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贵阳高新技术产业“顶梁柱”
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的“顶梁柱”
——贵阳高新区狠抓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侧记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园区成功入驻、全省第三批集中开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贵阳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启动开园……近段时间,来自贵阳国家高新区的好消息一个连着一个,让人目不暇接。
今年以来,贵阳国家高新区围绕“筑梦北纬26度,建设创新生态城”这一品牌,紧紧扭住发展实体经济这个“牛鼻子”,深入开展“三找三服务”(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活动,在园区建设、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今年1-8月,该区火炬口径营业总收入完成1028.8亿元,同比增长46.8%;工业总产值完成1074亿元,同比增长42.3%;出口创汇完成2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6.5%;净利润完成66.23亿元,同比增长36.1%;上缴税额完成44.38亿元,同比增长63.4%。
抓园区建设 全力加快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步伐
9月7日至8日,在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中,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正式揭牌,而其核心园区,正是落户在贵阳国家高新区。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落户在贵阳高新区,标志着我区创新园区开发模式,积极探索‘引进来’‘一园一策’开发模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贵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白云区委书记丁雄军说。据他介绍,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核心园区位于贵阳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贵州科学院、中电振华、CEC的创新中心等均在该核心园区内,这里将围绕人才最高位、科研成果最高位、科技服务最高位,形成高端研发的集聚区。
据了解,围绕加快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园区的建设,贵阳高新区将全力加快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建设步伐,严格按照抢开工、抢进度、抢竣工的要求,全力打好园区和项目建设攻坚战,确保年内完成47公里道路建设及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同步推进给水、雨污、路灯、燃气、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为产业项目落地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此外,贵阳国家高新区还将抢抓全市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大机遇,高密度、无缝式做好规划和产业布局的对接工作,同步推进园区规划中的核心区、拓展区开发建设。其中,该区金阳科技产业园正全力加快总量为275万平方米的高端写字楼建设进度,围绕打造“微集群”全力抓好“一楼一业态”的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2.5产业;综合保税区正按照“一年完成综保区一期建设封关验收”的目标,倒排工期,全力推进保税区2号路、保税大道、海关大楼以及居民安置点等基础设施建设。
抓项目落地 全力推动中关村科技“种子”开花结果
据记者了解,在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期间,贵阳高新区共签约总投资167.8亿元的16个产业项目,6个“千人计划”专家项目和12个博士项目。围绕加快推进这些项目落地,贵阳高新区目前已成立了以工管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强化跟踪服务,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目前,电子商务基地、北斗应用基地、动态时空、矿渣治理与综合利用、聚光科技等6个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中民基金,千易基金、中节能等项目将于近期完成注册落地工作。
实际上,为了加快产业项目落地,确保签约成果尽快转化为发展成果,贵阳高新区积极推行项目包保服务制度,重大产业项目由工管委领导担任包保第一责任人,全力推进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同时,每一个项目再安排一个项目专员,提供全天候保姆式跟踪服务,及时协调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落地、开花和结果营造良好的环境。
正是在贵阳高新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合力作用下,目前该区各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作为全省第三批集中开工重大工程项目中的中科院贵州科技创新园和中电振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二期工程正按施工进度有序推进。其中,中科院贵州科技创新园总投资7.5亿元,地处贵州科技城核心区,包括现代资源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科技创新大厦、高新区研发中心、人才交流展示平台等建设内容,目前,科技城一期正全面加速推进,预计9月底创新园办公大楼、科技创新大厦基础部分完成,部分底板开始施工,预计2014年底20.54万平方米全部竣工,20余家科研单位将入驻。总投资28亿元的中电振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二期工程占地455亩,目前已基本完成平场工作,项目建成达产后将进一步促进我省锂离子动力电池和蓝宝石晶体产业发展,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30亿元,年税收3.2亿元,解决就业1000人。目前, 作为该产业基地一期工程的贵州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其总产能已达到7500吨/年,生产规模进入国内前三名。
抓产业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倾力构造现代产业体系
9月3日,皓天光电产出单体重达118公斤的蓝宝石晶锭,再一次刷新亚洲同行业记录。该公司投产仅一年多便占领了国内市场近20%份额,跻身行业三甲,其生产的大尺寸蓝宝石晶锭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生产加工技术的国家。该公司董事长季泳认为,这主要得益于皓天光电全球领先的自主创新技术,“目前行业内的60余家LED蓝宝石衬底材料供应商中,能自主研发产品并批量生产的不超过5家。”
皓天光电只是贵阳高新区围绕光电产业、打造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据介绍,目前,围绕以锂离子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该区已聚集了中电振华、贵州振华新材料、时代沃顿、威顿晶磷等一批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上下游关联企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振华新材料生产锂离子电池材料目前已大量应用于苹果、索尼、三星、黑莓、华为等企业的数码产品电池,预计“十二五”末,锂离子电池材料将实现年产值30-50亿元,可辐射带动相关产业400亿产值。 据了解,贵阳国家高新区坚持“高端引领、高头嫁接、高位切入”,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软件与信息产业和光电产业“五大产业基地”。同时,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和知名企业,招大引强,目前已引进中电振华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南车集团、法国赛峰集团、山东浪潮集团等企业入驻;筛选高成长型中小科技企业,择优扶强,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力争催生一批产值超百亿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聚。
“加快园区建设,为产业聚集提供良好的空间;加快项目落地,有利于加快产业聚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贵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徐昊表示,贵阳高新区将坚持园区建设、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全力打造成为贵阳乃至贵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