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建设有了新路径 河北县多城少局面将改变
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河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中,省委书记周本顺在“四大攻坚战”中提出了“下大力量把县域经济和县城搞大搞强”的目标,为全省县城建设敲响序曲。
随着井陉、赵县两个县城的拆违,全省县城环境容貌整治提升攻坚行动拉开序幕。这也是全面推进全省县城建设的一个全新开始。
为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全省各部门也积极进行了跟进、落实。7月11日,全省县城建设工作会议在唐山滦南县召开,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县城建设的意见》等7个文件,大力推动县城建设。
《经济圈》根据我省《全面推进县城建设的意见》绘制出“河北县域发展路径图”,带您一起深入了解我省县城建设这场“大变革”。
县城建设路径图
2013 年5月6日
八届五次全会“四大攻坚战”提出加强县域经济建设。
2013 年7月11日
全省县城建设工作会议在唐山滦南县召开,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县城建设的意见》以及土地、资金、规划设计、人口转移、容貌整治、县城建设目标体系等7个文件,首次大规模就县城建设方方面面集中出台措施。
2013 年7月下旬
石家庄市政府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县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扩大县城规模,同时启动石家庄市县城集中拆违工作,要求年内全部完成。
2014 年3月底
完成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持续改进、提档升级,杜绝积存垃圾,有效遏制道路和施工扬尘,提升和验收一批园林城。
2015 年
县城平均人口规模达到13万人;县级市和70%以上的县建成省级以上园林城。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0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7%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
2017 年
县城平均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大部分县城建成宜居宜业小城市。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2017年完成50%的改造任务。
第一步 政策
全省县城“扩容提质”7文件集中出台
在全省县城建设工作会议上,我省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县城建设的意见》以及土地、资金、规划设计、人口转移、容貌整治、县城建设目标体系等7个文件,首次大规模就县城建设方方面面集中出台措施。
其中,《河北省县城环境容貌整治提升攻坚行动方案》就如何将城市“脸面”洗干扫净提出,连续3年在全省县城(县级市)建成区开展环境容貌整治提升攻坚行 动,2013年底前,重点整治拆除主要街道两侧和重要节点(火车站、汽车站、广场、出入口等)周边违法建筑。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区内所有违法建筑拆 除。2015年,县级市和70%以上的县,建成省级以上园林城。
第二步 行动
石市全面启动“拆违风暴”
在容貌整治上,石家庄市率先展开了清扫城市“脸面”工作。
7月下旬,石家庄市政府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县城建设的意见》,为改善县城环境,从今年7月20日至9月20日,利用两个月时间,在全市县城开展集中拆违行动。
截至今年8月底,石家庄17个县(市)共完成拆违拆陋265万平方米,清运垃圾82万吨,规范广告牌匾6055块,建设绿廊44.8公里,新增绿地136.7公顷,完成44个公园和游园的升级改造。
完成县城容貌整治工作,仅仅是推进全省县城建设的一部分。全面推进我省县城建设还将面临土地、人口转移、资金等问题。
为破解县城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难题,随后,河北省确定了新乐、晋州、正定、平山等37个投融资试点县(市),从今年起至2015年,每年投入4.1亿元,用于支持城建。
第三步 规划
“小县”谋求“大县城”策略
今后的5年时间里,我省县城建设将达到什么要求?完成哪些规划?
据了解,我省县域GDP虽然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但财政收入只占二分之一,70%的县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无力带动县城建设。针对我省“县多城小”的现状,我省提出了“小县大县城”策略。
《意见》中提出,2015年县城平均人口规模达到13万人;2017年县城平均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大部分县城建成宜居宜业小城市。
同时,在规划方面,我省规定,今年年底完成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成果,2014年3月底完成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5年 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0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7%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居住方面,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2015年完成30%的改造 任务,2017年完成50%的改造任务。
A类县城将建高标准卫星城
此外,《河北省县城建设目标体系》中指出,我省还将把县城分为A、B、C三类分类指导。
根据计划,我省将利用3至5年时间,将环绕中心城市的A类28个县城规划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卫星城(区),定州市、辛集市等省直管县也为A类城市,按照区域 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推动区位好、实力强的B类共35个县(市)加快向中等城市迈进;支持其他70个C类县城发展成为富有特色、宜居宜业的小城市。
在县(市)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园区建设、城镇特色空间等方面,三类城市的目标基本一致,如要求在2013年底完成现有平台公司转型发展。
专家观点
河北城镇化提高1个百分点 需要转移70多万农村人口
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1年~2011年,10年间我省城镇化水平提高了25.25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省城镇化率仍然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更大。
农村人口转移任务相当重
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处处长郭玉霞说,河北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要转移72.8万的农村人口。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力争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4%的目标,这就意味着三年的时间要有5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转移任务相当重。
除此之外,要把农民真正转移到城镇,就要首先解决他们的就业。但目前我省产业层次不高,进而影响到城镇化的推进速度。
从产业结构看,2012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2.0:52.7:35.3,广东三次产业结构达到5.0:48.8:46.2,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为 4.8∶50.0∶45.2,我省三产发展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有限,对城镇化发展的拉动力不强。
可探索实行“人地挂钩”政策
“现有的农村土地使用权难以流转也影响了城镇化推进。”郭玉霞说,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途径是城郊土地征用,但是农民不愿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据调研,84% 的农民工希望进城定居后能保留承包地,67%的农民工希望能保留宅基地。因此,当前主要是缺少能让农民兑现农村耕地和住宅基地的有效途径。
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这也与他们进城难以享受市民待遇有关。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养老、 失业、 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并未得到有效保证,虽然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企业用工交纳养老、工伤保险等做出了一些规定,但这些社会保障的不完善性导致农民工参保积极性 较低。
因此,郭玉霞建议,我省可以探索实行“人地挂钩”的政策,选择有条件的乡村开展置换试点工作,对于无力承担独自在城镇买房的农民,可以采取农民用宅基地换取新型小城镇住宅的方式。农民对城镇房产拥有完整产权,根据宅基地面积与城镇住宅面积差,给予农民一定补偿款。