鼓励,有利可图,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是极愿意去为这种产业做一些贡献的。

  城外的人想进去,其实有时候,城里的人想出来。

  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

  满莎:谢谢贺总,当我们把房子推向农村的时候,是不是我们应该把农村的特色,比如说农业带进城市,或者是对原始生活状态的追求,比如把农业引入阳台,阳台农业,屋顶农业等等,这是一个想法。下面有请深圳立方的彭总给我们带来住宅产品的差异化,现在同质化现象太严重了。

  彭光曦:刚才大家都说的非常好,我们从事一线市场设计,在我个人从业的体会中,谈一谈未来住宅发展的趋势,首先肯定是多元化,现在要谈到未来是不是一定有固定的方向可能谈不来,但这个趋势一定是多元化的,这也是跟文化的多元性相关。但我觉得,应该是共通的,就是对于住宅品质精细化的提升,我认为这是在任何一种风格下都非常重要的,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品质的提升,而不是所谓风格方面有什么共通性。

  决定这个品质的这种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元素非常重要,第一是政府层面,它对于整个地区的引导,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是决定未来住宅的品质能够上升到什么样阶段的重要因素,就是说政府要提供各个层面,包括设计、施工,土地获取层面的公平竞争环境,才能让最好的公司来执行最好的项目,才能得到一个好结果。另外就是开发商层面,开发商的责任,在国外可能还远远没有中国开发商的重要性。中国的开发商,特别是做到了世界第一、第二的级别,他们对于未来城市形态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开发商,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要选择一个好设计师,好设计团队,好施工团队,才有可能为将来的城市提供一个好作品。

  另外就是他要很严格地执行和尊重建筑师的设计成果,而不是随意调整和改动,我相信大家对这种不经过设计师同意擅自调整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我觉得开发商在执行设计师的创造心血中,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建筑师本身,首先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第一,要符合政府的方向性要求,不要认为自己的作品一定能够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因为大部分建筑实际上是城市背景,真正能够占到主角的连1%都不到,对于城市形象贡献最多的,其实还是那90%,我们不要把自己摆在一个高不可攀的地位。另外在建筑本身要追求它的品质,在每一个设计环节中,能够把自己设计的主动性发挥到最高,每个环节都达到最高品质,起码要对子孙后代负责,我们能做的,只有通过政府、开发商跟建筑师,也就是整个社会的产业环境的变化,我相信将来的这种趋势,建筑一定是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宜居。

  谢谢大家。

  满莎:好,非常感谢彭总,就彭总的话题讲到了住宅产品的差异化、多元化,同时给业内建筑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下面有请我们思凯的陆静陆总,陆总做住宅产品做了十多年,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应该是专业整合和设计精细化方面的一些经验分享,有请陆总。

  陆静:感谢主持人,和之前发言的各位嘉宾,确实让我收获很多,而且是在不同领域给我一个广开思路的方向。我今天想谈的是关于住宅的精细化设计,为什么把这个领域单独提出来?我觉得住宅的精细化设计应该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个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集聚到城市,所以对住宅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另外,随着这十多年住宅产业的改革,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已经渐渐改变了,对住宅产品质量、数量的需求,正在往品质追求的方向跨进。所以从数量到质量的过程,就要求我们做得更精致,更精细。

  另一个内因,我觉得是住宅产品不同于其他的商业地产,或者是旅游地产,包括酒店之类的产品。在座的每一位,有可能既是它的使用者,甚至是业主,可能花着毕生积蓄去拥有房子,对住宅的要求就变得更苛刻,因为这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实际上,是社会对住宅本身要求、条件的标准更为苛刻。

  第三个内因,我个人觉得,在整个住宅变化过程之中,没有对家庭生活有执念的设计师是做不来设计的,住宅产业的形势可能不如十几年前那么好做了,业主对它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同时,国家对这一块的管控也越来越严,作为开发商,对住宅品质的提升和精细化设计,其实也形成了一种外因。要卖得好,就必须要做到这一点。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对建筑师有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一个设计好住宅的建筑师,多多少少都要对家、对家庭生活,对居住、建筑本身要热爱和喜爱。一个不喜欢生活的设计师,是做不好居住建筑的,他也体会不到居住建筑里面,从规划、景观、配套的资源,还有包括运营的便捷,以及包括室内设计等等问题带给自己的愉悦。另外,刚才肖老师也讲到,对于住宅建筑来讲不仅仅要求建筑本身上面的知识领域,包括有景观、规划,以及建筑自身材料的研究,水、暖、电、声、光、热各个方面的知识要复合,建筑师本身要打破原有的知识领域,去了解其他专业相关的知识,才有可能在龙头的地方,就把所有的需求整合,最终回到建筑上,或者是回到产品本身。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感受。

  满莎:好,谢谢陆总从生活的角度给我们的设计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下面有请我们的深圳赛瑞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庞总给我们带来设计与产品的一个融合度上面的分享。谢谢。

  庞美赋:大家好,刚才各位专家都谈得很大很细,感觉责任很重。既然是美居,也是一个展望未来,有展望,首先需要回顾。刚才肖教授讲,把景观放在前面,景观、建筑规划,颠覆了以前的观念,就是先做建筑、规划,再到景观。成了一个填缝的设计,我想要建什么房子,什么感觉的居住环境,首先需要对住区有一份憧憬,这就是景观。

  回顾前几年,我们行业,包括楼盘居住的产品设计,大部分都是一种复制,还有注重视觉,用力过度的设计,给环境和土地带来很大创伤,这是对环境的不够尊重,过度开发也是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和不协调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谈到美居,就是观念的颠覆,要注重生态设计,是对土地的充分利用,还有对它原有概貌起码的尊重,以及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文脉的传承,是更注重人的感受,而不是单纯视觉性设计。

  谈到感受性,我想大家是非常注重居住环境的亲和力,避免以前用力过度设计,应该要解决的是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居住功能环境?一个好的楼盘,能够提供给人去活动的,去奔跑,去参与,去感受,这就是家的环境。而不是那种满足于视觉上的景观。设计容易进入僵化的状态,就是简单的复制,这里的楼盘,那里的环境,这个城市有,那个城市也有,千层一面,没有地方特色。因此,首先要改变观念,要注重设计产品的精致性、实用性、时代性、生态性,这是非常关键,也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我想大家应该往做景观方向,进而提升品质。应该注入更多对人们的关怀,我们可以向旅游度假景观学习,因为度假的景观更多关注人的生活和心理方面。这可以从细节文化传承,关注人心理的微妙变化,包括现在生活方式的引导,也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从旅游景观来讲,这是一个精细化的研究,精细化的程度,往往会比现在楼盘设计,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更多满足,以及审美性的提高。这也是很关键的。这就是对品质的提升,主要是更关注人文,跟整个生态。谢谢。

  满莎:非常感谢庞总,赞誉之词我就不说了,时间超时了,我原来想45分钟还挺长的,不知道说什么。有请最后一位嘉宾,CDG国际设计机构总经理张总。

  张磊:大家好,前面几位嘉宾深入浅出,带给在座各位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作为拉动中国最大内需,城镇化发展本身,地产开发作为整个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基础中的基础,它本着社会责任感,包括我们设计方,甲方,开发商方,政府方,还有所谓的买方,这么多年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政府把最大利益拿走了,但是并没有尽他最大的责任。无论是从城里往乡镇发展也好,从乡镇往城里发展也好,从建筑风格到保障房平衡,到所谓提倡绿色环保的落实,其实我相信开发商的责任,但最大的责任就是政府,政府不是为了追求土地最大利益化的价值和政绩的最迅速表现,而把一些本该由他去监督落实和还给当地居民的东西,扣上了特别不负责任的帽子,这可能是这么多年,我参与城镇化建设,跟开发商之间的努力,设计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引导整个开发商,包括跟政府的沟通,去落实在能不能在建筑风格上更结合当地,在建筑的环保,还有用材上更结合当地,甚至在生活方式上也更结合于当地,而让城镇化发展的本身是落地于城镇化当地的居民为基础发展的,而不是反过来被开发商,被政府反着利用,满足投资性的利益,或者是过度功利性的利益。


CDG国际设计机构总经理 张磊

  满莎:谢谢张总。我代表所有的嘉宾非常感谢我们主办方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认识新朋友,跟老朋友叙叙旧,同时让我们做了很多的学习和分享,非常感谢,希望我们的论坛最后能够取得一个非常好的成绩。好,谢谢。

  精英对话第二场,烦请点击以下标题↓↓↓↓↓

      中国美居设计之精英对话2:商业地产的设计创新与趋势

关键词:活动播报  

活动播报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活动播报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